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教学设计3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7392617
  • 上传时间:2022-11-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一、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构成的要素,品读文章的语言和精彩的细节2、这节课我们主要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深远内涵3、学习仿写新闻颁奖词二、教学内容点提取:一篇出彩的新闻应具备哪些要素点含义:一篇出彩的新闻应在内容上、表现手法上、语言方面都有其特色,主题明确深刻,引人入胜关键词:内容上——反映了“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这个重大主题 表现手法上——采用了侧面衬托,以乐写悲,将参观者所见所感交织着写,恰当穿插有关材料 语言方面——语言形象而含蓄,情感把握精准三、 教学材料典型材料:罗森塔尔《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延伸及检测材料:美国普利策奖给《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的颁奖词四、教学过程点引入:《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报道写于1958年,此时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13年了当罗塔森到当年德国法西斯建造的杀人魔窟奥斯威辛集中营采访时,只见阳光明媚、树木繁茂、儿童嬉戏,似乎没有什么新闻发生,但罗塔森却以异常敏锐的新闻触角发掘出其中重大的新闻,撰写了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它在1960年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奖。

      美国普利策主席奖主席称赞说,这是罗塔森写得最好的作品这篇新闻报道究竟好在哪里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番学生自读课文后,假设自己是美国普利策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给《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颁奖词点揭示:先请两位同学念自己所写的颁奖词,然后问:“你们两个所写的哪些内容是共同的?你们为什么都写到这几项内容?能不能联系课文说说你的理由?”接着又叫几位同学念颁奖词,并要他们说出除了以上共同点外,还写了哪些内容,并联系课文说出理由随着多位学生的回答,基本上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做了一个很好的分析点强化:教师小结1、 教师向学生展示美国普利策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给《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写的颁奖词2、颁奖词是这样写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综合同学们和普利策奖工作人员写的颁奖词可以总结出这篇很强调客观真实的新闻文体的特点:在内容上反映了“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这个重大主题;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侧面衬托,以乐写悲,将参观者所见所感交织着写,恰当穿插有关材料等手法;语言方面——语言形象而含蓄,情感把握也很准确。

      这些都是我们在给《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写颁奖词应该注意的明确:工作人员写的颁奖词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更好的理解了这篇新闻的主题和文体特点后,同学们肯定能写出更出彩的颁奖词点延伸及能力测试:学生修改颁奖词 要求学生吸纳别人颁奖词中的优点对自己的做一番修改在学生修改之后,老师请学生推选两位同学将自己修改后的颁奖词念一念,老师引导学生将修改后的颁奖词与原稿进行比较,看补充了哪些内容?做了哪些修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以此可以看到学生的进步,对课文有进一步更深刻的理解)点回归:教师总结从1945年至1958年这13年间,奥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没有什么新闻,从1958年到现在40多年又过去了,奥斯威辛任然是一派和平景象,没有什么新闻,但那一间间毒气室、焚尸炉、窒息室、女囚绝育室在警示人们:为了明媚的阳光、儿童快乐的嬉闹,为了人类不再有让人毛骨悚然的行为,请不要忘记历史!同样,60 多年过去了,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实验室也在静静地躺着,卢沟桥的石狮子仍然蜷伏着,南京大屠杀纪念碑每天都会迎来许许多多的参观者,在这些地方,也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些地方的一草一木时时都向我们发出呐喊:以史为鉴,建设我强盛之中华!作业要求:(二选一做)1、 对颁奖词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选择一篇你认为优秀的经典的新闻,尝试着为它写一篇颁奖词。

      针对新闻文体的特点而布置的练笔)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从这篇新闻的主题升华而布置的思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