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第二讲分解.ppt
47页第二讲 戏剧艺术的分类,戏剧分类的意义与方法,标准的确立牡丹亭为例 1、国别性、民族性“中国戏剧”、“东方戏剧” 2、时代“中国古代戏剧”(近代戏剧、现代戏剧、当代戏剧) “明清传奇”(元杂剧、清乱弹) 3、舞台表演媒介“歌舞剧” 4、情节构成方式“爱情传奇戏” 5、题材“民间传说剧”(历史剧、神话剧、社会纪实剧) 6、作者“文人剧”(民间剧) 7、目的“艺术剧”(政治剧、宗教剧、道德剧) 8、创作手法“浪漫主义抒情剧”(写实主义戏剧) 9、审美范畴“悲喜剧”(悲剧、喜剧、正剧),二级分类,“中国戏剧”戏曲 1、时代古代戏曲、现代戏曲、当代戏曲 2、语言和唱腔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秦腔 3、主要角色青衣戏、花旦戏、老生戏、花脸戏,3、主要角色青衣戏、花旦戏、老生戏、花脸戏 青衣戏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老年为老旦正旦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散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典型的正旦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孟姜女哭长城的孟姜女。
花旦戏花旦,是中国戏曲旦行中的一支,区别于正旦(北方剧种多称“青衣”)、武旦和老旦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 花旦的特点:一是穿着除某些性格内向的闺门旦着长衫(戏里称褶子、帔),多是着短衣,或裙子、袄,或裤子、袄着裤子、袄时,配以坎肩、“饭单”(即围裙)、“四喜带”(即自腰前方,下垂于两腿中间的饰物)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 二是“四功”以念白、做功为主念白,多用流畅的散白,表演要求敏捷、伶俐尤其以眼神犀利,腰肢、脚下灵巧为首要唱功为辅,舞则必备如属刺杀旦,扑跌功夫也不可少花旦中,又有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的分支 闺门旦,扮演的是还没有出嫁的少女,其中性格内向、腼腆的,与正旦接近,如京剧“荀(慧生)派”戏勘玉钏中的俞素秋、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凤还巢中的程雪娥,尽管多由“梅(兰芳)派”正旦扮演,也可以归入闺门旦中 玩笑旦,扮演的是喜剧、闹剧中爱说爱笑、好打好闹的人物不唱“皮黄”,而唱“南锣”、“吹腔”、“柳枝腔”等民间小调,用唢呐伴奏如小上坟、小放牛、打面缸、打花鼓中的女性 泼辣旦,扮演的是举止放荡、说话锋利的女性如翠屏山中的潘巧云、乌龙院中的闫惜姣、巴骆和中的马金定。
刺杀旦,有两种认识:一是说刺杀别人的;一是说被别人刺杀的前者如双钉记中的白金莲、双铃记(也称马思远)中的赵玉、杀子报中的徐氏;后者如战宛城的邹氏等 泛指的花旦,又有“大花旦”、“小花旦”之说大花旦,虽身份卑微,却成长于大户人家,如戏里的豪门丫环使女西厢记或红娘中的红娘便是小花旦,为小户人家的闺秀,或丫环使女如豆汁记中的金玉奴,勘玉钏中的韩玉姐、花田错中的春兰老生戏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 胡子在京剧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另外还有灰色的,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业名词叫苍三白色的三绺胡子叫作白三还有就是整片满口的胡子,不分绺,术语称满 唱工老生 ,三国戏中的诸葛亮; 做工老生以表演为主 ,坐楼杀惜的宋江 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 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即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做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即兵器 失街亭的王平 打登州的秦琼同是唱工老生,就有谭派(谭鑫培)、孙派(孙菊仙)、汪派(汪桂芬)、汪派(汪笑侬)、余派(余叔岩)、刘派(刘鸿声)、高派(高庆奎)、言派(言菊朋)、杨派(杨宝森)、马派(马连良)、麒派(麒麟童,即周信芳)、奚派(奚啸伯)等等。
做工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是麒派和马派实际上,谭派和余派并不仅仅是以唱工见长,谭鑫培和余叔岩都是唱、做具佳,文、武兼擅的艺术家花脸戏“花脸”,又称“净”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威壮、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按年龄来说,长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 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分为文净和武净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 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
老脸,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画红、蓝、紫、粉、黄等颜色,在脑门上又画出一块与脸膛前不同的色彩如华容道中的关公,勾画的是红脸奸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奸白脸勾半截脸,在白脸的眉间及眼角处,勾画几道黑纹,以突出其老而奸的特征奸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架子花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如张飞、李逵还要突出乐观、幽默与风趣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一另外,架子花脸在愤怒时会发出“哇呀呀”有气势的吼叫,这也是架子花脸特有的表演方式4、表演分工文戏(唱功戏、做工戏)、武戏(武打戏)、对儿戏(指两个演员在一出戏中扮演分量不相上下的两个人物, 如坐宫中的杨四郎和铁镜公主,是老生和青衣的对儿戏)等 5、演出的长度本戏、连台本戏、折子戏,分类的目的 1、通过分类研究,具体掌握每一种戏剧的根本特征 2、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戏剧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及其演变的历史-文化轨迹 艺术种类的影响产生新品种 内部结构性差异 剧情传奇剧、社会问题剧、心理剧等 题材历史剧、革命历史剧、纪实剧、民间传说剧、神话剧、科幻剧、侦探剧、惊险剧等 长度独幕剧、短剧、多幕剧、传奇剧、折子戏等 审美悲剧、喜剧、正剧 观念、手法、风格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等 分类的原则分别对待;有所选择,舞台呈现的不同样式,戏剧艺术要素所吸收的表演媒介 语言因素文学 听觉艺术 声律艺术音乐 时间艺术 形体艺术舞蹈 视觉艺术 造型艺术美术 空间艺术,话剧(含诗剧):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话剧(drama)名称的确立1928洪深 戏剧则作为各种舞台剧的总称 话剧是各种戏剧样式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种 戏剧界的反文学性倾向 中国话剧的发展 “文明新戏”-“新剧”-“爱美的戏剧” 话剧剧种?,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乐记:“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说(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思凡:“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 声音长度意味的深长,歌剧的主要成分就是歌唱: 独唱: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叫独唱因性别和各人的条件、音色不同,又可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独唱其音色特点是:女高音华丽灵巧,女中音温柔圆润,女低音丰满宽厚,男高音高亢明亮,男中音浑厚庄严,男低音低沉庄重他们之间的音域也各不相同 重唱:歌剧中的重唱基本上是两个以上的人物进行感情交流的表现方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 轮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咏叹调(aria):大量出现在歌剧和清唱剧中歌剧中的咏叹调一般是主角的独唱,在一部歌剧里至少有一首,有时也会有两首它的作用就象是戏剧中的“独白”,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同时它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结构完整,需要演员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还可以拿出来单独作为音乐会的独唱节目来演唱 “宣叙调”(Recitativo):宣叙调一名词,语出意为“朗诵”的意大利语动词。
宣叙调的产生时代甚古,差不多是与歌剧同时发生的一种声乐上的形式曲中依言语的自然和强弱,而行旋律化与节奏化又称“朗诵调”为歌剧或清唱剧中速度自由,伴随简单的朗诵或说话似的歌调它原本是与咏叹调(aria)并用的一种乐曲它常在咏叹调之前,具有引子的作用十八世纪,说话式(parlando)的宣叙调出现,其特点是词句在同一音上作快速吐字因这种宣叙调缺乏抒情性,故亦称之为干燥的(seccko)宣叙调”歌剧的源起和发展,故希腊戏剧中的萌芽歌队 歌剧诞生:1597,意大利福罗伦斯的卡马瑞塔学院意大利成为歌剧正统的代表 歌剧样式 大歌剧:有3种含义:在一般情况下,指场面浩大,内容比较严肃,多为历史悲剧或史诗性内容的歌剧剧中不用说白,朗诵调全部用乐队伴奏,重视合唱的运用,并常插入芭蕾泛指各种形式的正歌剧专指法国大歌剧 法国大歌剧原指巴黎歌剧院上演的大型豪华正歌剧,后来专指19世纪以来有对白的法国大型歌剧其特征是:题材严肃,规模宏大,布景华丽,插入芭蕾,常分为5幕其传统源于J.-B.吕利、J.-P.拉莫和格鲁克G.迈耶贝尔所写的先知即是一例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瓦格纳的黎恩济、G.威尔迪的阿依达等都可归入此类小歌剧: 有3种含义:17、18世纪时泛指各种小型歌剧,如滑稽歌剧、歌唱剧、民谣歌剧等。
19世纪下半叶以后指有对白、歌唱及舞蹈的小型歌剧欧洲各国的小歌剧,各有不同的特点在法国,与法国趣歌剧相近,往往为独幕剧在德、奥,形成了维也纳小歌剧的流派,音乐强调舞蹈特征(尤其是圆舞曲),如J.施特劳斯的蝙蝠与F.莱哈尔的风流寡妇在英国则接近于英国喜歌剧,如沙利文的日本天皇美国的小歌剧出现于19世纪末,带有爵士风格,如V.赫伯特的顽皮的玛丽埃塔,R.弗里姆尔的罗斯玛丽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常将小歌剧等同于音乐喜剧,两者难以区分歌剧作家 威尔第(意大利)(Giusepe Verdi, 1813-1901) 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出身于小商之家,曾报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师从拉维尼亚学习作曲和配器创作以民族民间音乐为渊源,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歌剧以题材的社会性,现实性,人物和环境的质朴真实,音乐,戏剧的紧密结合,声乐歌唱的主导地位和变化丰富的动人旋律而著称茶花女,弄臣,阿依达,奥塞罗等是其代表作,他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为世界歌剧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境贫寒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1883年毕业1884年创作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共有作品12部,著名的有、玛侬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齐的一篇有关中国故事的歌剧图兰朵没有完成 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及强的歌唱性配器与和声技术高超剧情遵循“有趣、惊人、动人”的原则,善于驾驭舞台戏剧效果图兰朵今夜无人入睡 温柔的回应想着你的人越是深情款款的暗夜越是无言像婉约旋律般舒展像熏醉烟雾一般的聚散而我凭着夜色灿烂放纵思恋你当更无眠越是想躲开的纷乱这感觉越是循环像婉约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