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赏析.doc
2页高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赏析赏析高适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韵译】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时送别两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 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 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 喻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作 者在送别之地停下马来,与李、王二少府饮酒饯别,“意何如”“问谪居”,反复致意, 其殷切珍重之情,显而易见,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无怪乎方东 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常侍(即高适)每工于发端。
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 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当时,这里路途遥远,四 野荒凉,《巴东三峡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下句写 王少府贬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归雁传书是借用苏 武雁足系书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能传递几封信呢?“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青枫江指浏水,在长 沙与湘江汇合这句写李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 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下句想象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的名胜古迹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 峡之口这句写王少府到了峡中,可以去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凭吊古迹,以求慰 藉这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读来自有一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所写之境,从 巫峡到衡阳,从青枫浦到白帝城,十分开阔,而分写二人,更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盛传 敏在《碛砂唐诗纂释》卷二中谈到这首诗时说:“中联(指中间二联)以二人谪地分说, 恰好切潭峡事,极工确,且就中便含别思。
作者在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 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 隐含着上句,“巫峡”一联上句写贬谪荒远的凄凉,下句说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对李、 王分开讲的,实际上是对两人共同而言同样,“青枫江”一联上句说流连光景,下句说 寻访古迹,实际也是对二人共同讲的这样,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 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情意,诗人巧妙的处理,使写分送二人的 困难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一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 的展望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也还深藏着婉曲 的微讽之意重点是在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 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全诗在这里结束,不仅与首联照应,而且给读者 留下无尽的遐思叶燮在《原诗》中,曾经指责此诗中间两联连用四个地名太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 中也说:“连用四地名,究非所宜但他又说:“五、六浑言之,斯善矣。
其实,高 适此诗情真意挚而又气势健拔,虽然连用了四个地名,但对诗意并无影响,反而使意境显 得更为开阔,诚如《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此诗:“一气舒卷,复极高华朗曜,盛唐诗 极盛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