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探索中和反应的奥秘含解析_425.pdf
8页探索中和反应的奥秘一、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1. 概念: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2. 实质: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3. 应用: 调节土壤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等4. 盐: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注意: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虽然也有盐和水生成,但不是中和反应盐未必都含金属离子,也可能含有铵根离子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1. 表示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来表示, pH的范围是014 之间2. 酸碱性、酸碱度与指示剂的对应关系酸碱性溶液的 pH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酸性7 变蓝色变红色注意:酸碱指示剂只能鉴别溶液的酸碱性,用pH不但能够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且可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3. pH的测定把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注意: 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出溶液的pH,且为整数;测溶液的 pH时, pH试纸不能用水湿润,不能把试纸插入到被测液中进行测量当酸(或碱)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会变大(或缩小) ,溶液不会变为中性,更不会变为碱(或酸)性。
4. 意义(1)测定土壤的pH,为土壤改良提供依据2)测定雨水的pH,判断雨水是不是酸雨注意: 正常雨水的pH小于 7(约为 5.6 ) ,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与雨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如果雨水的pH小于 5.6 ,可确定为酸雨3)通过测定体液的pH可以确定人体的健康状况4)洗发液的pH7,呈碱性,用洗发液洗完头后,要用pH7 的护发素中和,以免损伤头发5)被蚊子叮或被蜜蜂蜇后可用碱性溶液(如稀氨水或肥皂水)涂抹被黄蜂蜇后可用酸性溶液(如稀醋酸)涂抹例题 1下图 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B. 反 应前后, Na和 Cl的数目不变C. 反应前后, H和 OH的数目不变D. 反应前后, H2O的数目不变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后酸溶液中的 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成水,使溶液中的H、OH都减少了, C和 D都不正确;因为pH描述的是溶液的酸碱度,溶液中的H、 OH数量变化了, 溶液的酸碱度也随之变化,所以A也不正确;由于氯化钠是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这两种离子没有参与反应,所以反应前后Na和 Cl的数目不变,所以B正确。
答案 :B 点拨 :中和反应的本质是酸解离出来的氢离子与碱解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反应前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变化,溶液的酸碱度也会变化例题 2 在 Na2CO3溶液 (碱性)中逐滴加入盐酸, 已知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后溶液pH随加入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为() A B C D 解析: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起点应该大于7,所以可判断B不正确;加入盐酸后,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的碱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盐酸溶液变成酸性, 终点的 pH小于 7,所以 A不正确 ;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酸性增强, 其 pH减小,但最终溶液的酸性仅是接近所加盐酸的酸性, pH 的变化有一个突变的拐点,不会像一次函数一样是一条直线,所以C不正确答案: D 点拨: 分析坐标类图象要在明确坐标轴含义的基础上,抓住“三点” (起点、 拐点和终点)进行分析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反应后,其酸性或碱性会发生变化pH也会相应改变在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性溶液,pH会从小于7 逐渐升高到大于7,在碱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酸性溶液,pH会从大于7 逐渐降低到小于7,中间都有一个pH的突变过程。
方法提炼】中和反应已经发生的多途径证明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这一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溶液的酸碱性会发生改变利用这两个特征,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是否改变,或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是否升高例题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 H2SO4与 NaOH 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 仍为无色溶液, 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 NaOH 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现测得 NaOH溶液的 pH,其 pH应该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滴加适量稀硫酸溶液后,测得其pH小于 7结论:稀 H2SO4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过量方案二:观察 (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结论:稀 H2SO4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 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 NaOH 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次。
解析: 氢氧化钠是一种碱,其pH大于 7,酸与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和碱性都会发生变化,即往碱溶液中加入酸,随着加入酸的增加,碱性会逐渐减弱,pH 减小,加入一定量的酸时,溶液可以变成中性溶液,此时溶液的pH为 7,继续加入酸溶液,溶液会变成酸性溶液,溶液的pH 小于 7;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硫酸后,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淡,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变成无色, 方案一和方案二通过测定加入硫酸前后溶液酸碱性变化来确定两种物质能否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也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变化来判断两种物质能否反应, 需测定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硫酸溶液的温度及混合后溶液的温度,至少需测定三次温度答案: 大于稀 H2SO4在滴加了酚酞试液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H2SO4看是否有颜色改变 H2SO42NaOH Na2SO42H2O 测定溶液反应前后的酸碱性变化来确定两种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放热三(答题时间:30 分钟)1. 将 pH10 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A. 6 B. 8 C. 11 D. 14 2. 某实验室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A. AgNO3溶液B. NaOH溶液C. 稀醋酸D. KNO3溶液3. 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图图A. 图表示的是化合反应B. 图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C. 图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 OH反应生成了H2O D. 以上两图说明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4. 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正确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右盘内的滤纸上,称得质量为10.2 g B. 向 30mL试管中倒入约18mL蒸馏水进行加热C.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盐酸溶液的pH, pH 3.52 D. 用 10mL量筒量取NaCl 溶液,体积为9.2 mL 5. 如图( 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已知Na2CO3溶液 pH7) ,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6.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 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分别是()A. 稀 NaOH 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 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 溶液C. 稀 NaOH 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 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 溶液7. 向盛有10mLNaOH 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mL时, 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 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 _色3) 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 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_ _8. 某同学想用pH 试纸分别测定食盐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他的操作如下:在玻璃片上依次放好三片pH试纸,先用蒸馏水将三片pH试纸润湿后, 将被测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到三片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三种溶液的pH请你:(1)指出他操作上的错误2)具体分 析他测得三种溶液的pH与三种溶液实际pH的关系9. 已知 M 、N分别是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 ,如图所示1)M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的 pH ,用其他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_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查阅资料了解到该沉淀为 Cu(OH)2 结论:此溶液是a处溶液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_结论:此溶液是b处或c处溶液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_(填离子符号)则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1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实验设计】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同学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溶液由红色变成_ 氢 氧 化 钠 与 盐 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式为 _ 乙U 型玻璃管中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 (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氢 氧 化 钠 与 盐 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丙用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H 最 后 溶 液 的pH( 填“7” 、 “7” 、 “不变”)氢 氧 化 钠 与 盐 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评价反思】 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理由是11. 为从定量角度认识中和反应,小明同学自行设计并进行了下面实验:在小烧杯中倒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10g,滴入 2 滴酚酞试剂后,溶液呈红色;另取 10的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振荡,随盐酸滴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在溶液红色消失瞬间,停止实验。
若停止实验时,两溶液恰好反应请分析小明实验后回答:(1)实验中酚酞试剂的作用是_ ;(2)计算出这时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 0.1 )1. B 解析:水呈中性, pH为 7,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其碱性减弱,但无论如何稀释,溶液仍然为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仍显碱性, 只不过碱性减弱了, 所以稀释后溶液的pH在 710之间对碱性溶液加水稀释后其pH减小,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对酸性溶液,加水稀释后其pH变大,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中性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不变2. B 解析: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碱溶液将废水调至中性,只有B是碱3. B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说法正确;B. 由图可知, 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里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所以元素从单质转移到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B说法错误;C. 由图微粒的变化可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 OH反应生成了H2O故 C 说法正确;D. 由图、图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