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滞动针刺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5700字.docx
5页滞动针刺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5700字 文章从操作方法、治疗病种等方面对近十年来以滞动针刺为主的针刺治疗在操作方法及治疗病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滞动针刺疗法对骨伤科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有较好疗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选用科学方法筛选优势病种 毕业 /6/view-11558118.htm 滞动针;滞动针刺疗法;研究进展 R246 A 1007-8517(2015)18-0037-02 滞动针刺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复合式针刺方法,它由医师人为的“滞针”及“动针”组成[1]医师因个人临床经验的不同,滞动针刺疗法的名称叫法不近一致,操作术式上稍有差异但归纳滞动针刺疗法的操作,不外乎提拉、震颤、推拉、提插等笔者现对近十年来以滞动针刺为主的针刺治疗在操作方法及治疗病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操作方法 1-1 提拉式 傅云其[1]应用毫针滞针抽提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取穴肱骨外上髁部,局部常规消毒后,选择长度0-25mm25mm的一次性毫针,每次进针3~5针,进针后采用滞针手法,即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获得针感时,采用顺时针捻转数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重、紧、沉感为主。
其间每隔5min再行单向顺时针捻紧后,医者再进行向外提抽3~5次,留针约30min出针时按逆时针方向捻转数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1-2 震颤式 闫文[2] 应用合谷刺滞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以疼痛反应点的结节或条索样筋结为穴,常规消毒后,根据肌筋膜的长度,选择1-5~2寸的一次性毫针,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病灶点,右手持针,先直刺至穴位肌肉经筋处,局部出现酸胀痛感后,留针3min,然后退至浅层,呈30度角斜刺后,沿肌束长轴缓慢地穿过筋结后,将针顺时针方向捻转,缠绕肌纤维直至旋紧为止,人为造成滞针;再运用震颤法,使针身轻微震颤,增强针刺感应,留针20min先逆时针方向捻转3~6圈,放松肌纤维,然后退针至皮下,再沿肌束向另一个方向斜刺,使穴内针的痕迹成鸡爪状扇形展开待得气后留3min 1-3 推拉式 据病情需要,准确选用穴位,选择长度适宜的一次性毫针两支,两针尖相对进针,透刺接续,局部出现酸胀感后,单向捻转数圈,使肌纤维缠绕针身直至旋紧为止,人为造成滞针滞针后行推拉手法数次,幅度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张发英[3]应用透针接续滞针推拉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操作如下:曲差透攒竹,曲差穴向攒竹穴方向透针,攒竹穴向曲差方向透针,两针尖相对,曲差穴单向捻转滞针拉法,攒竹穴单向捻转滞针推法,两针一拉一推,促进疾病的恢复。
1-4 提插式 刘锦丽[4]取阿是穴,应用提插式滞动针刺疗法治疗肩凝症取阿是穴常规消毒后,选择长度为3寸的一次性毫针,快速刺入皮下,缓慢进针,行小幅度提插,得气后顺时针方向捻转针柄约720,使肌纤维缠绕针身直至旋紧为止,人为造成滞针手下有滞针感后,行大幅度提插1min,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出针时先逆时针方向捻转针柄约720,放松肌纤维,针体松动后出针 2 治疗病种 2-1 骨伤科 2-1-1 网球肘 李小军[5]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治疗组和温针灸治疗组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治疗组取阿是穴即肱骨外上髁压痛点为主穴,单向捻转造成滞针后行提拉式滞动针操作结果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治疗组38例中治愈率89-5%,温针灸治疗组治愈率68-4%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傅云其[1]毫针滞针抽提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78例采用局部取穴,每次进针3~5针,行提拉式滞动针操作结果治疗满1疗程的61例,其中,优57例,良3例,差1例;治疗5次的12例,其中优8例,良2例,差2例;治疗3次的5例,其中优1例,良3例,差1例;有效(良以上)共74例,总有效率为94-87%。
2-1-2 筋膜炎 闫文[2] 合谷刺滞针法治疗65例腰背肌筋膜炎临床体会以疼痛区的筋结点作为穴位,沿肌束进针后人为造成滞针,再运用震颤式滞动针操作,然后退针至皮下,再沿肌束向另一个方向斜刺,使穴内针的痕迹成鸡爪状扇形展开结果治愈42例,显效18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此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取穴少,疗效显著马立新等[6]齐刺滞针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56例体会以病症的反应点为穴,运用震颤式滞动针操作,结果治愈3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杨翊等[7]滞针牵拉快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64例以压痛点、结节为穴位,行提拉针式滞动针操作,结果痊愈136例,好转28例,总有效率100%杨火祥[8]滞针牵拉术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118例临床观察以压痛点或结节点为穴,无压痛点则选择肌肉起止点处为穴位,行提拉式滞动针操作结果治愈87例,好转31例,总有效率100%,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 2-1-3 腰椎间盘突出症 雷帮林等[9]滞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滞动针疗法取穴阿是穴、相应夹脊穴、患侧环跳、阳陵泉进针得气后单向捻转针柄造成滞针,向各方向轻微提拉抖动或震颤针柄。
结果43例中痊愈32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95-35%,滞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普通药物治疗组 2-1-4 坐骨神经痛 孙华堂等[10]滞针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56例取腰腿部阿是穴、腰部夹脊为主腰部夹脊进针要深达椎弓板,得气后行提拉式滞动针操作结果痊愈21例,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90-0%,治疗组痊愈率和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孙华堂等[11]滞针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112例疗效观察结果痊愈42例,显效5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4%,治疗组痊愈率和显效率优于对照组 2-1-5 关节扭伤 祝晓忠等[12]滞针法治疗踝关节扭伤36例以内、外踝尖为穴,用1寸毫针在踝尖处对准压痛点方向进针,进针后沿皮下平刺,然后轻轻地单方向捻转至有阻力感后将针轻轻提起,留针30min,7d后疼痛治愈17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 2-1-6 肩凝症 刘锦丽[4]滞针法治疗肩凝症68例疗效观察以痛点即阿是穴为治疗穴位,行提插式滞动针操作结果治愈47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9%,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1-7 腰三横突综合症 刘凤伟等[13]滞针后强通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6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压痛点为穴,进针后力求针尖达腰三横突尖部,抵达后,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以后施以单向外捻针至滞针,然后行由小到大的提插强通手法,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结果治疗组治愈45例,显效4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滞针后强通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神经科 2-2-1 面瘫 张发英[3]透针接续滞针推拉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2例取穴:角孙透率谷、曲差透攒竹、太阳透地仓、下关透地仓等,行推拉式滞动针操作结果治愈23例,显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刘文霞等[14]针刺配合滞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48例体会运用提拉式滞动针操作,结果治愈18例,显效2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冯玲媚[15]滞针法治疗面神经麻痹80例疗效观察主穴:颊车透地仓,针刺得气后行提拉式滞动针操作结果痊愈64例,好转16例姚军等[16]滞针疗法治疗面瘫急性期50例临床观察行提拉式滞动针操作,结果治疗组治愈4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刘芳琴[17]滞针牵拉法治疗顽固性面瘫46例用直径0-4mm、长75mm的毫针一支,由患侧颊车穴浅刺向地仓穴,行提拉式滞动针操作,第二天用同样方法由颧?s刺向地仓结果痊愈9例,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傅云其[18]透刺滞针抽提术治疗顽固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37例取穴:攒竹透阳白、丝竹空透太阳、四白透颧?s共治愈32例,痊愈率为86-5%,总有效率为91-9% 2-2-2 头痛 张巧玲等[19]透刺配合滞针法治疗普通型头痛45例取穴:颔厌透悬厘、太阳透率谷,行提插式滞动操作结果治愈27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郑士立等[20]滞针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6例疗效观察取穴风池、天柱,行提插式滞动针操作,结果治愈5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97% 2-2-3 中风肢体痉挛状态 孙世晓等[21]滞针兼透刺疗法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根据患者进行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将86例患者依次随机分为滞针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患侧与健侧同时取穴,患侧上肢取伸肌部穴位:肩?k透臂?k、曲池透手三里,健侧上肢取屈肌部穴位:肩内陵透侠白、尺泽透孔最,患侧下肢取屈肌部穴位:环跳透承扶、委中透承山,健侧下肢取伸肌部穴位:髀关透伏兔、足三里透丰隆,行提拉式滞动针操作后接通电针,用断续波,留针通电20min。
结果滞针治疗组基本痊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传统治疗组总有效率62-3%,滞针治疗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 2-3 内科 2-3-1 婴儿腹泻 马培锋等[22]滞针速刺治疗婴儿腹泻78例取穴:天枢、足三里、气海、下脘,行小幅度震颤式滞动针操作 结果痊愈5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达100% 2-3-2 强直性脊柱炎 胡晓斌等[23]滞动针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4例选择患者当日觉得最疼痛的4~5个疼痛点,行提拉、震颤式滞动针操作结果临床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3例 3 小结 综上所述,滞动针刺疗法在对骨伤科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有较好疗效,但仍有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治疗样本较少,还没有总结出滞动针刺疗法的优势病种;缺乏医学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是否有不良反应未见报道笔者认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应该更着眼于科学的方法,筛选出滞动针疗法的优势病种参考文献 [1]傅云其.毫针滞针抽提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78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1):59. [2]闫文.合谷刺滞针法治疗65例腰背肌筋膜炎临床体会[J].中医药学报,2009,37(4):75-76. [3]张发英.透针接续滞针推拉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2例[J].四川中医,2005,23(12):97-98. [4]刘锦丽.滞针法治疗肩凝症6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92. [5]李小军.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正骨,2010,22(2):14-15. [6]马立新,张学丽.齐刺滞针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56例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5):70. [7]杨翊,周光涛.滞针牵拉快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64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21. [8]杨火祥.滞针牵拉术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11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1):82-83. [9]雷帮林,杜艳,杨晋冀.滞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3,8(6):718-719. [10]孙华堂,王俊芳.滞针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5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7):26-27. [11]孙华堂,王文娟,李莉.滞针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112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1):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