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康晨 作为动员结构的互联网试论网络在抗争行动中的动员作用.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1760347
  • 上传时间:2022-04-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作为动员结构的互联网——试论网络在抗'争行动中的动员作用【摘要】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入人们的社会牛活,互联网的社会政治含义和政治功 能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国内外抗争行动此起彼伏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在抗争动员 小的角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网络传播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成本低廉的特点; 网络能够实现信息的几何式传递,促进大众对抗争事件的讨论;网络通过维持和 扩展社会网络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抗争行动中本文分析了对近年来抗争行动的 动员过程以及抗争动员过程中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网络是-•种有效的大众动 员和组织的工具,通过信息传递、公众线上讨论和线下参与提高抗争行动的动员 水平关键词】抗争行动动员网络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來,中国社会经历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这场深刻的转型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牛了根本性的变 化,传统的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被打破,利益关系口趋多元,社会阶层分化明显,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对立凸显,被迫承担改革风险的弱势 群体产牛了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在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的社会抗争事件频 繁发牛,抗争行动的规模不断扩人,强度和烈度不断壇加,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愈 加广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互联网的社会政治含义和政 治功能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近年来大规模抗争行动的多次爆发,互联网在 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家乐福事件、厦门PX事件、瓮安事 件、等重大事件中,仅仅通过跟帖或发言来表明观点难以满足抗争者的诉求,他 们不但在虚拟世界中声讨和抗议,而且通过网络来动员、组织、联络,使越来越 多的民众加入到议题的讨论中,并在现实社会以现实身份按照动员主体的期望从 事抗争这些不同阶层、团体的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来,主要得益于网络平 台的使用特别是微博、Twitter. Facebook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会运动呈现 出了 “线丄发展、线下爆发”的特点,线上迅速聚合舆论和动员力量、组织行动, 线下突然之间爆发抗议活动麦卡锡和扎尔德(McCarthy & Zald , 1977)认为,决定社会运动消长的重要康晨,山东荷泽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研究方向:组织社会学 因素是社会运动组织在一个社会小所能利用的资源总量的多少资源的数量及It 整合的程度是决定社会运动成败的关键,资源的总量越大、整合程度越高则成功 的可能性越大。

      那么,人们是如何通过网络来动员潜在的资源以推进抗争行动 的?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抗争行动发牛机制的理解,也能够为 抗争行动的疏导提供更为有效的对策思路二、已有研究的简要回顾资源动员理论最早源口于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Olson, 1965)提出的搭 便车悖论和集体行动理论麦卡锡和扎尔德以奥尔森对成本与收益的分析为基 础,对社会运动的研究提出了理性选择假设,麦卡锡和扎尔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发表的两篇论文(《社会运动在美国的发展趋势:专业化与资源动员》和《资源 动员和社会运动:一个局部理论》)奠定了资源动员理论的基础资源动员理论认 为,资源总量的大小及其组织化程度是决定一项运动成败的关键McCarthy & Zald , 1977)在麦卡锡和扎尔德之后,其他研究者对资源动员进一步扩展了资源动员理 论斯诺通过抽样调查和其他经验资料,指出了社会运动组织和社会网络对于社 会动员的重要作用Snow, 1980)古尔徳研究了 1848年法兰西内战和1871年 巴黎公社运动的动员过程,发现邻里组成先锋队造就了军营里的忠诚;军营之间 的忠诚、友谊也被邻里关系所塑造,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军营动员,因此对社会 运动参与者的动员最终还是通过组织和社会网络來实现的。

      Gould, 1977)早期资源动员理论是一种过多强调物资资源的“理性人”的经济学模型, 而忽略社会心理层面的集体认同等心理因素的作用,在这种批评之下,资源动员 理论获得进一步发展斯诺等提出框架联合(frame alignment)概念,并将其细 分为框架沟通、框架放大、框架扩展和框架转型四种子策略,以说明文化和认同 因素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Snow, 1986)近年来,互联网的政治功能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互联网 自诞牛ZFI起就成为公民、社会和政治乞间的纽带,任何研究也很难脱离互联网 的政治功能取向张加春)诺里斯曾经将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大体分为两 类:一•是动员功能,认为互联网的使用会导致新的政治行动;二是强化功能,认为 互联网将强化(血非转变)既有的政治参与模式对于互联网在社会运动中的角 色,Garrett在这方而进行了比较有开拓性意义的探索他以McAdam> McCarthy 和Snow等学者提出的社会运动理论为基础,对现有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将互联 网对抗争行为的影响区分为三种类型:“互联网作为动员结构”、“互联网作为政 治机会”以及“互联网作为框架化(framing)工具(Garret, 2006)张加春发现了近几年的社会运动出现了网络转向,并从政治集会结构、集体 认同和话语建构等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社会运动的影响。

      李婷玉以2008年的网 络事件为例,从宏观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网络集体行动的发牛机制李婷玉,2011) 邰志学在研究了网络与社会运动0间的关系后指出:网络本身具有政治行动的特 点,它能够触发政治行动的产牛并影响其进程而且网络本身就己经构成了一•种 “集体行动”,对现实政治牛活施加了压力Tai, 2006)张雷和刘曙光从信息 传播、发起者的匿名身份以及网络监管的难度三个角度探讨了利用网络进行政治 动员的可能性他们认为,网络赛博空间为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广阔的虚拟动 员广场杨国斌关注了网络所具有的组织、结社的功能,评估了互联网对中国市 民社会发展的作用,发现互联网确实成为集体行动动员、协调的手段Yang, 2003) 一些学者的经验研究探讨了网络在环保、捐赠等公益行动中的动员作用, 杨国斌的研究发现,互联网为环保积极分子提供了一个替代性的媒体空间,使他 们可以对环保的重要性、市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的行动等事项进行 阐述,影响公共舆论,并最终导致集体行动Yang, 2007)章友德以网民对白 血病患儿小雪玲的救助为例,探讨了网络资源动员与传统资源动员的区别章 友德,2007)FI前学术界对于网络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具体到 网络在资源动员中的作用,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对更为细致的实证 研究,在抗争行动发起人的动员策略和手法、发起人与潜在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建 构、线上讨论与线下行动之间的关系等微观层面的讨论较为缺乏,因此,木文借 鉴了 Garrett的分类方法,将互联网视为抗争行动的动员结构,结合具体的案例, 深入分析互联网在抗争动员的动态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三、网络成为动员结构的原因分析抗争行动的网络动员是指发起抗争的个人或集团利用网络传播技术平台,通 过传播诱导性或者鼓动性的信息在网络社会发起的宣传,影响动员对象的思想观 念,换取动员对象的认同和资源支持,被动员者从网络虚拟空间回到现实社会以 现实身份按照动员主体的期望从事抗争行为,进而影响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政治 牛活的行动过程网络动员不仅是是促使被动员者采取抗争行动的过程,也是挖 掘被动员者资源和潜力的过程章友德,2007)这些资源包括被动员者与传统 媒体的关系、与非营利机构等民间组织的关系等网络技术自身的特点,以及它 在传递信息、建构社会网络等方面的使网络成为了有效的动员工具1.网络技术口身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长期为官方垄断,普通人难以触及,而且传统 媒介的信息传播通常伴有信息审查制度,表达渠道不畅而网络上流动的信息量 巨大,官方对网络的监控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网络为政治动员发起者提供了H由 隐蔽身份的选择和可能,使得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控制政治动员过程正是在 这种“政治空间”小,网络成为了抗争行动可资利用的工具事实上,网络几乎 可以说是普通民众传播信息、制造舆论的唯一场所,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普通大众 在抗争行动中特别依赖网络进行动员的原因。

      传统媒体在信息发布的时间上存在 延迟,并受到版而、档期的制约相较于传统传媒的一大优势就是成本低、方便、 快捷任何获得消息的人,貝要有一台电脑并接入网络就可以发布消息,也可以 发动网民,而不需耍巨大的投入和高门槛涉及网络动员的内容只需与不触犯某 些禁忌,就可以得到发表的允许只要不被屏蔽掉,信息就可以被传播到-•切能 上网的地方网络的无限延展性突破物理空间的约束,使它的动员对象沿网络线 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网络动员环境下,资源动员所寻求资源范围将更为广阔,而 不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小型区域网络传播的迅捷性和广泛性为网络动员提供了 方便,也为群体性事件、社会运动的形成提供了可能2.网络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网络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信息的扩散,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比如,在微博、 Twitter的使用中,每一个人都是信息传播的结点,因此也可能成为信息扩散的 几何结点,因而极大地加快了信息的流动速度和扩散速度Facebook和 人人网 等社交网站都设置转帖功能,通过轻触鼠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信息的儿何式 传递,即使在工作场合这也并不是麻烦的事情社会抗争的各种信息和话语可以 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并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人们在 获取信息的同时进行的政治讨论,并获得了高水平的内在政治效能,抗争政 治理论认为,高水平的内在政治效能感是参与抗争政治的一个促进条件,因此, 信息流通过政治讨论促进了人们的参与行为在2011年伦敦暴乱的情况 下,伦敦政府不得不采取断网的方式控制信息的流动以压制暴动1999年11月 底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三次部长级会议开幕式Z前发牛了三万 人的游行示威活动示威者和隔千里、互不相识,他们能够在短吋间聚集在西雅 图,是美国的劳工、人权组织通过建立大量网站,发动抗议和信息宣传,动员世 界各地的民众进行抗争的结果在过去漫长的政治史中,无论何种社会形态的权 力掌握者,都是以稳定的机构和稳定的手段去维持社会的稳定然血,这种情况 在今天发牛了权力掌握者难以理解的变化卡斯特称之为:“流动的权力优先于 权力的流动即流动本身就是强大的权力(刘少杰,2012)这些大规模抗争行 动的爆发,充分表现了网络信息交流对在场行动的动员作用图片、音频和视频传播的多媒体信息从视觉上,更从心理上给人以巨人的冲 击,激起人们强烈的情感,使网络用户对抗争事件感同身受,产牛了非常直观的 认识,从血使动员效果更佳明显。

      这些直观的信息使得不在场的人也能超越身体 经历血获得缺场经验,这种缺场经验被吉登斯称为“传递经验”,这些直观的、 动态的信息,特别是一些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信息,可以激发-•种含有集体兴奋的 网络意识,网民们可以在持续的信息传递小积累并扩散传递经验这种传递经验 的扩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北非的社会运动向欧美扩展当埃及和利比亚、突尼 斯等北非国家爆发反政府社会运动z时,欧美国家领导人宣称非洲的民主运动达 到了新阶段但是,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充斥的运动现场的图片、 视频以及抗争言论迅速扩展到欧洲,抗争行动“传染”给了欧洲,导致了英国等 国家的骚乱,然后又“传染”给美国,占领华尔街等运动此起彼伏正如拉尔和 阿尔斯特所指出的:“在政治和经济的权力己经逐步进入全球化水平,互联网己 经开始把社会运动的展开与运行推向全球化层而(转引自刘少杰,2012)3 .互联网对于社会网络的建构作用社会资本(特别是社会网络)对于社会动员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有 些学者认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资本,但网络在维持已有社会网络并扩 展社会网络的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