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感想范文.doc
5页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 近日,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通过观看视频、聆听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的解读,我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白了一名教师只有做到了“强师德、守师道、立师表、铸师魂”,才能更好的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古有老话,所谓良才善用,有能者居之,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要善于用好的方法安排他到合适的位置,有能力的人才能占据这个位置,可见在重要岗位上,选人用人很重要,在历史的长河中,重要位置能者善用发挥了重大作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在选人用人时也一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拥有高尚的道德,会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会赢得他人的支持与理解 “人无德不立”讲的是,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的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要以好家风孕育好品德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个人、家庭、国家是个有机整体,任何一环出现了危机,社会就会增加不和谐、不安定的因素而好的家风正是连接个人、家庭、社会的纽带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向善成为主流,并持之以恒熏陶、传播和教化,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苏武牧羊的坚守……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德的形成和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立德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一点一滴慢慢积累,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作为党员干部,更应加强道德修养,加强党性修养,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积小德养大德,真正成为一名党性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立国之维”和新时代亿万人民的“价值公约数”崇德,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学习“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守岛卫士”王继才等时代楷模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鲜活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厚重的道德修养,外现于行立德修德之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 嘉宾曲建武:我想,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员,仅仅讲道理也是不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这就是你要以自身的一些践行来引领孩子们,你教育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除了工作需要之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大家也许会问,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日理万机,为什么会去关心党员干部的私事、私德呢?其实对党员干部来讲,私德不是私事,它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私德也不是小事,它事关个人的荣誉和他的发展进步。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做到: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品德;二、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要通过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四、要引导学生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做出积极贡献;五、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个有德之人;六、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党、乐于奉献、敢于吃苦、勇于担当的接班人 最后,我借用王德强校长的一段话来结尾: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道德之师身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田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而又光荣的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