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以大豆品种分析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pdf
17页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 可自由编辑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 可自由编辑 【11】【11】 摘要:以全国26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 的遗传变异,以干豆腐产量有差异的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杂交后代植株世代 干豆腐产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豆腐加工过程中每100干大豆种子平均生产 51.80干豆腐,其中包括23.94蛋白质、12.73脂肪和10.03总糖;蛋白质、 脂肪和总糖的利用率分别为53.34%、68.85%和34.43%;干豆腐蛋白含量、脂肪含 量、总糖含量和蛋脂含量分别为46.22%、24.67%、19.42%和70.80%大豆豆腐产 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为10.58% 38.13%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2个杂交组合植株 世代干豆腐产量的遗传均符合一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干豆腐产量的 遗传率较高,为87.86%99.83%,3家系主基因遗传率为51.80%59.80%,多基 因遗传率为39.18%48.03%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以大豆 品种分析豆腐产量品质及 有关加工性状本研究表明 豆腐产量、 品质及有关加工 性状在 261 个大豆品种间 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同时在 豆腐产量有差异的 2 个杂 交组合中均鉴别出干豆腐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以大豆 品种分析豆腐产量品质及 有关加工性状本研究表明 豆腐产量、 品质及有关加工 性状在 261 个大豆品种间 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同时在 豆腐产量有差异的 2 个杂 交组合中均鉴别出干豆腐 产量的遗传属于一对加显 性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 传模型,干豆腐产量的遗传 率较高,3 家系主基因遗 传率为 51.80%59.80%, 多基因遗传率为 39.18% 48.03%,主基因加性正效应 均较大,显性效应甚微,超 亲的遗传原因应来源于多 基因。
试验说明从大豆品种 中筛选适合豆腐加工生产 的特异种质是可能的,应用 杂交育种法进行豆腐高产 产量的遗传属于一对加显 性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 传模型,干豆腐产量的遗传 率较高,3 家系主基因遗 传率为 51.80%59.80%, 多基因遗传率为 39.18% 48.03%,主基因加性正效应 均较大,显性效应甚微,超 亲的遗传原因应来源于多 基因 试验说明从大豆品种 中筛选适合豆腐加工生产 的特异种质是可能的,应用 杂交育种法进行豆腐高产 选育也是可能的 在进行豆 腐高产选育时应充分利用 主基因效应,兼顾多基因的 选择,特别是兼顾利用多基 因的加加互作效应 选育也是可能的 在进行豆 腐高产选育时应充分利用 主基因效应,兼顾多基因的 选择,特别是兼顾利用多基 因的加加互作效应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跃,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1):27-30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跃,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1):27-30 大豆作为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其化学组成的显著特点是不仅富含高质量的 蛋白质和脂肪,而且含有多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使得人类可以通过 食用大豆制品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在高产、优质、多抗的基础上,加快大豆 加工性状的研究和专用品种的选育,是大豆遗传育种的重要方向自从20世纪70 年代美国州立大学的和等将豆腐的生产性能 作为育种目标加以研究以来,国内外遗传育种学者对豆腐实验室加工技术、大豆 豆腐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和育种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对这一领 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跃,大豆豆腐性状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大豆科学, 2003,22(1):59-62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跃,大豆豆腐性状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大豆科学, 2003,22(1):59-62 提要以全国不同地区26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 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变异,以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干豆乳产量的遗传规律结 果表明: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 为6.68%38.13%;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2个杂交组 合植株世代正反交F1的干豆乳产量具有显著的母体效应;P1、P2、F1、F2、F23 联合分析表明2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干豆乳产量的遗传均是一对加显性主基因和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干豆乳产量的遗传率较高,F23家系主基因遗传率为 68.51%78.74%,多基因遗传率为20.46%30.32%。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跃,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 传规律研究,作物学报,2001,27(6):880-885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跃,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 传规律研究,作物学报,2001,27(6):880-885 摘要以南方、黄淮、东北地区261个品种为材料,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干豆腐产 量、品质与籽粒营养成分及加工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总糖利用率、脂肪利 用率、蛋白利用率对提高干豆腐产量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增加籽粒脂肪含量及其 利用率,能较大地促进干豆腐脂肪含量的提高,蛋白利用率的提高能较大地促进 干豆腐蛋白含量的提高;总糖利用率的提高能较大地促进干豆腐总糖含量的提高; 营养成分利用率与其抽提率、絮凝率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蛋白絮凝率和脂肪絮凝 率的提高有利于蛋白利用率的提高;总糖抽提率和絮凝率的提高有利于总糖利用 率的提高 钱虎君,盖钧镒,吉东风等,豆腐产量、品质与籽粒营养成分及加工性状的 关系,中国粮油学报,1999,14(5):35-39 钱虎君,盖钧镒,吉东风等,豆腐产量、品质与籽粒营养成分及加工性状的 关系,中国粮油学报,1999,14(5):35-39 大豆品种的籽粒性状与豆乳和豆腐产量、品质的关系对豆乳和豆腐加工专用 品种的选育很重要,可以作为该类品种选育的辅助依据。
1发现豆乳 蛋白质含量与灰分含量正相关,与糖类及脂肪含量负相关钱虎君等2研究认为 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能促进干豆乳蛋白质含量和蛋脂含量的提高;籽粒脂肪含 量的提高能促进干豆乳脂肪含量的提高;籽粒总糖含量的提高、蛋白质含量的降 低均能促进干豆乳总糖含量的提高钱虎君等3研究表明在大豆加工专用品种 选育中兼顾豆腐产量和品质并不矛盾,蛋白质、脂肪、总糖利用率的提高均能促 进干豆腐产量、干豆腐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总糖含量的提高武天龙等4 和金俊培等5认为豆腐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 百粒重显著正相关 等6 和周新安等7研究认为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其豆腐产量不一定高,而豆腐 产量高的品种,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一定高许显滨等8发现不具有115端球 蛋白的品种豆腐出产率较高本课题将豆乳加工和豆腐加工作为一个整体,系统 研究豆乳和豆腐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相关性,为豆乳和豆腐加工专用品种的 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豆乳是从大豆籽粒粉碎滤渣后得到的,豆渣中的干物质未被利用,而豆腐又 是从豆乳絮凝而来,经乳清会流失部分营养物质,豆乳加工和豆腐加工实际上是 大豆籽粒营养成分的抽提、絮凝和利用过程对豆乳和豆腐产量、品质、加工性 状及籽粒营养成分相互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豆乳产量和品质与大豆籽粒营养 成分有密切关系,提高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降低总糖含量,能促进 干豆乳产量提高,促进干豆乳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提高,因此高蛋白和高脂 肪可作为筛选大豆豆乳加工专用品种的辅助依据。
干豆乳产量与加工性状的关系 也很密切,干豆乳产量与豆乳蛋白量、蛋白抽提率、脂肪抽提率极显著正相关 豆腐产量和品质主要与加工性状有关,干豆腐产量与豆乳絮凝率极显著正相关, 干豆腐蛋白含量与蛋白絮凝率、蛋白利用率极显著正相关营养成分的抽提率、 絮凝率和利用率可能与其化学组成有关,应进一步研究籽粒中蛋白质、脂肪、糖 类的化学组成与豆乳和豆腐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关系,有利于明确有效的豆 乳和豆腐专用品种辅助育种籽粒性状标记,加快育种进程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跃, 豆乳和豆腐产量、 品质及加工性状的相关因子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2002,24(3):10-16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跃, 豆乳和豆腐产量、 品质及加工性状的相关因子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2002,24(3):10-16 采用全国各地的26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豆乳和豆腐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利 用和损失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豆乳和豆腐加工过程中每100g干籽粒平均生产 干豆乳71.92g,其中蛋白质、油分、糖类产量分别为37.20g、16.22g、13.25g;生 产干豆腐51.80g,其中蛋白质、油分、糖类产量分别为23.94g、12.73g、10.03g; 损失豆渣干物质25.76g,其中蛋白质、油分、糖类损失率分别为15.31%、13.13%、 51.24%;损失乳清干物质20.12g,其中蛋白质、油分、糖类损失率分别为29.72%、 18.55%、11.01%。
营养成分利用性状和损失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 平,变异系数都较大,从中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 盖钧镒,钱虎君,吉东风等,豆乳和豆腐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利用的品种间 差异,大豆科学,1999,16(3):199-205 盖钧镒,钱虎君,吉东风等,豆乳和豆腐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利用的品种间 差异,大豆科学,1999,16(3):199-205 摘要:以全国261个大豆品字为材料,研究豆乳产量、品质、加工性状及籽粒营养 成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豆乳产量与豆乳蛋白量、蛋白抽提率、脂肪抽提率 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总糖含量、豆渣蛋白量、总糖量、豆渣蛋白损失率、脂肪 损失率极显著负相关;干豆乳蛋白含量与籽粒蛋白含量、豆乳蛋白量极显著正相 关,与干豆乳总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干豆乳脂肪含量与籽粒脂肪含量、豆乳脂肪 量极显著正相关;干豆乳总糖含量与籽粒总糖含量、豆乳总糖量极显著正相关,与 籽粒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蛋白抽提率与脂肪抽提率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相关 系数均较大,为70%100%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钥,大豆品种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相关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5):1-4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钥,大豆品种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相关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5):1-4 菜用大豆,又称毛豆,为一种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的蔬菜。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意食品的感官品质,其好坏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故市 场上对毛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国主要处于亚热带、温带地区,具有丰富的大 豆资源,但对于毛豆感官品质优劣仍缺乏明确的、系统的评价方法,国内目前适于 出口毛豆的品种较少,所种植的品种主要为日本、台湾品种,异地引种,适应性差, 限制了我国毛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0,12虽然毛豆的感官品质及其相关性状 可以借助仪器和化学方法进行测定,但仪器和化学分析的结果不完全与人的感觉 一致,更无法对其作出综合性评价,感官鉴定是品质评定中必须的环节5,7,8 为了拓宽种源,解决品种搭配和就地用种问题,本文将模糊数学理论与现代食品 感官分析技术相结合,按此体系建立一套菜用大豆感官品质感官鉴定体系,对我 国夏播菜用大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鉴定、筛选,以期为菜用大豆品种品质育种 提供一定的基础材料 3.1 感官品评主要依靠检查人员的判断能力,感官检查主要依靠视觉、味觉、 触觉等感官来判断,但往往受到心理与生理以及其它因素的干扰影响故检查人 员判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影响其客观性8本 研究采用封闭三角形(检查判别自相矛盾程度)对检查员的判别能力进行考核,为 能正确地鉴定毛豆感官品质提供一定的前提和基础。
3.2 在感官分析过程中,实验误差是难以消除的感官分析结果因人而异,对于 同一样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甚至有截然相反的看法2,为了检查分析结 果能否客观地反映样品固有品质,有必要对主观偏差大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