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改硬笔字帖——田字格word模板.doc
14页硬笔书法字帖 第 1 页 共 13 页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宋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 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 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 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硬笔书法字帖 第 2 页 共 13 页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 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 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硬笔书法字帖 第 3 页 共 13 页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译文及注释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 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 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 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 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 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 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硬笔书法字帖 第 4 页 共 13 页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 ,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 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 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 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 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 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 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 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 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 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 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 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硬笔书法字帖 第 5 页 共 13 页啸,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 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 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 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 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 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 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 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 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 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 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 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 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硬笔书法字帖 第 6 页 共 13 页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 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 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 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 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 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 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 ,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 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 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 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 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 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硬笔书法字帖 第 7 页 共 13 页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 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 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 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 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 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 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 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 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 (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 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硬笔书法字帖 第 8 页 共 13 页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 1044 年庆历 ,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 :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 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硬笔书法字帖 第 9 页 共 13 页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 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间隔 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 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硬笔书法字帖 第 10 页 共 13 页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 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 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 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 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 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 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 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 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硬笔书法字帖 第 11 页 共 13 页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 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 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 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 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 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 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 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 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 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 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 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 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硬笔书法字帖 第 12 页 共 13 页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 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 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 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 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 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 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 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 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 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 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 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 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 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 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硬笔书法字帖 第 13 页 共 13 页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 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 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 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 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 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 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 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 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 ,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 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 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