
(新编)最详细的色素痣分类及诊断治疗方法.docx
3页最详细的色素痣分类及诊断治疗方法 色(素)痣或黑痣 (pigmented nevi,nevi pigmentosus)或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evi)系良性黑素细胞肿瘤的俗称,指各种由增生的黑素细胞构成的非恶性肿瘤,而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名称根据各种痣的特点,可分 为先天性痣、后天性痣、巨痣、晕 痣、 蓝 痣、甲母痣、太田痣等而皮内痣、交界痣等则是病理诊断名称不论国内、国外,目前的名称中最混乱的是普通后天性色痣(common acquired- melanocytic nevi),国内专 著使用的主名称为:色痣、痣 细胞痣,国外主要 专著使用的主名称有:ceular nevi(细胞痣),acquired- melanocytic neVi(后天性色痣),common acquired melanocytic nevi(普通后天性色痣) ,别名有 mo1e(记),common mole(普通记),nevocytic nevi(痣细胞痣) 等由于先天性和普通后天性色痣的生物学行为有明显差别,因而临床上最好用含义明确的名词,如普通后天性色素痣、先天性色素痣,而将巨大的先天性色痣称为巨痣。
色素痣临床表现:1.普通后天性色痣:几乎人人都有,一般发于儿童期,多于 1—2 岁以后出现,但直至 30 岁前仍可出现少数新皮损皮损初发时针尖至粟粒大小,逐渐增大,形成直径小于 0.6cm 的棕色、褐色或黑色斑疹,多数逐 渐隆起高于皮面,变成扁平或半球形的色素性丘疹皮损色素均匀,表面光滑, 边缘整齐至中年后,皮 损逐渐变软,体 积变小,颜色变淡,乃至整个皮 损完全消失2.先天性色痣 :出生时即有,发病率约 1%小者直径数毫米,大者覆盖躯体的大部分一般将大于 20cm 者称为先天性巨痣先天性色痣除大小不等外,形态也常多种多样,可为斑点、斑疹、丘疹、斑块、结节、乳头瘤样或带蒂的丘疹,有的在大斑块基础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可不规则,表面可不光滑,色素可不均匀,皮损还常有粗壮的毛 发3.蓝痣 :普通蓝痣多发于儿童期,呈青灰色或蓝色早期为丘疹,可发展为小结、2 —6mm、坚硬、 圆形或椭圆形, 蓝灰色或青黑色,高出皮面生长甚慢,边界清楚,与表皮粘连,主要发生在手背、足背和前臂伸侧及面部,多单发,不易恶变细胞蓝痣常为先天性,呈清蓝黑色坚实大结节或斑块,表面光滑可呈分叶状,界清,多发生在背部或骶尾部,可发生恶变。
色素痣组织病理分类:1.交界痣 痣细胞巢在表皮内,基底膜以上,表皮突内最多2.混合痣 黑素细胞既在真皮内,也在交界部成巢3.皮内痣 表皮内无黑素细胞巢,增生的黑素 细胞在真皮内,在黑素细胞巢和表皮之间常有明显的正常区域大的先天性色素痣痣细胞可累及皮肤的附属器,也可浸润至皮下组织色素痣诊断及鉴别诊断:色素痣按照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色痣的分型必须依赖于病理检查鉴别诊断上,应注意与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恶 性黑素瘤鉴别色素痣恶变征兆:色痣有恶变的可能性,其恶变征兆是:①青春期后皮损显著增大或在斑疹上出 现丘疹;②青春期后皮损出现疼痛不适;③青春期后皮损色素明显 加深,周 围出现红晕若皮损发生不明原因的出血、溃疡、附近淋巴 结肿大、周围出现卫星状损害等,往往已不是较早期恶变 的特点易恶变的良性黑素细胞肿瘤有:①发育不良性痣:近 10 余年国外 报道的发育不良性痣 恶变率颇高,尤其是在家族性发育不良性痣中曾有过黑素瘤者,即 D2 型,累计终生的恶变率高达100%国内尚无报道②先天性巨痣:以往的临 床资料及实验研究均已充分 显示先天性巨痣易于恶变,较 有说服力的统计恶变 率约 6%,而且 恶变发 生的时间早,宜于出生后尽早切除。
③先天性小痣:对先天性小痣的大小,目前尚无明确界限,为便于研究,一般将≤10cm 者称 为先天性小痣先天性小痣易恶变与否,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高天文等通过显微分光光度计 DNA 定量分析、 N—ras 基因产物 P21 蛋白检测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先天性小痣有别于普通后天性色素痣,所收集的黑素瘤资料中先天性小痣恶变占 13.4%,肯定了先天性小痣 较 普通后天性色素痣易于恶变④细胞型蓝痣: 较易恶变 ,但此型痣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