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化集团十五原油供应及配置研究.docx
5页中石化集团“十五”原油供应及配置研究 随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中国石化集团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原油的生产和供应作为石化集团上游石油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下游石化企业的生产提供了稳定的供应来源由于石化集团原油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消费区域,因而原油的配置就成为联接上下游企业间的重要衔接手段,搞好原油配置对提高集团公司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目前中石化自产原油量不能满足原油加工量的需求,且内部石油资源潜力不足的情况下,随着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外部原油资源,特别是进口原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原油配置效果对集团经济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主要是从分析“九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原油配置的现状和问题入手,预测把握“十五”期间原油供求的基本趋势,从而提出“十五”中石化集团公司原油配置的思路建议一、中石化集团原油供应及配置现状(一)原油供应总量及结构中石化集团原油资源主要包括中石化自产原油、中石油供原油、进口原油各约占30%,中海洋供原油占10%1998年集团公司原油资源量为8073万吨,其中石化自产原油供应量2784万吨,占34.5%;中石油供2276万吨,占28.2%;中海洋原油819万吨,占10.1%;进口原油2194万吨(一般贸易1812万吨,来进料382万吨),占27.2%。
二)原油配置现状及特点中石化集团石化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及中南地区,在原油配置上主要表现为,中石化自产原油主要供华东及长江中游地区炼厂,中石油原油主要供华北、华东内陆及中南内陆地区炼厂,海洋原油主要供沿海及沿江地区炼厂,进口原油主要供东南沿海炼厂从原油供应及配置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在原油供应上,以国内陆上资源为主1998年中石化集团原油资源量中,国内陆上原油资源量5060万吨,约占63%,其余为海洋原油和进口原油2、在炼油能力布局上,有两个布局特点:一是形成了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5:3:2的炼油布局;二是在内陆、沿海、沿江地区能力布局基本平衡炼油能力布局如图1-1、1-2所示图1-1 图1-2中石化集团石化企业原油总加工能力11360万吨(1997年数据),能力布局是,华北地区石化企业加工能力2000万吨,占18%;华东地区加工能力5800万吨,占51%;中南地区加工能力3560万吨,占31%从内陆、沿海、沿江炼化企业的能力布局来看,分别占33%、37%和30%3、原油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配置在沿海及沿江地区,形成由东南沿海向中部供油的流向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从1993年到199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见图1-3),1998年我国实际进口原油2732万吨,其中石化集团原油进口量占80%。
在石化集团一般贸易进口原油1812万吨中,有1440万吨进入沿海及沿江石化企业,约占79.5%3、原油加工量与成品油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从1998年各地区成品油产需情况看(见表1-1),集团公司石化企业所在区域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市场都存在供需缺口,总缺口达1470万吨,折合原油加工量缺口约2650万吨目前,为了平衡供需矛盾,有中石油东北油和西北油弥补到缺口地区(见表1-2),但中南地区仍有405万吨的成品油市场缺口,折合原油加工量缺口约700万吨表1-1 1998年各地区成品油产需情况 单位:万吨序号 地区 原油加工量 汽煤柴产量 消费量 供需平衡1 华北 1668 877 1166 -2892 华东 4552 2277 2726 -4493 中南 2488 1516 2248 -732合计 8708 4672 6140 -1470表1-2 1998年成品油销售流向 单位:万吨序 号 地 区 东北油 西北油 小计1 华北 279 71 3502 华东 505 0 5053 中南 260 67 3274、在原油配置上,存在运费偏高的现象一是远距离运输使运费偏高如吐哈原油供洛阳石化和荆门石化、塔里木原油供洛阳石化和石炼化,这种长距离以铁路为主的运输使每吨原油运杂费平均达442元。
二是供沿江地区石化企业的原油运费普遍偏高供沿江地区石化企业原油的运杂费水平如表1-3所示表1-3 单位:元/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