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解炉的工作原理.doc
5页二)、分解炉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概述(作者:佚名 本信息发布于2009年08月19日,共有399人浏览) [字体:大 中 小]分解炉是把生料粉分散悬浮在气流中,使燃料燃烧和碳酸钙分解过程在很短时间(一般1. 5〜3秒)内发生的装置,是一种高效率的直接燃烧式固相一气相热交换装置在分解炉 内,由于燃料的燃烧是在激烈的紊流状态下与物料的吸热反应同时进行,燃料的细小颗粒呈 一面浮游,一面燃烧,使整个炉内几乎都变成了燃烧区所以不能形成可见辉焰,而是处于 820〜900°C低温无焰燃烧的状态水泥烧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石灰质原料约在900C时进行分解反应(吸热);在 1200〜1450C时进行水泥化台物生成反应(放热、部分熔融)根据理论计算,当物料由750C 升高到850C,分解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85〜90%时每千克熟料尚须1670千焦的热量 因此,全燃料的 60%左右用于分解炉的燃烧, 40%用在窑内燃烧近几年来窑外分解技术 发展很快,虽然分解炉的结构型式和工作原理不尽相同,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从入窑 碳酸钙分解率来看,都不相上下,一般都达到 85%以上由此看来,分解炉的结构型式对 于入窑生料碳酸钙分解率的影响是不太大的。
关键在于燃料在生料浓度很高的分解炉内能稳 定、完全燃烧,炉内温度分布均匀,并使碳酸钙分解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我国某厂烧煤分解炉的结构示意于图3—18分解炉由预燃室和炉体两部分组成,预燃 室主要起预燃和散料作用,炉体主要起燃料燃烧和碳酸钙分解作用在钢板壳体内壁镶砌耐 火砖由冷却机来的二次空气分成两路进入预燃室三级旋风筒下来的预热料,由二次空气 从预燃室柱体的中上部带入预燃室约四分之一的分解炉用煤粉,从预燃室顶部由少量二次 空气带入并着火燃烧,约四分之三左右的煤粉在分解炉锥体的上部位置喂入,以此来提高和 调整分解炉的温度,使整个炉内温度分布趋于均匀,担任分解碳酸钙的主力作用炉体内的 煤粉颗粒,虽被大量的惰性气体CO2和N2所包围,减少了与O2接触的机会,煤粉的燃烧 速度就会减慢但由于进入预燃室的煤粉不受生料粉的影响,而且在纯空气中燃烧,形成引 燃火焰,起到火种的作用,使预燃室出口处有明火存在,对煤粉起着强制着火作用因此, 使煤粉在整个炉内能够稳定燃烧,不灭火预燃室顶部装有一个喷油嘴,供分解炉点火用两个下煤点的喂煤量,可以根据分解炉内温度分布情况适当加以调整预燃室顶部温度 控制在950C左右,分解炉出口温度控制在900C左右。
入窑生料碳酸钙分解率达85%以上分解炉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很多种型式 根据其结构与工作原理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旋流式分解炉这种分解炉的特点是炉内的气体与物料作旋流运动如我国的四平型和日本的SF型、NSF 型分解炉属于这一类型我国四平水泥厂采用的分解炉就是SF型分解炉,所烧的燃料是油其炉的规格是Q 3. 1 X 5.0m而冀东水泥厂采用的是NSF型分解炉,所烧的燃料是煤粉,其炉的规格是Q 8.2m 广东云浮水泥厂采用的是NSF型分解炉,其炉的规格是Q 4. 7m以上三厂的产量,分别 为 360t/d、4000t/d、2000t/d2、 喷腾式分解炉这种分解炉内物料的悬浮和运动,是靠气体的喷吹而形成的我国的本溪型和日本的 KSV 型,丹麦的史密斯型等分解炉属于这一类型1975年我国本溪水泥厂扩建了一条窑外分解生产线,这条线的分解炉就是KSV型分解 炉,其产量为1240t/d,已于1979年通过国家鉴定3、 沸腾式分解炉这种炉的特点是:物料在流化床上处于沸腾状态日本的 MFC 型分解炉属于这一类型 我国从日本引进的现代化水泥生产线一一宁国水泥厂,其分解炉就是MFC型。
其规格是Q 6X16. 5m,日产熟料 4000t4、 带预热室的分解炉我国太原型分解炉和日本的RSP型分解炉属于这一类型在我国新建的几个现代化水泥厂,如川沙700t/d,北京燕山700t / d,江西2000t/d, 牡丹江2000t / d,鲁南2X2000t / d等都采用了 RSP型分解炉在“六五”期间,我国研制了一种NSP型分解炉这种分解炉是根据我国的某些特点 研制的,是RSP的变种炉型,其典型的实例为日产700t / d熟料的邳县型旋风分解炉下面简要介绍各种分解炉的结构一)旋流式分解炉旋流式分解炉的结构比较简单.以我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和四平石岭水泥厂研制成功 的四平型分解炉为例其结构如图3一19所示,它是由上旋流室、下旋流室和反应室所构成 的内表面镶砌有耐火混凝土与耐火砖,反应室中部设有1〜3个燃料喷嘴,成30°角向下 喷射燃料四平型窑外分解系统的生产流程如图3一20所示,它的特点是利用气力提机泵将生料提 运到预热器内在窑尾烟室上部设有一倒V型烟道,预热后的760〜800°C物料由iv级预热 器加在V型烟道上,被来自窑尾900°C左右的废气分散带入分解炉内分解炉用的二次风有 专设的二次风管由冷却机引至窑尾(温度为400C左右),与窑尾废气混合后进入分解炉内。
为了平衡回转窑与二次风管的阻力.在窑尾烟道内设有缩口,在二次风管内设有蝶阀四平型分解炉,以重油为燃料,分解炉用油量占总耗油量的 50%左右,炉内平均气体 温为900C左右经过预热分解后物料入窑温度可达860〜895C,入窑生料分解率则达80〜 90%,热耗为 4810千焦/公斤熟料左右产量比同规格带悬浮预热窑增加一倍多日本 SF 型分解炉,其结构与生产流程,与四平型分解炉基本相同,不过其窑尾废气温 度较高(约1100C)和二次空气温度较高(750〜780C),热利用情况较好,所以熟料单位热耗 较低,仅为 3140〜3280千焦/公斤熟料这种分解炉的主要缺点是:物料与燃料在炉,内分布不均匀,涡流室两侧易于结皮等二)喷腾式分解炉鉴于我国水泥工业是以煤为主要燃料,我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在继烧油窑外分解取得 成功之后,又与本溪水泥厂共同研制了本溪型窑外分解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煤粉为燃料 其结构较为简单,如图 3—21 所示它是利用喷腾的原理使物料悬浮起来,由冷却机抽来的热风(约700C左右),由分解炉的底部以22米/秒的速度喷入炉内,将生料 与煤粉喷腾起来,形成所谓喷腾层窑尾废气预先不与二次空气混合从分解炉的中部或顶部 以切线方向进入炉内,不参加燃烧反应,主要对生料预热并使气流旋流,形成所谓涡流层。
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分解炉的温度只要控制在850C左右,煤粉燃烧稳定,入窑生料的分解 率可达85%以上取得与烧油分解炉同样的效果属于这一类型的分解炉国外有日本的 KSV 型(其结构与本溪型基本相同)、丹麦的史密 斯型(其结构如图3—22所示)、西德的普列波尔型(其结构如图3—23所示)等三)沸腾式分解炉沸腾式分解炉的特点是以沸腾床(流化床)作为分解炉,日本的 MFC 型分解炉属于这一 类型,其结构如图3—24所示由冷却机来的温度为200〜250C的二次空气,用高压风机(风压为10〜15kPa)鼓入分 解炉的空气室,再通过风帽进入炉内,使由燃料喷嘴和生料入口来的燃料和生料形成沸腾层 在沸腾层内一边进行燃烧,一边进行传热分解根据分解后物料卸出的方式不同, MFC 分解炉又分两种型式,即带出式系统和溢流式系统(如图 3—25)图中a为带出式,分解后的生料被气流带入窑尾烟室及第iv级预热器内,与气体分离后 进入回转窑内b为溢流式,生料通过流化床的溢流管直接流入回转窑内这种分解炉的特点,料层内温度均匀性好缺点是炉子体积较大,电耗较大四)带预燃室的分解炉为了使分解炉燃烧更加稳定,有的分解炉带有预燃室。
日本的'RSP”型分解炉就是其 中的一种这种分解炉的构造较为复杂,它是由分解炉(以下简称S炉)和混合室所组成,其 结构如图 3—26 所示S炉由上部旋风预热室(简称SB炉)和下分解室(SC炉)组成,SB炉非常小主要是给 SC炉起点火作用,并能保证SC炉进行稳定的燃烧oSC炉是RSP型分解炉的重要组成部分 S炉的燃料用量为燃料总消耗量的55〜60%,其中少量燃料在SB炉内燃烧,大部分在SC 炉内燃烧,燃烧用的空气是从冷却机抽来的700°C左右的热空气,从SC炉两侧以切线方向 送入炉内,另有一部分空气进入SB炉中从iii级旋风筒来的预热生料,喂入SC炉中,被热气流吹散,使生料呈涡流运动,并进 行分解,生料随气流沿输送管往下运动进入混合室与出窑废气混合并流向iii级旋风筒由S炉出口处的生料分解率约达40%,在混合室遇到1000〜1050C的出窑废气,将热 量传给生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料碳酸钙的分解率,入窑生料分解率可达85〜90%由于出窑废气不通过 S 炉,且有预燃室,燃烧条件较好,因此可以用煤粉,甚至质量 较差的煤除此之外,我国四川水泥研究所与太原水泥厂研制成功的太原型分解炉和我国南京化工 学院与昆山水泥厂研制的在立筒预热器装设的分解炉,也是带预燃室的分解炉。
都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以上简要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几种型式的分解炉,还有许多其他型式,在此不一 一赘述尽管分解炉的各种形式不同,但就其效果和基本原理来说并无根本区别,大多数分 解率都可以稳定在85〜90%,每公斤熟料热耗国外都在3200千焦左右,国内目前还在4000 千焦左右产量均能提高1 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