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章节教育内容.ppt
32页第六章第六章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第一节 德育一、德育概述二、德育过程三、德育原则四、德育的途径和方法9/17/20241一、德育概述一、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品德是一个人按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9/17/20242母亲卡 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亦称为思想品德教育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9/17/20243父亲卡(二)德育的意义(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9/17/20244二、德育过程二、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9/17/202459/17/20246(一)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一)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l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义矛盾。
9/17/20247(二)德育的基本规律(二)德育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9/17/20248三、德育原则三、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是德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抽象和概括9/17/20249(一)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一)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把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结合起来(3)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9/17/202410(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1)要对学生身心发展、品德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2)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进行教育(3)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育(4)要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9/17/202411(三)知行统一原则(三)知行统一原则(1)联系实际,讲清道理(2)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3)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9/17/202412(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1)努力组织和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
(2)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9/17/202413(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1)要正确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2)树立先进典型,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学生(3)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4)要进行必要的纪律约束9/17/202414(六)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六)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3)要根据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9/17/202415(七)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七)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要尊重和信任学生(2)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进行监督(3)严格要求学生9/17/202416(八)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八)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学校内各方面教育影响要一致(2)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要一致(3)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和连贯性(4)把平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结合起来9/17/202417四、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四、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德育的途径1.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9/17/202418(二)德育的方法(二)德育的方法1.说理教育法说理教育法 特点:摆事实、讲道理、分清是特点:摆事实、讲道理、分清是非、提高认识。
非、提高认识9/17/202419方式: 运用语言文字的说理方式: 讲解和报告、谈话 讨论和辩论、指导阅读 运用事实的说理方式: 参观、访问和调查9/17/202420要求:亲切、诚恳、自然----态度说理要有针对性: 针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点 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闪光点 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开启动力点 针对犯错误学生的自弃心理---激发内 燃点 9/17/202421说理要抓住时机----教育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教育机会说理要有一定的技巧要注意教育者的人格感化9/17/2024222.榜样示范法l 特点:用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l 类型:典范----历史伟人、模范人物 示范----教师、家长 评优----优秀个人、优秀集体9/17/202423选好学习榜样 (可接受性、真实性、德智并重、可接受性、真实性、德智并重、 分类引导、未来性)分类引导、未来性)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 修养9/17/2024243.实际锻炼法l特点:特点:通过行为训练,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l类型:类型:给予具体的任务 执行规章制度 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9/17/202425 要求:要求:坚持严格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督促检查注意督促检查9/17/2024264.陶冶教育法l特点:利用环境、气氛、作风、教育者自身的教育因素等影响学生l类型: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9/17/202427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理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创设9/17/2024285.指导自我教育法特点: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变和行为控制的活动种类:学习 座右铭 立志 自我批评 慎独9/17/202429要求: 激发自我修养的愿望 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9/17/2024305.品德评价法l特点:通过对学生的优良或不良的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l类型:奖励----鼓励、巩固、发扬优良品德(赞许、表扬、奖赏) 惩罚----纠正、克服不良品德(批评、处分)9/17/202431要求:公正、合理慎重:因人而异讲究方法:以积极的肯定性评价为主 及时地表扬和批评 讲究批评的艺术 严禁体罚要有集体舆论的充分支持9/17/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