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民国时期广播事业概况研究新编.doc
3页民国时期广播事业概况研究民国时期广播事业概况研究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引进,无线电技术也逐渐进入中国我國的广电事业起步于 20 世纪初,并在 20、30 年代迅速发展,国民党与中共的广播事业后成为国内广电的主体并为建国后的广电事业打下了基础本文拟从宏观的视角勾勒出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整体概况,以此揭示这一期我国广电事业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民国;广播电台;发展; 我国无线电的使用最早出现于晚清时期,为了加强北洋海军的战备实力,时任北洋通商大臣的袁世凯,购置了一批无线电发报机并开设了培训班,培养广电人才1906 年,清政府特设邮电部,内设电政司用于掌管无线电和电报、等事宜至此,广电事业迅速发展,逐步在新闻传播事业以及政治外交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宏观的视角勾勒出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整体概况,以此揭示这一期我国广电事业的发展脉络 一、早期外国人的广播活动 民国成立之初,北洋政府颁布了第一个无线电相关法令电信条例尽管该条例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设立电台,但鉴于时局窘境,国外资本、技术和设备也一点点渗透入国内无线电事业,这一特点在上海尤其凸显最早一家无线电公司成立于 1922 年,由美国人借华侨资本之名在上海注册,创办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 XRO,于次年年初首次播音。
该电台仿美国模式,以音乐娱乐节目为主但迫于电信条例的限制,仅在播音后 3 个多月便终止了外国早期电台较为成功的是 1924 年 5 月开办的开洛电台,它依然是由美国商人在上海建立电台呼号 KRC,发射功率 100 瓦,频率 822千赫同时开洛电台还与申报等上海商业大报进行联合,开展广播新闻报道直至 1929 年 10 月停止播音30 年代,大量外国人创办的电台,如美灵登广播电台、西华美广播电台、法商法人广播电台、德国广播电台、苏联呼声广播电台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侨民电台,这些电台直至 40 年代初期,日本占领上海才停滞播音抗日战争结束后,少有电台恢复,最终都被取缔了 二、国人的广播实践 随着外国人在国内的广播活动日益活跃,北洋政府颁布了新的广播法规以调整政策,并酌交通部开始筹办自己的广播电台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重新规定了国民收音机使用规则在众多军阀中,奉系军阀在电台的建设上尤为突出先后在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创办了广播电台时任交通总长叶恭绰否认了日本的“放送”以及当时中国流行了“放音台”,并对无线电传播活动采用“广播”一名称在民间国人创办的电台中,1927 年新新公司创办的商业电台,是我国私营商业广播的肇始。
电台利用新新公司的无线电器材和开洛公司提供的无线电线路图,装置了一部最简单的广播机开始播音此外,上海亚美广播电台也是国人的广播实践电台的广播发射机也是由其创办者自行设计制造该台节目以学术为主,娱乐为辅,并努力为公众事业服务直至上世纪 30 年代,我国私营广播进入发展高潮,此时有大量小规模的无线电台创立,广播节目琳琅满目,主要播出戏曲、音乐等娱乐性质的节目不过,由于缺乏规范,总体质量较低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军队取缔了大多数国人电台,抗战之后,其盛况没有重现 三、国民政府的广播事业 北伐成功之后,南京政府成立,与北洋政府形成对峙局面1928 年 8 月 1 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在南京诞生该电台功率 500 瓦,每天播音 3 小时,主要播出新闻、讲演等内容,注重时政与教育,主要采用中央通讯社的来稿该电台的广播内容成为国民党主要的党内媒体和大众传播媒体,各地报刊杂志的信息都需要高度参考该台的广播内容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国民党政府逐步扩大无线电规模中央广播电台的发射功率扩大为 75 千瓦,并在地方建立地方电台,同时于 1932 年成立了中央广播事业执导委员会,旨在管理规范各地广播电台,促进全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抗日战争中,战前所建设的电台大多随中央政府迁至西南、西北等内地尤其是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应战争需求创建了短波广播电台,对外进行国际广播,为国际宣传造势并于 1940 年更名为国际广播电台为了配合战争宣传,许多后方城市也纷纷加强电台广播,并增加外语节目,以求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当然,原在东南地区的电台遭到日军的占领,并改建为伪军电台,为侵略鼓动直到日本战败,国民党才收回部分电台,并对其进行改组重建 四、中共领导的广播事业 相对于国民党的广播事业,中共的无线电通讯事业诞生于其新闻事业在红军长征期间,红色中华新闻社改名新华社,而该社的无线电通讯服务就是中共广播事业的前身该项通讯服务在不断的战争中发展起来,成为中共核心的信息传播渠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播电台都从属于新华社,1940 年中共在陕北根据地建立了延安新闻广播电台,并于年底开始播音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广播电台的播出十分不稳定,常常缺乏动力,再加上收讯范围有限,陕北的广播电台并没有坚持太久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电台又恢复播音,并在接管张家口、邯郸等城市电台之后,扩大了中共电台规模,同时也扩大了广播对国名的影响在内战期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曾多次转移,后又更名“陕北广播电台”,最终随解放军进入北京,并结合其他电台改组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建国后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结语 在民国时期,还有一批特殊电台即日伪电台这批电台主要集中在上海及伪满地区,以上海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东亚广播电台为代表,成为日军在我国的军事宣传机器总的来说,我国的广播事业起步稍晚,没有技术上与经营上的优势,基本上是建立在技术引进中发展起来在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广播电台在国内发展迅速,在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在信息传播中,广播作为报业的补充,也扮演开民智的教育角色各个方面的广播实践,为建国后广播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利 民国时期广播研究的历史演变及特点J 现代传播 2012 年第 1 期 p142 2陈玳玮 陶行知与民国时期的播音教育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 3 月 p82-83 3王灿 王文利民国时期上海民营广播播音艺人特点浅析J 现代传播 2016年第 8 期 p157-158 4胡芳 南京之莺_民国播音员刘俊英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 年 12 月 p81 5朱莺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发展状况研究J 求索 2014 年第 3 期 p240-2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