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花(一)1.docx
6页《茉莉芬芳》教学设计镇江市伯先中学 郑松林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用柔美细腻的音色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2)了解江苏小调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地域小调风格形成的基本原因;(3)丰富学生中国民歌音乐的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不同地区《茉莉花》的音乐风格;(2)分析各地小调的艺术特色以及成因;(3)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音乐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2)热爱民族音乐艺术二、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在我国脍炙人口并走向了世界的著名民间小调,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各地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尤其是江苏的《茉莉花》最为国人所熟知歌曲采用了五声调式,旋律曲折婉转,风格细腻柔美,结构规整匀称,篇幅短小,是一首典型的具有民间地域特色的小调歌曲,如果结合方言演唱,更能体现歌曲的音乐特色因此,本课以此作为重点鉴赏内容,通过对此曲的体验与分析,积累初步的经验,并在此经验的基础上延伸至河北《茉莉花》与东北《茉莉花》的赏析借此拓展学生对中国民间小调的基本认知以及初步探索民间小调与民间戏曲、地方方言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式、体验式教学方法(2)本课教学过程以听赏——感受——体验——对比——归纳为主线实施。
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1、播放三首江苏歌曲提问:你能听出是江苏什么地方的吗?风格怎样?(婉转柔美、清新爽朗等)2、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唱腔:甜美,嗲嗲的 风格:细腻婉转(设计意图:以江苏小调的风格为切入点,通过聆听江苏不同地方的小调作品,尝试总结出江苏小调的特点,以小见大,由浅入深二) 教学过程:1、歌唱中体验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师示范两种唱腔,学生对比哪一种更符合歌曲的风格?试着用这种唱腔唱出歌曲的前两句要求:(1)声音位置往眉心靠,笑起来 (2)句末尾音要拉长,夸张一些(设计意图:通过歌唱体验,让学生更深刻的体验江苏小调旋律的特点,在低吟浅唱的歌声中,学生对小调产生的原因会有所感悟2、从音乐要素上分析作品,引出小调的特点:曲名江苏民歌《茉莉花》歌词内容赞美茉莉花,热爱生活所用音符1 2 3 5 6旋律特点级进、小跳为主(风格形成的原因)结构规整匀称风格细腻优美师:是不是只有江苏才有小调呢?以《茉莉花》为例,再来欣赏两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分层教学,学生对小调的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用音乐语言分析歌曲,更深入的了解小调的特点。
三)拓展部分:1、河北民歌《茉莉花》观看视频,与对比江苏民歌《茉莉花》,说说有什么区别?提问:给你什么感觉?(爽朗、耿直)(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法,学生能很快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找出与江苏小调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分析歌曲:(1)旋律走向:旋律大跳音程较多(2)音符构成:1 2 3 5 6(3)声腔特点:拖腔较多,带有戏曲的元素提问:为什么这样会这样唱呢?——引出评剧2、小调与地方戏曲的关系:聆听河北地方戏曲评剧《花为媒》片断《报花名》,感受戏曲与民歌相互影响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师:是不是其他地区的《茉莉花》也是这样呢?3、东北民歌《茉莉花》观看视频,与江苏、河北民歌《茉莉花》对比提问:给你什么感受?(豪爽、火辣辣的性格等)引导学生分析原因:(1)旋律走向:大跳音程,直上直下(2)主要音符:1 2 3 5 6 (“ti”出现,但不是主干音)(3)声腔特点:甩腔4、东北地方戏曲——东北二人转东北二人转更通俗易懂,更接地气,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因此,东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中,也带有浓浓的东北二人转的气息凸显了东北的音乐特色设计意图:我国民歌与地方戏曲以及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调作为其中的一种体裁,也深受影响。
将地方小调形成的原因与地方戏曲相结合,让学生跳出音乐要素的思维角度,站在艺术的更高层次去理解小调形成的艺术环境5、方言与小调的联系:教师模仿东北方言,引导学生感受方言与民歌密不可分的联系师:反之,江苏小调用方言演唱会更有江南小调的韵味,如江苏《茉莉花》用扬州方言,《太湖美》用无锡方言,地方特色更浓设计意图:通过感受与对比,学生了解任何地方小调和戏曲等艺术的风格形成,与方言的影响都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小调用方言演唱更能突出其独有的地方特色6、小调与中国五声调式:(1)引导学生发现江苏、河北、东北《茉莉花》的相同点——五声调式(PPT展示三首《茉莉花》的音符构成)(2)聆听五声调式的风格:对比聆听:教师弹奏五声音阶,对比“4”、“7”两个偏音的效果(不和谐的音色),引导学生感受这5个音和谐、浓郁的中国风总结:尽管江苏、河北、东北还是其他地方的茉莉花风格各不相同,但都有浓浓的中国味,都是我们中国的民歌是不是民歌就只有小调这一种体裁呢?当然不是,中国民歌丰富多彩,以后我们还会更深入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对江苏、河北、东北小调的对比,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不同地区小调的风格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五声音阶,对比聆听五声调式的特点,引申出小调只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激发学生对民歌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四) 升华部分:民歌与世界音乐的关系:师:民歌是我们中国音乐的代表,带有鲜明的中国烙印其实世界上每个国家的民歌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艺术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PPT中国民歌《茉莉花》)师:这也是一首《茉莉花》,你们能哼出它的曲调吗?(教师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师:这首《茉莉花》也是中国的民歌,曲调和江苏民歌《茉莉花》很相似,但更典雅简洁因此,让人更加容易记住,老外最熟悉的就是中国民歌《茉莉花》,它是最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歌设计意图: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民族音乐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其实也是各个民族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审美能力五)结语:《图兰朵》与《茉莉花》师:最后,让我们来听听外国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是如何演绎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师:由于全世界都熟悉《茉莉花》的旋律,在很多重要的政治场合,我们都会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它俨然成为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