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文地理》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lizhe****0001
  • 文档编号:54780810
  • 上传时间:2018-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9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内容摘要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第2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思考题与作业,,内容摘要,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本章首先详尽地介绍了Tery G.乔丹在其所写的教材 Human mosaic一书阐述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具体包括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以及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使我们理解之间的有机联系;然后在充分认识人文地理学理论多元性基础上,明确提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概括介绍了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和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第1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区(culture region)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可分为三类: (一)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 (二)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 (三)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边界的文化区其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是该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一)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该中心的位置是明确的,但不一定居于分布区的几何中心功能文化区的边界没有一个交错的过渡带,而是边界的界限确切二)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相比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三)乡土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cultural diffusion),(一)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其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二)迁移扩散(relocation diffusion),,1、接触扩散(contagious diffusion,也可称传染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这种扩散的传播速度快例如电视机的传播 2、等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 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例如购物中心这一商业形式的传播 3、刺激扩散(stimulus diffusion) 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传播。

      扩展扩散的类型,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就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这就是迁移扩散迁移扩散是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的,因此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远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其与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二)迁移扩散,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一)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文化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就是文化生态关系文化生态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三)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1、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这是一种环境决定论学派的观点认为: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地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因果直链型关系 2、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认为: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网络 3、社会体系中文化生态关系注重于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机。

      4、和谐文化生态关系不仅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更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二)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三)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cultural integration)如果功能上是不协调的,就没有实现文化整合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文化系统实现整合,就可发挥文化上的正向功能作用社会或国家的改革,实际是在文化系统中消除其不协调的部分,扭转其负向功能,使之实现新的整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要相应变化、协调进行,形成整合,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一)文化景观的概念 (二)文化景观的研究范围,,“景观”,即指地球表层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景观一般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现象的综合体就是自然景观,但是,今天在地球表面上的所有自然现象的综合体可以说都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一定的人为作用的影响,完全纯的自然现象综合体是不存在的。

      人文景观,亦称为文化景观(culture landscape),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文化景观的概念,研究文化景观不仅要对文化景观的演变过程做全面分析,而且要对景观的形态、构成、特征及其反映的文化特征进行探讨,甚至还要探讨如何引导文化景观建设,使之向和谐的方向发展景观的物质外貌,是表现文化景观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国外大多数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聚落型式、土地利用类型、建筑二)文化景观的研究范围,第2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二、人地关系论 三、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四、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有: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等 人地关系论应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二、人地关系论,1、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2、可能论(possibilism,也称或然论) 3、适应论(adjustment theory) 4、生态论(human ecology) 5、环境感知论(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6、文化决定论(cultural determinism) 7、和谐论(harmony),,三、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一)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二)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四、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示,,思考题与作业,一、思考题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5、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 6、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二、作业,1、概念解释: (1)文化区(2)形式文化区(3)功能文化区(4)乡土文化区(5)扩展扩散(6)迁移扩散(7)文化生态学(8)文化整合(9)文化景观(10)环境感知(11)布罗代尔的“长时段” 2、问答题: (1)简述三种文化区特征上的区别 (2)举例说明文化扩散的类型及其它们间的区别 (3)说出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4)论述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5)目前国外大多数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6)简述在不同历史时期占据过主导地位的人地关系理论 (7)我们在认识和研究人地关系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8)简述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9)画图说明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二、作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