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保险发展历史.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8442759
  • 上传时间:2017-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8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旧中国行业改造和人保诞生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接管各地的官僚资本保险公司,同时整顿改造私营保险公司,为新中国保险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保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改造旧中国保险业为建立起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保险业,1949 年人民政府对旧中国保险业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和改造 1、接管官僚资本保险企业由于解放前夕官僚资本保险机构大多集中在上海,人民政府接管官僚资本保险机构的工作以上海为重点接管工作从 1949 年 5 月开始至 10 月底基本结束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和专营船舶保险、船员意外保险的中国航联意外责任保险公司经批准恢复营业,其他官僚资本保险机构都予以停业上海以外的官僚资本保险机构都由当地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当时的官僚资本保险机构,因资金转移和负责人贪污挪用,资产已枯竭殆尽其员工由军管会组织学习政治,许多人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后走上了人民保险事业的新岗位 2、改造私营保险企业解放后,各地相继制定私营保险企业管理办法,如重新清产核资,要求按业务类别交存相应的保证金等,并加强督促检查根据新的管理规定,中外私营保险公司在各地复业,但大部分保险公司资力薄弱,承保能力有限. 由于原来的分保集团大部分解体,对外分保关系中断,在军管会的支持下,1949 年 7月 20 日在上海成立了由私营保险公司自愿参加的分保组织“民承分保交换处”(简称民联),主要经办火险的分保业务。

      民联的成立,促进了私营华商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提高了保险业的信誉随着私营保险企业公私合营,民联于 1952 年初完成了历史使命 1951 年和 1952 年,公私合营的“太平保险公司”、“新丰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两家公司都是在多家私营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其业务范围限于指定地区和行业,经营上取消了佣金制度和经纪人制度1956 年,全国私营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企业财产强制保险,指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办理财产强制保险的法定机构同年,太平和新丰两公司合并,合并后称“太平保险公司”,不再经营国内保险业务,专门办理国外保险业务两家公司的合并实现了全保险行业公私合营,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从此,中国国内保险业务开始了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 3、外国保险公司退出中国保险市场1949 年以前,外国保险公司凭借政治特权以及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控制了中国的保险市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废除其特权,并加强监管,要求其重新登记和交纳保证金1950 年 5 月,全国尚有外商保险公司 61 家,其中上海 37 家,天津 10 家,广州 8 家,青岛 5 家,重庆 1 家。

      人民政府采取限制和利用并重的政策,一方面允许其营业,继续办理一些当时其他保险公司不能开办的业务,如海运保险、外国侨民外汇保险等;另一方面从维护民族利益出发,对其业务范围和经营活动作了必要的限制,对其违反国家法令和不服从管理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随着国有保险公司业务迅速增长,外商保险公司不仅失去依靠政府特权获取的高额利润,也失去了为数很大的分保收入在国营外贸系统和新的海关建立后,其直接业务来源越来越少1949 年外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全国保费收入的 62%,1950 年下降为 9.8%,1951 年为 0.4%,1952年仅为 0.1%到 1952 年底,外国在华保险公司陆续申请停业,撤出中国保险市场 (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诞生 1949 年 8 月,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受连年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中央人民政府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全国财经会议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建议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并在会后立即组织筹备经党中央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 1 949 年 10 月 20 日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后,迅速在全国建立分支机构,并以各地人民银行为依托,建立起广泛的保险代理网。

      为配合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业务,重点承办了国营企业、县以上供销合作社及国家机关财产和铁路、轮船、飞机旅客的强制保险在城市,开办了火险、运输险、团体与个人寿险、汽车险、旅客意外险、邮包险、航空运输险、金钞险、船舶险等在农村,积极试办农业保险,主要是牲畜保险、棉花保险和渔业保险为摆脱西方国家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还致力于发展国外业务,与许多友好国家建立了再保险关系除办理直接业务外,还接受私营公司的再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迅速成为全国保险业和领导力量,从而从根本上结束了外国保险公司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国内保险业务停办 (一)保险业务的挫折 50 年代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地机构在执行政策和具体做法上出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依靠行政命令开展业务,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农业保险在试办经验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全面推广,一些基层干部开展业务时搞强迫命令,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保险机构发展太快,许多干部不懂业务,只求保费数量不求保险合同质量,不少县级公司入不敷出1953 年 3 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第三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对上述失误和偏差进行了纠正,确定了“整理城市业务,停办农村业务,整顿机构,在巩固的基础上稳步前进”的方针。

      到 1953 年底,各地基本停办了农业保险对停办农业保险业务,虽然大多数人没有意见,但也有一部分农民不愿意停办和退保,他们中有一些得到过赔款或对保险的好处有所认识东北大部分地区由于农村经济和互助合作运动发展较快,农民大多不同意停办农业保险经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东北地区重新办理了耕畜保险随着农业合作化步伐加快,组织起来的农民对农业保险产生了迫切的需求从 1953 年开始,国家对城市强制保险业务作了调整:(1)停办国家机关财产强制保险和基本建设工地强制保险;(2)国营企业(包括合作社)的强制保险仍继续办理;(3)其他业务,按对生产有无积极作用、群众是否需要和自愿、自己有无条件、是否符合经济核算四项原则,分为巩固、收缩、停办三类进行清理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城市自愿保险业务明显下降 (二)国内保险业务的停办 1958 年 10 月,西安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同年 12 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正式作出“立即停办国内保险业务”的决定1959 年 1 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召开第七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内保险业务停办的精神,并部署善后清理工作。

      从 1959 年起,全国的国内保险业务除上海、哈尔滨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 国内保险业务停办,是在城镇工商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形势下出现的当时有人认为在城镇工商业基本上是国营企业的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财政调剂方式对各种灾害损失进行补偿,因此开办城市保险必要性不大而在农村,人民公社改变了以往那种规模较小、经营项目单一的农业合作社的状况,其财力和物力已具备较大的抗灾能力和补偿能力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认为保险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国内保险业务停办后,国家从精简机构考虑,只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管理局下设保险处,负责处理中央和北京地区进出口保险业务,领导国内外分支机构的业务和事务,集中统一办理国际分保业务和对外活动,在对外联系业务时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公司”及“太平保险公司”三个公司的名义   1959 年后,部分城市国内保险业务并没有完全停办,其中有上海、哈尔滨、广州、天津等地1964 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局保险处升为局一级单位,对外仍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名义,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任总经理 从 1966 年到 1976 年的期间,中国国内保险业务彻底停办。

      在“左”的思潮影响下,保险被认为是“私有经济的市场”,“不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办理国际再保险业务得不偿失”,“是依靠帝国主义”,“再保险是帝修反之间的利润再分配”等等,因此有人提出要“彻底砸烂中国保险业”,不但停办国内保险业务,还要停办全部涉外保险和国际再保险业务首当其冲的是 1969 年月 1 月停办了交通部的远洋船舶保险,海外业务受到很大影响接着停办的是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1968 年前,海外业务由香港民安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公司、太平保险公司分给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然后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对外统一分保但 1969 年后,海外业务对外的分保由民安保险公司代理,寿险由中国保险公司分保,港、澳、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业务下放到中国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管理到 1969 年,与我国有再保险关系的国家由原来的 32 个下降到 17 个,有业务来往的公司由 67 家下降到 20 家,仅与社会主义国家和个别发展中国家保持分保关系实际上停止了多年发展起来的与西方保险市场的分保往来国内保险业务全面恢复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中国人民银行在 1979 年 2 月召开的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提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 1979 年 4 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中国人民银行立即颁布《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对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设置保险机构作出了具体部署 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工作,首先是设计制定保险条款、费率和单证格式1979 年 5 月至 6 月,先后推出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三个险种7 月至 8 月,先后派出几批干部赴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江西等地,着手恢复保险业务和筹建保险机构9 月至 11 月,已有部分地区,如上海、重庆和江西率先开始经营国内保险业务1979 年 11 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对 1980 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会后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工作迅速在全国铺开 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后,过去企业发生意外损失统一由财政解决的做法也作了相应改变凡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财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都可自愿参加保险全民所有制单位投保的财产,一旦发生损失,由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的规定负责赔偿,国家财政不再核销和拨款。

      到 1980 年底,除西藏外,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各地都已恢复了分支机构,各级机构总数达 810 个,专职保险干部 3423 人,全年共收保费 4.6 亿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接受总公司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双重领导1983 年 9 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从 1984 年 1 月开始,其分支机构脱离中国人民银行,改由总公司领导,实行系统管理保险市场逐步多元化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 1956 年新丰、太平两家保险公司从国内保险市场撤出后,一直独家垄断中国保险市场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后,中国保险市场也仍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统天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对市场的完全垄断,在当时情况下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保险业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的垄断经营体制的固有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垄断体制窒息了价值规律在保险业务发展中的作用,剥夺了被保险人选择保险人的权利,导致保险费率居高不下,保险市场开拓力萎缩因此,改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统天下的保险体制已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86 年 2 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专门经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内部的种养两业保险。

      1992 年该公司更名为“新疆兵团保险公司”,并相应扩大业务范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的成立,打破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保险市场的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