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从“沉默少年”到“军旅作家”.pdf
2页四圈LILUNDAOBAO 莫言:从“沉默 少年"到“ ●许陈静 瑞典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1日13时(JL京时间11日 l9时),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彼 得·恩格隆德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 获诺奖,令中国文学界为之沸腾,也让亿万国人备感兴奋! 正如中国作协一位负责人所说,莫言获奖表明百年诺贝尔文 学奖正在发生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对 活,也正在非常有力地展开…… 借此,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莫言,破译他成功的密码 想当作家只是为了不挨饿 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县(现高密市)大栏乡平安村一 个农民家庭他原名管谟业据当地的老人说,两岁时莫言 曾不小心掉进茅坑里,差点没被溺死,哥哥把他捞出来冲洗 了好半天才弄干净乡亲们都说他“是个命大的孩子”童 年时,因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莫言几乎瘦成一根豆芽,一颗 大脑袋更加显得突兀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他什么都 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 一车亮晶晶的煤块,莫言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 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味道好 极了” 尽管家里穷,父母还是把英言送到家乡的小学去渎书。
“文革”开始后,因他的家庭成分是“中农”,被列入“出身 不好的一类人”后来,又因“他和老师之间闹了些不愉快, 便失去了上中学的资格”,不得不回家务农据莫言后来回 忆, “l5岁以前都半光着屁股,参加一些不应该是孩子参 加的劳动”本来,十几岁的孩子正是最喜欢说话、饶舌的 时候,但莫言却“开始经受农村劳作的孤独”,正是在这种 情况下,他学会了“自言自语”,大家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嘟 哝些啥这让父母和工友们一度很担心,都觉得他“有毛 病”后来,他给自己取的笔名为“莫青”,就是提醒自己少 说话 也不知从哪一年起,莫言萌生了写作的念头他的初衷 很简单,听说写书有稿费,就能吃饱肚子于是他开始在破 旧的煤油灯下看书写字 那个年代,当兵是男孩子的最高理想经过4次报名, 1976年,莫言终于如愿参了军在站岗放哨时,虽然莫言 保持着挺拔笔直的身姿,但脯子里想的却全是写小说的事 3年后,莫言在一家地方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叫《春夜雨霏 冒 的文章,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在部队里,莫言历任班 60 l理论导报l 2012.12 军旅作家" 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1983年,已 是正排职教员的莫言,被调~U:-tL京的部队。
在这里,他有机 会认识了很多作家他的作品《民间音乐》,曾得到著名作 家孙犁的赏识不久,莫言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并开 始了专业的文学创作之路在小说《白狗秋千架》中,莫言 第一次使用了“高密东北乡”这个象征家乡的地名,从此也 成为他的专用地理名词 一个冲动诞生了《红高粱》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期问,莫苦参加了一个关于写作 的座谈会,会上他获得了一个“灵感”一位老作家说: “中国共产党有28年的战争历史,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战争 的人有很多素材,但我们已经没有精力把它们写出来了,因 为我们最好的青春年华在‘文革’中耽搁了,而你们年轻人 这一代有精力却没有亲身体验,你们怎么写作呢?”萸言听 了这话,有点激动,他当时就站起来说: “小说家不是要复 制历史,战争对人的灵魂扭曲或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才是作 家关注的重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经历过战争也可以写 战争 面对这位有着“无知无畏”气魄的年轻人,在座的老作 家们也只是相视一笑,不以为然但是,没过一个星期,莫 言就将一篇战争小说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它就是《红高粱家 族》郦分)此书不仅很快出版,而且一炮走红 很快,正在为找好剧本发愁的导演张艺谋慕名而来。
那 时候,站在莫言面前的张艺谋也还足个年轻人,光头,短 裤,赤脚,手上提着两只胶皮轱辘做成的简易凉鞋他是从 太行山电影 井》的拍摄现场赶到北京的,一进楼道就高 喊: “莫言!” 两个第一次见面的人很快就聊得热火朝天,当时即敲定 了电影《红高粱》的改编权 “所有人都说我像个农民作 家,农民作家肯定信赖农民导演,都是农民兄弟,我找一个 工人、知识分子可能他还导不了 ”当时莫言对张艺谋没什 么要求, “爱怎么改怎么改,你要‘我爷爷’ ‘我奶奶’在 高粱地里试验原子弹也与我无关” 人们都知道,后来张艺谋拍的电影《红高粱》不仪红遍 中国,也把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带进了_四方世界 《纽约时手艮》等西方主流媒体也开始注意到这个中国作家, 还给 高粱》写了书评,称“荧言那些‘土匪种’的角色 和入了神话架构的高密东北乡,从此_f二了世界文学的版图” 住进楼房却做不了城市人 经[高粱家族》出版后的近3O年里,荧言一直在忠实 地延续着“高密东北乡”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红高粱家 族》写了“我爷爷我奶奶”;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丰乳 肥臀》写了“我爹我妈”;2005年,又用性死疲劳》写了 “我”这一代人。
莫言说,他最怀念的还是上世纪8O年代80年代很 多作品是我跑回老家去写的,很多小说是在供销社的仓库里 写的,里而生了一个煤炉,但是外面很吵后来,莫言的 家搬N-IL京的平安里,他每天从上午9点工作到下午3点, 触手町及处,就有一本《高密县志》,随时备查,以免在文 章细节上犯技术性错误但莫言说,其实他根本无法做一个 纯粹的城市人,因为一直根深蒂固地怀念着上地和乡村于 是,他在客厅和书房里摆上各种植物,阳台的花盆里还种上 了葱和蒜,这是山东农民最爱的食物 “每年我都会回老家 过年,我父亲、哥哥、嫂子、姐姐、侄子们等,几十El亲人 都住在乡下我叔叔家的一头母猪生了16头小猪崽,就会 马上打给我,一头牛生了3个小牛犊,也会做作喜事告 诉我 莫言说他并不满意现在的写作环境, “住在楼房里,一 开窗就是一片喧闹声”他最理想的状态是,在靠llIlJ靠水安 静的地方住下,房子里摆放着古老的木头桌子,泡好一杯普 洱茶,点一支烟,开始写作 幸福家庭 莫言的妻子杜勤兰,也是“高密东北乡”的孩子,两人 识于儿时,感情深笃1981年,结婚两年后,他们迎来了 爱情的结晶——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女儿管笑笑出生,被夫妻 俩视若珍宝。
在管笑笑的记忆里,穿军装的父亲每次回家探亲,都会 给她带回很多书,有童话故事、作文选、字典、连环画管 笑笑幼年时,曾随母亲回到山东老家居住,过了一段与父亲 两地分居的生活莫言在北京工作,笑笑和母亲住在高密县 城她至今还记得,每次父亲回家探亲时,特喜欢干农活, 经常会忙于锄草、打药治虫、翻地,她就跟在父亲后而颠儿 颠儿地跑来跑去 直到1995年,笑笑和母亲才离开山东,到北京与父亲 生活在一起此时,莫言正在构思长篇小说《丰乳肥臀》, 妻女的到来刚好可以照顾他的生活1997年,莫言从部队 转业,后专业搞写作2000年,笑笑考入…东大学外语学 院渎书也许是受父亲影Ⅱf ,笑笑对手写的书信情有独钟, 不仪用钢笔,还经常用毛笔和宣纸给父亲写信这让莫言深 为感动,他就把女儿用宣纸写的信贴在客厅墙壁上,有空便 细渎品味 出乎莫言意料的是,此时,女儿正构思一部反映大学生 活的长篇小说了直到一次暑假过完,女儿忐忑不安地把一 部19万字的初稿拿给莫言看时,他才大吃一惊:女儿竟然 在他眼皮子底下偷偷写作了!看完初稿,莫言只淡淡地说了 两个字: “还行2003年初,这部名为《一条反刍的狗》 的小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受到青年渎者好评。
女儿出息了,父亲也没闲着这年7月,莫言的新作 《四十一炮》在同一家出版社出版了这对父女作家,又给 中国文坛平添了一段佳话 ULUNDA0BA0 来自瑞典的选择 瑞典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 1日13时整,瑞典文学院 紧闭的大门打开了,文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格隆德止出来, :芷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中,他如往年一样淡定,先用瑞典语、 后用英语说: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了中国作家莫言他 的作品中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是历史和现实的并存 话音未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所有挤在现场的中国 媒体和旅瑞乍人都激动不已 大厅另一侧的桌子,放上了10多本莫毒‘的瑞典语、英 语和法语著作,其中有《红高梁家方勘《丰乳肥 等书 的旁边还摆放着瑞典文学院关于莫言‘获奖的一大沓瑞典语、 :其语、德语、法语新闻公报,上面有对莫占本人和作品的介 绍以及评价,供与会者取阅 瑞典文学院院士、汉学家马悦然告诉在场的记者朋友, 瑞典文学院认为莫言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之一: “他是他自 己,他不学别人,他只写他要写的东 ,谁都不能影响他 淡到跟莫言的私交,马悦然介绍,他跟莫言认识3O年了, 是非常好的朋友 近年来,他也翻译了英言的两部作品,但 部没有出版,因为怕有人据此推测莫言要获奖。
他笑着跟记 者说: “今天晚上回家可以拿给出版社出版了 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 饫堂蒜墓之哥 姓死疲 的瑞典语版本是汉学家陈安娜翻译的她的先生、旅瑞 华人作家万之在发布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生死疲 劳》非常精彩,5年前当安娜拿到这部作品时,我就对她 说,你一定要翻译,这是本能拿诺贝尔奖的作品今天我很 激动,这是中国籍作家在文学奖的零的突破大陆有很多好 的作家,莫言是第一个,但不是最后一个得奖可以让全世 界关注中国文学,关注中国作家 其实,两个月前陈安娜去了趟中国,当时她先生就曾很 激动地说过: “这关系到中国人获诺奖呀!”只不过,大家 都觉得应该是明年得奖,没想到今年就能拿到 由于经济不景气,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金下凋了 20%,从往年的1000万瑞典克朗变成800万瑞典克朗,约 合750万元人民币 在高密平静面对 在获奖结果公布后,由于苦苦等待采访的媒体太多,莫 言只好出现在高密一家酒店里,接受了众多记者的采访他 告诉记者: “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 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 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 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我会继续努力” “我觉得不管是在 网上挺我的,还是在网上批评我的,都有他们的道理,这是 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表达对一个作家作 品的看法,所有挺我也好,批评也好,我都非常感谢他们” 对于自己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莫言相当冷静 “并没有值得特别兴奋的地方,得与不得都 无所谓,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而非奖项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是对今后创作的一种巨大鞭策我要尽快从当前的热闹 与喧嚣中走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他还风趣地说: “要 花大量时间应付你们这些记者了 (责任编辑雷欣) 2012.12 I理论导报l 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