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公布618数据设置了哪些陷阱?.doc
3页京东公布618数据设置了哪些陷阱?今年的618,京东运气不好上午遭遇邓超“出轨”闹剧,下午又碰到股市大跌,还有香港政改案铺天盖地的新闻当然,这些都是插曲,最焦头烂额的,还是美国投资咨询机构J Capital发布的一篇《京东已成批发商》的报告J Capital称,京东30%-50%的销售额来自线下批发商,靠回购和循环交易,京东虚拟交易额达350亿针对J Capital的报告,京东也做出了相应回应,称B2B业务只是京东很小的一块当然,京东的确存在刷单行为,不过,这并非京东自营,而是部分平台卖家也就在京东回应J Capital报告后,京东也公布了618促销的数据一份喜报,精心粉饰的战报一不小心,读者便会跳进其中的数据陷阱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是:下单量不等于实际成交量京东这次公布的618当天“下单量超过1500万单,相比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0%”电商业内,下单量与成交额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这种大促时段,下单量与最终成交有更大的差距,保守来算其中大致为20%-25%也就是说,京东618下单1500万单,实际支付成交约为1125万单-1200万单京东公布的数据,有误导公众的嫌疑京东为何只公布下单量,却对成交额,只口不提呢?两种可能性:1、618实际成交额数字并不好看。
2、京东在技术层面很难统计到最终成交额关于第一点,且不多说,我们聊聊第二点京东为何在技术层面很难统计到最终成交额?其实,从操作层面来说,下单时的价格多少,京东很容易便能统计得到不过,京东大部分商品(自营)都是COD模式,即货到付款,根据618促销情况来看,现在应该还有很多商品正在配送之中上面我们也说了,下单量与成交额存在20%-25%的差距,不排除618有许多下单后,拒绝支付的可能性美国SEC对上市公司数据公布有严格要求,考虑到下单量与最终成交的差距这么大,京东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布一个并未最终确定的成交额我们此前也曾说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电商公司昨天的优势,在今天可能也就成了劣势与短板——京东COD,便是如此京东靠COD,累积口碑,却也因为COD它的第三方支付很难做起来,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基础,曾经让京东在一众电商中脱颖而出的COD,此刻却变成了阻碍京东金融发展的累赘京东公告中,又一个数据陷阱则是:618的战报,在品类中却是采用6月1日-6月18日的数据,销售416万部京东官方公告中,有许多处都是在“618当日数据”与“6月1日-6月18日”两组数据中切换不能说,京东是故意混淆视听,有意误导公众与投资人,毕竟此前2013年、2014年的618,京东也是如此。
京东采用了6月1日至6月18日一共18天的交易额,背后一个原因是,618当天,这个数据可能并不好看譬如品类,18天京东卖出了416万部,也就是说,平均23万部为什么京东不公布618当天品类的交易额,却是18天促销总额?看另外一个数字你就知道原因了——2014年11月11日,天猫电器城在“天猫双11”一共卖出1,894,867部,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24小时内单一网上平台售出最多部”的纪录天猫电器城一天便卖出189.4万部,这是2014年的数据了,如果京东在6月18日当天卖不过这么,那么公布6月1日到6月18日总共的数据,也就是个不错选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那么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