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涌水量计算.doc
5页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恢复,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值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其提水时K值计算公式如下:K=其中:K——渗透系数(m/d)Q——出水量(m3/d)R——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rω——钻孔半径(m)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h——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值公式如下:(完整井) 其中:K——渗透系数(m/d) rω——钻孔半径(m)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S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S2——地下水恢复时间t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t——水位从S1恢复到S2的时间(d)。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b.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c.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d.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e.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根据以上对洞室涌水量补给来源的分析,结合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隧址区气候、大气降雨等特征,本次计算我们按隧道开挖正常涌水量及特大暴雨、地表水沿断层或溶洞导入洞室等极端特殊情况下极端涌水量两种情况考虑1、正常涌水量正常涌水量的计算我们选择以下的计算方法:(1)大气降水入渗法:隧道进口段隧道洞室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在一般情况下可按无水考虑,但在雨季,特别是连续降水时段,地表水入渗导致洞室形成渗水,按大气降水入渗估算该段正常涌水量。
计算公式如下:Q=a·F·P /365式中: a-大气降水入渗系数(取17%);F-隧道影响带汇水面积(在1:5000地形图上按水文单元量取);P-大气降水量(当地年平均降水量上限,查阅资料,计p=757mm)隧道进口段洞室正常涌水量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详见表3隧道进口段洞室正常涌水量计算表 表3计算块段大气降水入渗系数a汇水面积F(m2)平均降水量P(mm)涌水量Q(m3/d)YK22+790~YK22+915ZK22+820~ZK22+92017%3290075711.59(2)达西定律法:洞室主要穿越安山岩、千枚岩、白云岩、大理岩等含水层,加之洞室呈狭长的条形水平坑道,在隧道横剖面方向上,洞室对含水层的切割较小,开挖后以渗水、滴水为主,地下水流动在横剖面上可视为平面一维流,地下水向洞室的流动可按达西定律进行分段正常涌水量估算Q=K·I·L·B式中: K-渗透系数;结合各岩性段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K结合当地区域资料选取经验值;I-水力坡降(根据经验,取I=1);B-计算断面宽度,取隧道开挖断面的周长(单洞三车道,计B=39m)L-计算断面长度经计算隧道右线正常涌水量约为22253.99m3/d,左线正常涌水量约为24303.05m3/d,合计正常涌水量为46557.03m3/d。
达西定律法估算隧道洞室分段正常涌水量估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详见表43)潜水完整式水平坑道法:隧道洞室呈狭长的条形水平坑道,在隧道横剖面方向上,洞室对含水层的切割较小,开挖后以渗水、滴水为主,地下水流动在横剖面上可视为平面一维流,把该隧道近似为潜水完整式水平坑道,地下水向洞室的流动亦可按水平坑道进行洞室正常涌水量估算,并与达西定律法进行对比计算公式:Q——洞室开挖后涌水量(m3/d)K——经验渗透系数(m/d)H x——离坑道x处(垂直坑道方向)的水位(m)S——静水位至洞身的深度(m)(以洞室至潜水稳定水位高度取值)R1、R2—坑道在补给和排泄方向的影响宽度或为坑道至补给边界、排泄边界的距离(m)该方法按洞室含水段分段计算,含水层厚度取值为洞室横剖面上距离洞室R距离处的含水层厚度取近似值,部分受地形限制地区取经验值经计算隧道右线正常涌水量约为21339.06m3/d,左线正常涌水量约为21339.11 m3/d,合计正常涌水量为42678.17m3/d潜水完整式水平坑道法估算隧道洞室分段正常涌水量估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详见表54)洞室分段正常涌水量预测为进一步了解洞室各段在施工和使用时的洞室涌水量,综合分析隧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洞室各段的地层岩性,节理裂隙溶隙、断层破碎带特征,洞室的充水来源及其与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的补排关系,将隧道左右线洞室各划分为15个块段。
各块段洞室涌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有差别,使各块段涌水量大小不一致,变化较大将上述三种方法估算的隧道正常涌水量进行分析对比,并建议各块段的正常涌水量,其详细情况见《隧道洞室分段正常涌水量预测成果表》(表6),以对隧道防水排水设计、施工起指导作用隧道洞室分段正常涌水量预测成果表 表6起讫桩号大气降水法Q (m3/d)达西定律法Q (m3/d)水平坑道法Q (m3/d)建议涌水量Q (m4/d)右线YK22+790~YK22+91511.59 11.59YK22+915~YK23+690 1269.45 1254.91 1269.45 YK23+690~YK23+790 448.50 310.98 448.50 YK23+790~YK23+970 196.56 235.13 235.13 YK23+970~YK24+105 1034.28 952.29 1034.28 YK24+105~YK24+545 1218.36 1079.22 1218.36 YK24+545~YK24+730 873.02 1222.06 1222.06 YK24+730~YK25+305 1278.23 1681.67 1681.67 YK25+305~YK25+870 5618.93 6140.16 6140.16 YK25+870~YK26+135 620.10 1030.80 1030.80 YK25+135~YK26+485 518.70 1030.82 1030.82 YK26+485~YK26+720 2025.47 2198.75 2198.75 YK26+720~YK27+995 2983.50 2037.91 2983.50 YK27+995~YK28+225 2592.33 1364.72 2592.33 YK28+225~YK28+960 1576.58 799.63 1576.58 合计 22253.99 21339.06 24662.39 左线ZK22+820~ZK22+920 ZK22+920~ZK23+660 1212.12 1459.45 1459.45 ZK23+660~ZK23+760 448.50 222.58 448.50 ZK23+760~ZK23+805 73.71 57.38 73.71 ZK23+805~ZK24+260 2413.32 1710.80 2413.32 ZK23+260~ZK24+480 609.18 569.09 609.18 ZK24+480~ZK24+720 1132.56 1433.36 1433.36 ZK24+720~ZK25+290 1267.11 1679.65 1679.65 ZK25+290~ZK25+980 6862.05 6238.65 6862.05 ZK25+980~ZK26+180 468.00 783.95 783.95 ZK26+180~ZK26+505 481.65 959.89 959.89 ZK26+505~ZK26+680 1508.33 1640.15 1640.15 ZK26+680~ZK28+000 3088.80 2104.37 3088.80 ZK28+000~ZK28+270 3043.17 1605.81 3043.17 ZK28+270~ZK29+060 1694.55 873.97 1694.55 合计 24303.05 21339.11 26189.74 总计 46557.03 42678.17 50863.72 2、极端涌水量估算隧道洞室极端涌水量是指,在特大暴雨或者隧道开挖过程中导通了地下岩溶通道、深大断裂等畅通的水流通道等极端特殊条件下,使地表水通过断层带、裂隙带或岩溶通道等垂向或侧向导入洞室,形成严重的、突发的涌水、突水事故时的极端涌水量。
根据本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隧道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降雨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本次对本隧道极端涌水量的估算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补给源:(1)暴雨季节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隧道测设里程ZK26+450附近芋子滩沟有常流地表水,且从隧道轴线正上方通过,加之区域洛峪断裂带横切该沟谷与隧道联通,岩体破碎,水流通道畅通,暴雨季节水量暴涨,水位升高,地表水沿断裂带导入到隧道洞室的水量必然猛增地表水渗漏量与渗漏面积、渗透速度有关,按达西定律,地表水渗漏量为: 式中:Q——地表水渗漏量(m3/d); L——河水宽度(m);按地表水具体情况,取最高洪水位时河流宽度; B——地表水渗漏段长度(m),按地表水具体情况,取最高洪水位时与隧道相交长度;K——渗透系数(m/d),根据钻孔提水试验计算结果,参考当地的水文地质参数,综合取值;H——地表水河床底到洞底板距离(m),在纵剖面上量取;h——河水深度(m),根据该处地表水实际情况,取最高洪水位深度;暴雨季节地表水(芋子滩沟)流经隧道顶部时对隧道洞室的垂直渗漏补给量为10470.45m3/d,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7。
2)暴雨季节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隧道测设里程YK23+400~YK25+300段右侧拐屿沟、隧道测设里程ZK27+650~ZK2。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