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写文学短评.docx
7页学写文学短评制作人:徐玉鹏 审阅:杜涛 万秀华2019.9.17一、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文学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作特点2. 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技法3. 提高文学艺术鉴赏的水平与能力二、技法指导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 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写作的主要角度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 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 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 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 主题等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 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 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 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 面进行分析评价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 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 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5.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 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 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 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 反复等三、佳作赏读作品导读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七言歌行体的扛鼎 之作,诗歌在叙事情节、音乐描写、抒情方式(情景交融)、人物塑造、行文结构、 语言表达等方面堪称经典。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1】① 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 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提和表现的其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于 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 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的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 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② 诗人描绘音乐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以及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 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是音乐描写中的亮点③ 在诗中的音乐描写中,诗人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瑟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 变化用许多有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读 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 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 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以“花底”的“莺语”、“冰下” 的 “泉流”比喻乐声流动的婉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刀枪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声比喻四弦齐拔时乐声的清 脆短促,响亮非凡在妙语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生动形象、具体之感,使人如 闻其声,如临其境。
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 尽致2】④ 音乐描写,做到了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 (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 验如果说琵琵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 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 锋,【3】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 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素材积昧 单元实练⑤ 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偏远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 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更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 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已声声乐曲、 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 的感伤气氛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
4】【5】⑥ 总的来说,《琵瑟行》的音乐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典范的存在它 的创作手法,它表现诗人情感与琵琶女身世的巧妙结合,它的对音乐的透彻的理解, 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文学创作都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6】亮点评析【1】题目以小见大,极好地处理了文学短评中“点”与“面”的关系《琵 琶行并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其细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还是曲折动 人的情节,无不为后人所称道本文着重选取了音乐描写这一方面,足以体现作者 选点的精心独到2】从原文中举出实例,“叙”“议”有机结合 【3】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适当引用了原文精彩的语句4】选择恰当的评析角度对作品进行点评第③段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点评, 第④段从情感的角度点评,第⑤段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和人物命运的角度进行点评, 注意了点评角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5】③④⑤段从分析原文中音乐摘写的具体内容入手,分别分析了音乐描写 中的比喻手读、以声传情和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回纵深发 展的描写亮点,做到了“叙”“议”有机结合6】采用文学评论的〃总一分一总”的基本结构模式文章第②段是文学短评 的总纲,③④⑤段开头画线句子是分条论述,第⑥段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
点评 本篇文学短评有如下亮点:一是精心选点,以小见大;二是切口虽小,挖掘颇深; 三是论据充分,评论深刻同时能够做到“叙”“议” 有机结合,是一篇规范的、 有深度的、有见解的文学短评四、单元实练请结合李清照《声声慢》中开篇十四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的表达效果,写一扁文学短评不少于 600 字写作提示 抓住关键词《声声慢》中开篇“十四叠”,逐字分析字里句间蕴含 的词人凝重的情感,并结合语言表达效果及词句的意境, 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第3 页 共7 页第4 页 共7 页范文示例浅析李清照《声声慢》中叠词的表达效果叠词,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个词连 用在一起,一个词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 词性和词义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 上更丰富了语言的含义,有强调的作用,一箭双雕,常被古代诗人使用易安居士的《声声慢》一词运笔哀婉,凄恻动人,韵味无穷篇首三句十四字 实分三层,由浅而深.含意深刻开篇“寻寻觅觅”劈空而来,侧重写行为,恰当 地表达了词人当时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词人如此“寻寻觅觅"到底是在寻找 什么呢?是在寻找逝去的青春年华,还是在寻找流亡以前夫唱妇随的美满生活,抑 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不得而知。
但词人“寻寻觅觅”中的那种孤寂空虚却真实 可感:她在孤寂空虚中总想抓住点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抓住,一切仍然归于孤寂空 虚寻寻觅觅”四字,顿顿挫挫,情附于形,恰当地渲染了情境;如果仅用“寻 觅”二字就显得单薄,无此效果词人在“寻觅”一番后,什么也没得到,因而感 到“冷冷清清”,境界更加凄寂冷冷清清”侧重写词人的状态,既是她闺房独 处清冷环境的描写,又是她抑郁寂寞、心事难照的心态描写,四字既明写环境,又 暗示心情凄凄惨惨戚戚”纯粹描绘内心感觉,是她坐卧不宁、衷肠难述的悲凉 心境的形象化描写凄凄”是外在环境与内在凄恻心情相联结的关键,承上启下 “惨惨戚戚”重在内心的诉说,中间用一“凄”字做媒介,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声声慢》开篇十四叠,蕴含了词人难言的沉重、无声的如泣,《声声慢》一 词最大的成功,也在于叠词的巧用由此可见,叠词在古典诗歌中独具语言魅力,鉴赏诗歌时借助它, 我们就可 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深远的意境,洞悉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点评本篇文学短评,以小见大,极好地处理了文学短评中“点”与“面” 的 关系;选取《声声慢》中的原句进行叙述,并且做到了叙议结合; 结构上采用了 “总一分一总”的形式,条理非常清晰。
拓展积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思路与提纲(一)主题意蕴:逐联分析(另一种复述)二)艺术特色:诗画;意境;手法三)特别指出:文学史:山水诗的成熟山水的画卷与人生的感怀——王维《山居秋暝》细读这是一首山水诗歌的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 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属于全景式的描写,交代了时间(晚)、 时令(秋)和地点(山),似一幅水墨山水的画卷,营造出清新淡远、恬静舒畅的 世外桃源景象其中,“空”字不仅是对山的实写,也在一定意义上渲染了山的空 灵之美,为全诗表现诗人的空旷寂静的心境做好了铺垫而“新”字用得尤其出色 点出了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的山间气象,同样为诗人表现自己返璞归真的纯净 理想进行了铺垫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由首联的全景转入山中的近景,同样是一 幅动人的山水画卷: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诗人 通过描写如此清幽明净的自然之美,表现了自己的理想的人生境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由山间自然景色转入人世之景。
竹林里 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 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 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的人们这幅图画生动地传达 了诗人向往纯朴本真的生活愿望正因为此,作者在尾联自然而然地转入了感情的 直接抒发: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虽然春天已去,芳华不再,但山间的秋色也 格外动人,面对如此清新的山水,面对如此朴素单纯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留下来 呢?至此,诗人通过对山间景色和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田园的理 想与志趣,抒发了自己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非常成功首先,诗歌一如既往地承继了王维诗歌“诗中有 画,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