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展心理学162.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xins****2008
  • 文档编号:97472267
  • 上传时间:2019-09-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人类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也称为儿童心理学青少年期以前由于这一时期是人生中发展最快的时期,因此有时发展心理学特指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成熟、衰亡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儿童期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研究任务与内容(三个W):WHAT:“是什么”,即揭示或描述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模式或特征WHEN:“什么时间”,即这些模式或特征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即对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其形成的各种因素学习与研究发展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学的一般理论2、为辩证唯物论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意义:1、为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如教材编排、教学方法的选择、青少年的教育、人才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教育等2、为儿童医疗保健等其他实践领域提供必要的儿童心理知识3、为家庭教育、父母亲提供教养孩子的心理学知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1 纵向设计2 横断设计3 聚合交叉设计4 微观发生学设计1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指对同一个或同一组(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优点:①能较详细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揭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顺序性;②能清楚地看到早期环境对以后心理发展的影响缺点:①费时长,出成果慢;②被试问题如被试的代表性,被试的恒定,被试的动机,被试对测验的熟悉(练习效应)等③世代效应2横向研究:也叫横断研究指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①省时省力;②可以大量进行,所得结果具有代表性缺点:①较难了解某一个(组)儿童心理发展的系统、连续的进程;②较难分析某种现象的形成条件、产生原因,影响研究的客观性③容易产生世代效应3、聚合交叉研究将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优点:①吸取二者之长,克服二者之不足②将心理发展既作为特殊的运动形式,又看到其共同之处③将共时性和历时性统一起来,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缩短了研究时间④充分了解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关系缺点:发展变化是否具有普遍意义4,微观发生学设计:通过在短时间内重复给被试呈现一个诱发变化的刺激事提供学习的机会,观测个体发生的过程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相应的儿童观,为近代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社会思想基础。

      2、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儿童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的科学原理与方法(间接影响);进化论直接影响到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影响)3、近代西方教育发展的要求近代西方教育要求了解儿童、尊重儿童,提倡“心理学化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一书出版早期几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家1.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他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3年的观察和实验,写成《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正式出版2.霍尔:提出了“复演说”;首次使用问卷法;开创了研究青少年心理的先河;老年心理研究的先驱3.格塞尔:婴儿智力测验的鼻祖;编制了测量婴儿和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量表——耶鲁量表(格塞尔发展量表,儿童发育常模);提出了生物成熟说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1904年霍尔出版《青少年心理学》;2.20世纪初,霍尔研究老年心理;3.荣格最早对成年心理进行研究,并提出毕生心理发展观念;4.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名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含义.个体心理发展:个人从诞生到成年直至衰亡的心理方面的变化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心理方面的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定向性与顺序性;2.不平衡性(两个加速期、各心理机能发展速度的不平衡);3.个别差异性;4.增长与衰退的辩证统一5.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的方向与顺序:(个性未形成)(形成个性)1.简单、具体→复杂、概括2.无意、被动→有意、主动3.笼统、混沌、未分化→分化、专门化4.零乱、不稳定→稳定、形成体系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派别遗传决定论;智力遗传说;生物成熟说;精神分析理论;.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共同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表露过程,外界影响和教育不能改变发展的本质1高尔顿的智力遗传说: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和著名代表他进行了著名的家谱调查,并以此方法证明了他的遗传决定论,且由此得出了一条“遗传定律”,认为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2霍尔的复演说: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重复胎儿期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儿童时期复演了人类原始的远古时代,少年期是中世纪的复演,青年期是比较新近的祖先特征的反映因此,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3生物成熟说:.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基因控制的过程,它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环境因素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并不导致发展的根本进步,只是支持、改变和控制儿童的成长 理论依据:双生子爬梯实验2.环境决定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环境与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1华生的观点:否认遗传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他提出了教育万能论,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经典实验:儿童惧怕情绪的获得2斯金纳的观点:.创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强化在人的行为塑造中的作用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经典实验:白鼠压杠杆3.二因素论1辐合论(斯腾,W.Stern)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性质和外界环境二者的辐合2二因素论相乘论(吴伟士,R.S.Woodworth,)儿童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个人的发展依赖于他的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就象矩形的面积依赖于高也依赖于长一样4.相互作用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代表人物 :皮亚杰(J.Piaget,1896—1980) ,瓦龙(H.Wallon),苏联的维列鲁学派遗传作用研究的主要结论.血缘关系越近,智力、人格特质相关越高人的体征的遗传制约性比行为能力的遗传制约性要大不同的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制约程度不同如言语、空间、数等能力的遗传一般要大于记忆、推理方面的遗传,特殊能力受遗传的影响大些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遗传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具体表现为:①遗传提供了发展人类心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决定论的错误.混淆了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的本质区别夸大了遗传的作用把遗传与环境割裂开来环境的含义广义的环境:在个人之外存在的、并构成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整个外部世界的事物狭义的环境:对个人心理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的总和关于环境作用的研究1、早期隔离或称剥夺实验:使幼小动物失去或部分失去正常的生活环境,然后比较正常与非正常环境下长大的动物的行为差异,从而发现环境对行为发展的影响如哈洛(F.Harlow,1970)对恒河猴的研究2 、领养研究要考虑两种相关:.儿童与生父母的相关(遗传支配).儿童与养父母之间的相关(环境).取得了两个重要的结果:.儿童的IQ与生父母的相关大于与养父母的相关;.儿童的IQ均分落在105—110之间,即被领养儿童的IQ有高出平均水平的倾向。

      对环境的具体分析从环境本身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从它对个体的关系来看,又可分为胎内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每一种子环境中又有很多层次⒈母体环境(胎内环境)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许多因素都可使胎儿异常的发生率升高,这些因素叫“致畸因素”包括:.母亲的疾病与异常.营养.药物(反应停、尼古丁与酒精、毒品与激素等).母亲的情绪状态.母亲的年龄与胎次⒉家庭环境.父母亲的养育态度.父母亲的榜样作用.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的物质(经济)条件.家庭的社会地位.出生顺序⒊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的思想倾向.学校中的群体及其人际关系.教师的榜样作用.校风与班风.教师的管理方式⒋社会环境(家庭、学校以外的环境).大众传媒.社区环境.社会风气.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社会交往关系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环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条件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③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环境决定论的错误①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的作用②完全否认儿童本身的积极主动性主要错误)③它对环境本身缺乏科学的分析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通常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特点和主导活动的变化,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1个月—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或狭义的儿童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7、18岁)生命全程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或狭义的儿童期(6.7—11.12岁).青少年期(11.12—17.18岁).青年期(17.18—35岁).中年期(35—60岁).老年期(60岁以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意义:①是制订学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依据②是编选教材、采用教学方法的依据③是分班教学的依据④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依据鸟类的母亲印刻、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人类语言的习得、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等四个领域证实了关键期的存在关键期: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儿童学习某种行为、经验比较容易,效率最高,错过了这一时期弥补非常困难,这一时期被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临床法:即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等手段,多方面收集儿童心理活动的有关材料并加以分析、综合特点:.丰富多彩的小实验(皮亚杰作业).合理灵活的谈话.自然性质的观察.新颖严密的分析工具图式:活动的结构和组织,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认知结构的最基础单元最初来自先天动作图式、符号图式、运算图式三类心理发展的机制:智力的发展是通过适应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对环境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吸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一种量变).顺应:环境中的刺激导致图式调整或重构的过程一种质变)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点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后两个阶段有一定的交叉顺序是不能改变的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点: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手段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他们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主要成就:客体永久性的获得;简单的因果关系;信号表征能力的出现②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点: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