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41页).docx
4页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41页) 参考答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1.老马识途1.①跟随;②同“返”,返回;③南面;④凭着2.C3.①于是放(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老马后面,终于找到了路②现在的人不懂得拿他们的愚昧之心学习圣人的聪明智慧,不也是错误的吗?4.“春往冬反”,环境已发生变化;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5.富于经验的人堪为先导,我们要善于向他们学习2.嗟来之食1.C2.①(黔敖)赶上去(向他)道歉,(但那位饥饿的人)最终不吃他的食物而饿死了②黔敖无礼呼唤时,可以离开(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3.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4.宁为玉碎,不求瓦全5.赞同中华民族向来主张做人要有骨气,人穷但志不能短在人的尊严和眼前利益之间,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物质利益而丢掉做人的本性相比于嗟来之食,韩信的跨下之辱更甚之但他能忍一时之辱,最终才得以成就大业,衣锦还乡人的生命最宝贵,不能因一时之气而付出生命的代价3.齐桓公好服紫1.①喜欢;②担心;③停止;④厌恶,讨厌2.①句末语气助词,无义;②介词,在;连词,表示修饰关系3.①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②到第二天,国都城中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4.C(是齐桓公自己担忧)5.①齐桓公自己不要穿紫色衣服;②齐桓公要明确表示自己厌恶紫色衣服4.害群之马1.①恰巧;②你;③仅仅;④除掉2.①治理天下的人,也和牧马的人有什么区别呢?②黄帝拜了又拜,行了叩头至地的大礼,口称牧童为“天师”而退去3.劣质的马;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4.尊重他人,不耻下问,做事锲而不舍5.不龟手之药1.①做;②把;③超过有的人④有的人2.①越国发难(侵略吴国),吴王命令他率领军队(作战)②(吴王便)划了一块土地封给他3.百金;得到了封地;用之异也4.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善于探究事理,使它的价值能最大化6.郢书燕悦1.①写;②于是;③提拔、推举;④指代贤能之士2.①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后十分高兴②举烛(的意思)就是追求光明3.B4.C7.管庄子刺虎1.①指代两只老虎;②阻止;③举动,行动;④同时得到2.①老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人是(它)美味的食物②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名3.事半功倍;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等)4.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可以事半功倍8.惊弓之鸟1.①凭什么;②慢;③旧的,原来的;④消除2.①更羸(不用箭),虚拉了一下弦,(就)让大雁(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②鸣声凄厉,是因为(它)长久失群3.? ! 起先魏王对更羸的话表示怀疑,当他看到了事实后对更羸充满了敬佩4.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作出准确判断;②如果失败了,应尽快摆脱余悸,找出对策,以避免再次受害9.一字千金1.①相待;②到;③像;④完备,齐备2.①连词,表示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②认为;③介词,把3.①(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以此)来相互竞争②吕不韦就让他的食客们各自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4.以秦之强,羞不如5.以这种方式来扩大《吕氏春秋》在当时的影响10.孟母断织1.①年少;②正在;③遗忘;④记起来2.①孟子突然停了下来,(继而)又继续吟诵②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的织物,用这种方式告诫他3.D4.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11.曲突徙薪1.①拜访;②更改;③迁移,搬走;④将2.C3.而/不录/言曲突者4.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5.可能还会发生因为他家的火灾虽因众人奋力抢救“幸得而息”,但失火的隐患并未消除火灾之后,他也丝毫没有总结经验教训,虽然在别人的提醒下请了“言曲突”者来赴宴,但从文中并不能确定他有亡羊补牢的后续措施。
12.王羲之爱鹅1.①擅长;②购买;③神情;④替2.①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将要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来招待他,王羲之(为了这件事)叹息了一整天②王羲之愉快地写完了(《道德经》),用笼子装了鹅带回家,对此感到非常高兴3.买鹅不得整日叹息;为得到鹅给道士书写《道德经》4.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13.父子俱清1.①探望;②这;③拿,用;④因为2.①无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指代父亲胡质;③结构助词,的;④无义,句末语气词-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