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人物描写.doc
9页红楼梦人物描写 一、迎春、探春、惜春 “第一种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髓,观之忘俗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皆是同样妆束 这里,迎春、探春的外貌描写生动地体现出二人的个性特点二人都貌美,都养尊处优,但这丝毫没有抹杀她们的鲜明个性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敦厚可人而又平庸无奇,这与探春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所体现的杰出是截然相反的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写迎春的美丽,但这种美丽也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结合故事来看,迎春在众姐妹中的确是很平庸的一种,她稳重但不如宝钗贤淑干练,她善良而不如黛玉灵慧多才秋爽斋结社,众人做诗,她只能限韵,姐妹们大展才华,她自甘平凡;猜灯谜时,皇妃元春派人传话说,众人都猜对了,独有迎春与贾环猜的不对,没有赐品,这时贾环心中不快,而迎春却“不觉得意”,可见她才华平常,敦厚有余迎春就是这样一种虽平凡却令人感到亲切的女子但有时她的敦厚未免过度,流于软弱本性“温柔沉默”的她,对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竟无能为力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段,最能体现她的软弱当累金凤这一名贵的首饰被偷之后,她独自诵经,丝毫但是问此事,对眼前的罪恶视而不见。
司棋被逐个段,她甚至体现得很淡漠最后,她被迫嫁给孙绍祖,从不对抗的她,被侮辱,被冷落,凄凉地死去其实,迎春的懦弱,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体现她的善良在可怕的现实中被扯破,被践踏,她没有挣扎,由于她太温柔,太憨厚了这一种性注定了,她不也许像探春那样,尽情地展示自己,只能如未开的花朵同样枯萎在命运的枝头,做一种牺牲品而她一出场,作者就通过外貌描写向我们预示了她的个性 探春的身材杰出,“削肩细腰,长挑身材,”苗条可爱而又带着惊人的爽利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这一外貌也是常人所无的中国文学中写美人的目光往往是“秋波流转”,“美目盼兮”,仅仅是美丽迷人而已;而探春的“顾盼神飞”,则在秀丽中透出一种英气,一种卓然不群的智慧,这正符合她那种杰出的才华与不甘平庸的个性一种“飞”字写出了她目光的敏锐、灵动,真是夺人魂魄文采精髓”更好地概括了她的不凡才干与个性试看书中,探春理家治众之才不在凤姐之下,甚至高于凤姐她虽不似凤姐那般泼辣,却比凤姐多了文雅与智慧凤姐病时,她管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把园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胸怀大志,渴望超越男子,干出大事她组建海棠社,在给宝玉的信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曾说:“我但但凡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我自有一番道理。
可惜的是,探春生在一种以女性为附属品的时代,这是她的悲剧但她毕竟让自己灿烂地开放过,展示过探春的个性,从这一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惜春的外貌描写并未体现出她的个性,但交代了她的年龄,为下文她的命运作了铺垫:贾府鼎盛时,她“形容尚小”,贾府衰落时,她已经长成,在成长过程中,她看尽了繁华,也明白了沧桑,窥破“三春”(元春、迎春、探春)的命运,窥破世态炎凉,最后选择了出家修行 二、凤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凤姐是作者笔下出名的文学典型形象这段外貌描写,仅有三十二个字,就集中体现了她的个性,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凤姐的眉目很有特点一方面,她的眉目是美丽杰出的丹凤眼,柳叶眉,本是俊俏可爱的;但加上“三角”、“吊梢”便不同了,它不可爱而有些可怕,在俊俏中透出狡猾之态、刁钻之貌、凶狠之气这与凤姐的个性是一致的她在府中是出名的“管家婆”,有“凤辣子”之称,工于心计,善使手段,泼辣凶悍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俊美中带着成熟与干练黛玉与探春都是身材苗条的,但她们的美是纯洁、典雅的美,就像未经玷污的珍珠,晶莹可爱;而凤姐的“苗条”与“风骚”,却是世俗的美,多了几分圆熟和世故。
“粉面含春威不露”,在化着浓妆的面庞上,闪烁着温暖动人的光彩,却又深藏着那带几分险恶的“威”,这是多么形象的一张脸!只有凤姐才会有这样一张脸在故事中,我们多次看到她“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样子:毒设相思局,把愚昧的贾瑞害得悲惨地死去;弄权铁槛寺,徇私舞弊,聚敛钱财;借刀杀人,使柔弱的尤二姐含恨吞金自尽……在满面春风之下潜伏着凶狠,在温情脉脉之后暗藏着残暴同步,不可抹杀的是,凤姐的“威”还体目前治家方面她具有不凡的管理才干,办事爽利,泼辣大胆,这使她在众多女眷中脱颖而出淡泊无为的李纨,懦弱无能的尤氏,与她相比无不黯然失色协理宁国府一段最能体现她的管理才干,她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指挥若定,把一切解决得井井有条由此看来,凤姐本可以是一位令人欣赏的“女强人”,但她卑劣狠毒的一面又令人痛恨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则表白了她特别工于心计,善于逢迎的性格她见人先笑,但对不同的人,她的笑也不同对贾母、王夫人,她阿谀、献媚地笑;对宝玉、黛玉、宝钗,她热情、讨好地笑;对尤氏等人,她应付、敷衍地笑;对尤二姐、秋桐,她笑里藏刀,口蜜腹剑正由于凤姐如此工于心计,因此,她在贾府中八面玲珑,如鱼得水;统治者宠爱她,下人惧怕她、痛恨她。
凤姐这一形象在《红楼梦》人物群像中尤为突出,她一出场,作者就用这段生动的描写暗示了她的个性特点,而这段描写历来脍炙人口,成为外貌描写中的典型片段 三、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她眼中的黛玉便是这样从总体上看,她具有一种柔弱美,病态美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如有轻烟缭绕,可见她总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可见她总是细腻善感这样的眉与目配合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清丽而凄美!黛玉原是绛珠仙子的化身,为“还泪”而来,因此她的眉目之间凝聚了灵河之畔的清风细雨,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更突出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黛玉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柔情似水,忧郁细腻一身之病是由两靥之愁而起,两靥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生她深深陷入了与宝玉的恋情之中,用所有心血去爱宝玉,用整个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篱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怎能不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进一步写她的愁与病:无事时也有闪烁的泪光,无恙时也有细微的娇喘,可见愁与病已经进一步到她的内心,不可医治了。
黛玉的愁与病,除了身世因素外,事实上是在追求自由与美的过程中与世俗发生矛盾引起的在贾府这样一种复杂的人们庭里,宝钗那样的“贤德淑女”受到人们的赞赏,而黛玉生性孤傲,过于敏感,又常常直率地挖苦她人,固然不会得到承认她高洁的心志不为人所知,她梦想的爱情不被世所容当她的抱负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她无力对抗,只能默默饮下苦涩,日久天长,郁结成病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两个比方用得很形象秀丽柔弱的花儿,把纤纤瘦影投在清澈的水中,波光荡漾,花影相映,多么清朗典雅;纤弱的柳条在风中依依而舞,时而形成一道弯弯的波痕,时而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真是楚楚动人用这样两种美丽的事物来形容林姑娘真是再妙但是了,把她的美写到了极致故事中有许多与此呼应的句子,如:“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本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避远,不忍再听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心较比干多一窍”写黛玉的聪慧多才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智慧过人,因进谏被剖心,心有七窍后世以心有七窍来形容聪颖过人黛玉的聪颖,在大观园众姐妹中是闻名的无论是吟菊花,还是咏柳絮,她总体现得才华横溢,卓然不群。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幽淑女悲题五美吟”等情节,无不展示了她过人的诗人天赋在故事中,作者总是把最优美最动人的诗句归在林姑娘的笔下试看这些句子:“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孤傲不群;“毫端蕴秀临窗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潇洒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凄苦悲凉;“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见识过人 “病如西子胜三分”,则是更进一步地写黛玉的病态美传说春秋时的美女西施在心口疼痛时捧心皱眉,其姿态更美而黛玉比之“胜三分”,可见黛玉之美,惊人绝代,真是“颦儿才貌世应稀” 悲剧总是把美的事物消灭给人看黛玉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女子,是寄托了作者抱负的、高洁美好的形象她美丽而才高,但不为世俗所容,与唯一的知音宝玉的爱情更不为人所容,故而走向最后的悲剧结局黛玉的外貌描写,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与诗人般的高贵气质,也体现出她具有不凡的智慧和才华,集中体现了悲剧之美这段描写如诗如画,是《红楼梦》中最为成功的外貌描写之一 四、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她叛逆、大胆,追求自由与平等,痛恨世俗的争名逐利、勾心斗角,她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这段外貌描写集中了作者的笔力,是所有外貌描写中最详尽的一段 一方面,宝玉的外貌非常杰出,俊美得几乎不像一种男孩子她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她的“面”与“色”如此搭配,布满了青春活力,而她的心灵,也正如中秋之月同样纯洁无瑕,她的感情,也正如春晓之花同样朝气蓬勃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方整洁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这是她过于善良的心灵酝酿出的独特气质,与秦钟的女儿气不同,宝玉的女儿气带着生机和活力,带着不安分的气息,由于她自身就是一种不满现实、强烈追求自由的人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种奇特而美好的表情,只也许出目前宝玉的脸上她纯真无比,崇尚青春美与自由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她同情女子(上至贵族小姐,下至地位低下的丫鬟)的悲惨命运,“专能和女孩们结交”,正由于如此,她一方面领略了“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爱博而心劳”。
她的过于美好的追求,使她的面庞永远不会被恶劣的表情玷污,永远温和若笑,饱含深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仍然是写她的俊美,但在俊美中带些人们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态宝玉从小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样写是符合她的身份的转盼多情,语言常笑”,仍是写她的多情善感,与“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呼应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句写其眉目最为精彩:眉间目际,情思飘飞,动人心魄这里的“风骚”与凤姐的“风骚”不同,这是一种潇洒飘逸、无拘无束的气质,既体现着宝玉的聪颖多才,又代表了她“痴”的一面她的“痴”,重要体现为用尽心力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涉及爱情、青春、生命乃至自然万物见花谢便联想到黛玉宝钗等人的衰老,为之叹息不已;得知龄官与贾蔷的恋情便联想到生命的流逝,泪流满面;为晴雯作悼词,感慨昔日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为黛玉而疯狂,从此竟遁出人世,永不复返……正如警幻仙子所说:“如尔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