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
48页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单位 11.3建设地点 11.4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1.5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11.6 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 31.7 项目效益 31.7.1经济效益 31.7.2 社会效益 41.7.3生态效益 41.8项目建设期限及实施步骤 41.8.1 建设期限 41.8.2实施步骤 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符合中央及地方农业发展政策 52.2项目建设是促进技术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62.3项目建设是适应XXXX新区农业科技交流和培训的需要 62.4项目建设是发展XXXX新区现代休闲农业的需要 62.5项目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7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优势 73.1项目建设规划背景 73.1.1国家和省地及县的“十二五”规划为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来了机遇 73.1.2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83.1.3XXXX新区自身农业发展的需要 93.1.4现代农业园区的兴起为“XXXX新区浣纱湖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带来了历史机遇 103.2项目建设的优势 113.2.1交通优势 113.2.2自然环境优势 113.2.4政策优势 123.2.5科技支撑雄厚 123.2.6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13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134.1指导思想 134.2规划原则 134.3建设目标 144.3.1总体目标 144.3.2具体目标 15第五章 项目功能区设置与建设内容 165.1 功能分区 165.1.1功能分区及建设规模 165.1.2各类基础设施具体建设内容与主要功能 175.2项目示范辐射区 18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196.1项目投资估算 196.2项目建设资金筹措 21第七章 项目主要应用技术方案 217.1工厂化育苗技术 217.2 蔬菜、花卉设施无土栽培技术 217.3良种繁育技术 21第八章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38.1道路交通 238.2 水电工程 238.3灌溉渠系 248.4环保绿化 24第九章 组织管理与机构设置 249.1成立园区工作领导小组 249.2成立专家顾问组 259.3成立园区管理工作机构 259.3.1综合管理部 259.3.2生产技术部 259.3.3产品供销部 259.3.4宣传策划部 269.3.5接待服务部 26第十章 项目配套政策、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 2610.1配套政策 2610.2运行机制 2610.3 保障措施 2710.3.1人才保障 2710.3.2资金、品牌保障 2710.3.3制度保障 2810.3.4环境保护保障 2810.3.5科技创新保障 29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2911.1结论 2911.2建议 30附图 30I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XXXX新区XX农业观光园1.2建设单位XXXXXXXXX公司1.3建设地点XXXX新区响水乡官寨村。
1.4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按照省、市有关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XX新区响水乡官寨村自然风光和农业优势,高效合理配置资源,以XX市农科所的科技优势为技术指导,以XXXXXXXXX公司的产业优势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和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及药物种植,引进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利用3年时间,把XXXX新区XX农业观光园建设成为辐射XXXX新区北地区乃至XX科技先导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集休闲观光、旅游避暑胜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民增收,推动周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传统的农业文化结合官寨村的自然风光,形成休闲、体验、农耕文化,自然景观一体旅游休闲中心、疗养中心1.5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一、园区主要建设内容概括为:“三个功能五项服务”一)五项服务即:1、农业科技提供绿色农业产品服务:农业科技大棚、精品水果、水产养殖为消费者提供纯绿色无污染食品原料,中药材种植以人工种植虫草、铁皮石斛等高收益中药材;2、人工水体提供水上游乐、文化表演提供旅游休闲等旅游服务;3、球场及健身馆提供运动服务;4、度假酒店提供休闲度假宜居服务;5、富氧山居提供生态疗养服务。
二)三大功能即:农业示范功能、旅游休闲功能、生态疗养功能二、项目总用地2038亩,主要由林地和农田构成,水体38亩,林地1100亩,农田药田600亩场内道路、停车场、广场及建筑等共占地140亩精品果园160亩一)生态农业区:用地660亩,主要建设内容有:1、科技大棚200亩,建13万平方米农业科技大棚;中药材药田250亩,种植人工虫草、铁皮石斛等高回报中药材;精品果园160亩,水产养殖50亩生态农业种植特色蔬菜、养殖无饲料家禽和水产(人工养殖中华鲟等),为接待中心提供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原料二)旅游休闲区:用地178亩:(1)湖水面积38亩,沿湖旅游路线,徒步旅行或自行车旅行,沿线浏览人工湖风光,沐浴天然氧吧,品味XX试验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路线长度2公路2)万人广场及露天表演舞台:用地30亩,提供大型演出及休闲场地,打造一流文化表演,丰富市民精神生活3)建500间客房的一流度假酒店,为躲避城市喧嚣的消费者提供水天一色、清静优雅的舒适家居生活三)生态疗养区:建设1000个床位高级疗养院,利用现存并保护得很好的天然植被,作好天然林保护措施保护天然林作为天然氧吧并利用地形起伏开展野外拓展运动,打造一流的富氧生态疗养院。
各项建设用地情况见下表:建设项目用地(亩)备 注科技大棚200 中药药田250种植人工虫草、铁皮石斛等水产养殖50育种中心、科研中心及养殖池疗养院20一千张床位度假酒店30500间客房,及会议接待中心万人广场30含露天舞台场内道路5含环湖道路全长6.9公里展览馆15共九幢单体,每幢400平方精品果园160 停车场10 合计770 1.6 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为了保证该项目建设及运行,成立项目建设筹备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协调与各项建设,成立XXXXXXXXX公司组织管理经营,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机制项目运行机制为“政府支持、企业投资、科技先行、产业兴园、旅游拉动”,采用“科研带园区,园区带企业,企业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水平为了保障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公司使用专项建设资金和专业人员,保障园区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会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与主管部门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和制度等方面的支持1.7 项目效益1.7.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在未来5年内每年可实现收入15000万元,获利5500万元其中:绿色餐饮娱乐1350万元;园区每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每年可创收1500万元;种养殖基地,可创经济效益4000万元,可以提供就业岗位600个。
成本回收及经济效益见下表:建设项目投资(万元)建设期(年)年营业收入年回收成本(万元)备 注科技大棚16001.5 500 中药药田20001.5 600 水产养殖6001.5 120 疗养院9000250001500一千张床位度假酒店60002.550002000 万人广场20001.5600350 场内道路15001 展览馆12002 共九幢单体,每幢400平方合计23900 106005070 年回收成本5000万元,加上建设期2年,6-7年即可完成成本回收1.7.2 社会效益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产业带动和补充完善XX市城市旅游设施,同时是XX市民的一个综合农业旅游参观的好地方本项目主要是提升农业产业结构,现实农业产业化,把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积极贡献1.7.3生态效益项目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山地资源、水资源和各种能源,充分发挥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基地建设使用生态工程技术,各功能区构筑生态景观,形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生态示范样板,形成独特的休闲农业生态景点;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理念;大力运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基地研发生产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要求,可保障示范区和辐射区的生态环境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1.8项目建设期限及实施步骤1.8.1 建设期限建设期为2年,自2014年4月起至2016年4月止1.8.2实施步骤项目建设预算总投资为19200万元人民币,总建设工期为24个月第一期、设计咨询前期工作,时间2个月,利用山地和既有沟壑,设置大坝蓄水,形成人工景观湖并沿湖修建环湖旅游线路,构建园区景观格局,建设园区道路、门禁系统和土地整理及特殊农业生态区建设建设工期6个月,大约投资4200万第二期、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度假酒店、园区景观点、万人广场及舞台、停车场及各类服务设施等建设工期为12个月,大约投资13800万元 第三期、 建设野外拓展区、梯步等步行系统和野营区、山顶亭台楼阁等休憩观光系统、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等,工期4个月,大约投资2200万元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符合中央及地方农业发展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2】1号和2号文件以及国办函35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建设 贵阳、遵义、XX等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我县现代化农业水平的重要措施,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XX地委、XX市行署“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进步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左右;科技投入明显增长,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5%以上;科技研发条件明显改善,重点领域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与共享机制基本形成;科技应用能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率、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率和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步伐加快;科技人才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