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教士与晚清时期西方近代教育的传入.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47480577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理论与实践10中国电力教育3月上 总第132期晚清时期,传教士为了以教育达到传教目的,不遗余力地将西方现代教育引入中国她们批判中国老式教育,宣传鼓吹西方教育制度,并且通过教会学校和参与洋务教育的机会将西方教育模式引入中国一、办教会学校,翻版西方教育模式无论英美,基督教会在教育的开办上始终占着重要的位置在 19 世纪,英美学校中已经开始专家科学课程,到19 世纪中期,西方已有了一批大学在教学内容、管理体制、教学水平上具有了世界领先水平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西方教育中开始普遍注重当时的科学研究成果,教学内容更丰富,教育观念更进步,主张教育要遵循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注重实物教学和科学实验、启发和引导,反对灌输和体罚,德智体美并重这些在传教士按照母国的教育在华办教会学校时,都不自觉地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使教会学校成为传教士宣传鼓吹西方近代教育制度优越性的实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教会学校逐渐走向了世俗化和本土化,开始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发挥其作为教育机构的功能鉴于洋务运动时期对西学和新式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与之强烈对比的巨大空白,教会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批西学人才的养成所,当洋务教育兴办新式学堂时,教会学校发挥了其示范作用。

      1.教会学校最早开设自然科学和外语课程,为洋务学堂课程设立提供参照教会学校最早开设自然科学课程以狄考文主持的 1876年的山东登州文会馆从第一年就开始有笔算数学,到第九年就已经波及到微积分;对比洋务教育中新式学堂特别是领头雁京师同文馆的八年课程表,发现从第四年开始数学和代数学的专家,第五年讲授格物,解说《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第六年讲授微积分、航海测算,到七八年已经波及到化学和天文测算由此可见,西方科学课程已经被引入中国,成为洋务学堂课程设立的参照物,体现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是西方近代教育的中国版①教会学校普遍注重外语和科学课程,弥补中国老式教育中自然科学知识和教育的缺陷,满足了洋务事业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教会学校也是以此作为吸引学生的手段,间接地满足洋务教育对外语人才的需求2.教会学校展示全新的教学措施和教育管理形式,为洋务学堂管理提供样板中国老式教育的弊病就是对学生积极性和发明性的扼杀,学生实践能力差教会学校则与之相反,教学措施比较科学例如,讲生理学时有人体构造标本,植物课有各类模型,先说现象再叙原理同文馆的学生还常常作某些基本的化学和物理实验,学馆规定学生参与译书,到总理衙门担任翻译。

      医学教习德贞也常常让学生到医院实习教学一般都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实行的选课与学分制,近代科学的教学考核和课程设立制度,教学中还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参与班级管理,倡导自由独立同步是中国老式教育所不具有的,这些都保证了教会教育的教学质量教会学校中,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平等,体育和美育颇受注重,开当时新型学校风气之先,这些方面亦对洋务学堂有影响例如福州船政学堂曾购买了某些秋千、皮球等体育用品,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甚至连学堂监督也和学生一起荡秋千、踢皮球、打燕子,这是旧式学堂闻所未闻的②3.教会学校的留学现象间接增进洋务教育留学中国近代的留学潮在教会学校中开始传播而中国官方留学生的差遣特别是赴美留学的差遣,大都和传教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马礼逊学堂的学生容闳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留学生,中国近代初次官派留学生的促成者和领导者1872 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官费留学生的差遣与容闳的努力分不开而追本溯源,马礼逊学堂的教育奠定了容闳毕生思想的基本中国近代女子留学第一人金雅妹亦是由美国传教士麦加地带出国门,成为国内近代妇女界第一位女大学医学毕业生柯金英和石美玉也是在传教士的资助下赴美留学的,都学有所成。

      初期近代留学生重要是教会学校的学生,或传教士收养的穷孩子,而晚清派出的首批留学生虽然与传教士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传教士对近代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会学校是从传教的需要出发,但客观上增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教会学校教育体制和模式被中国人自办新式学堂所借鉴,当时许多学堂兴办都以教会学校为楷模传教士们也力图通过办好教会学校对中国教育施加影响,“使中国多种学校,见吾会所设之学校,整洁完美,必能引起其奋发之心,或相与规摩以求则效,或力图完美以示振兴”③传教士与晚清时期西方近代教育的传入李 剑摘要:晚清时期的传教士为达到传教目的,积极涉足教育领域她们办教会学校为新式学堂建立和发展提供样板,进入洋务学堂充当各科教习,并运用多种机会变革和参与筹办洋务学堂,将西方近代教育引入到中国的大地上,增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核心词:传教士;近代教育;教会学校作者简介:李剑(1972-),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重要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河北 唐山 063000)教育理论与实践11中国电力教育3月上 总第132期二、改革、筹办洋务学堂,全面移植西方教育模式传教士在洋务教育时期发挥着西方教育引入者的作用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韪良对京师同文馆的改革和丁家立对天津中西学堂、福开森对南洋公学的筹办。

      她们将近代教育的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措施和原则以及学校管理等全面移植到学堂的运营当中,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本1.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丁 韪 良(W.A.P.Martin,1827-1916), 美 国 传 教 士, 自1869 ~1894 年,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达 25 年之久她对洋务教育乃至中国教育近代化最大的奉献就是她按照自己对西方近代教育的理解对同文馆进行了改革,涉及这样几种方面:一是聘任专职教师,完善师资,例如先后聘医学、天文学、法文、英文、生理学各科专任教习,为同文馆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本;二是扩大学生来源,不再只从八旗子弟中而是从全国各省招收青年才俊,扩大了受教育面;三是引入班级授课制,制定了新的课程筹划,对学制进行了改革丁韪良拟定了两套课程表,分为八年制和五年制,合用于不同基本的学生,课程设立全面,既有自然科学又有社会科学内容,满足了人们对西学的渴求;在教学中注重科学教学措施和考核制度四是完善学堂的教务管理,对学生、教师、课程设立、考试、职责、工资、伙食都做出了规定,建立了考试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作息制度、课堂规则、学籍管理、财务管理、校务管理、寝室食堂规则等。

      从最初的《同文馆草程六条》到拟出同文馆章程十八条、续增同文馆条规八条,基本勾勒出近代中国学校的校规五是改善教学条件,辅助教学1876 年在丁韪良的力促下清廷拨款建造中国最早的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1888 年又建立了天文台和物理实验室在丁的主持下,京师同文馆又逐渐建起了一种图书馆,所有这些都是中国老式教育中没有的新鲜事物,开新式教育风气之先在丁韪良的主持下,同文馆成为近代中国出名的官办高等教育机构,使洋务教育成为近代教育的开端,同文馆和西学的影响随处可见据《京师同文馆学友会第一次报告书》记载,在 91位毕业离校生从事的职业中,在外交部或涉外部门任职的有40人,在政府机构和军事部门任职的有 27人,从事教育的4人,在铁路等实业部门和其她部门任职的有 20人④这批由清政府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辛丑公约后废除科举、建立新型教育体制提供了经验,而在这一过程中外国传教士教习特别是丁韪良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2.丁家立与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丁家立(Tenney,Charles Daniel),曾获神学研究生学位的美国传教士1895 年受聘于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改名为北洋大学堂)为总教习,实际负责学堂的全面工作。

      学堂创立之初就规定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两级制一般学堂之始并初次将西方近代分年课程与班级授课制运用于教学过程头等学堂注重学以致用,课程安排、讲授内容、使用教材,均以美国哈佛、耶鲁等大学为原则,学生毕业可以不经考试直接升入美国出名大学的研究生院北洋西学学堂开设数学、地舆学、万国公约等课程,从而使其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比较系统简介西方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大学丁家立制定的许多校规,以及对教习的延聘、学生的招生及考核做出的严格规定等都为后来众多高等院校所效仿她引进西方高等教育的模式,还影响到随后建立的大学,乃至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学制丁家立担任初创时期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总教习达 ,不仅为学校的开办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并且她还亲自编写教材并为学生开课⑤1906 年丁家立辞职,北洋大学堂学生在《送丁公家立序》中对她的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丁公之功,不其伟矣⑥毕业于北洋大学堂的出名科学家李书田觉得北洋大学堂能成为东方有名学府,皆丁家立的功绩这些充足阐明了传教士丁家立在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所现代大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3.福开森与南洋公学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1866-1945),美国传教士,福开森担任南京汇文书院院长长达九年。

      后在上海创设南洋公学,分设师范院、上院(大学部)、中院(中学部)和下院(附属小学)被聘为首任监院至 19福开森任职期间全盘按照美国的教育模式办学,借以实现她影响中国教育的思想在1893 年中华教育会第一届年会上,她即号召西方传教士“不应把爱好限制在我们(教会学)里面,我们必须解决整个教育更大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干领导中国产生一种完整的教育体系”⑦她不仅按照聘任合同规定,负责公学教师、学生的考核稽查,并且还被委托总管校舍基建工作和安排学习的课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创外院(小学堂)、中院(中学堂)、师范院、上院(大学部)和专科(即特科,涉及政治班和商科)相配套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其中外、中、上三院相衔接的教育制度的实行为中国近代大中小学三级制的雏形;并且福开森注重体育,安排军事操练课,引进了足球、棒球和网球等项运动,召开运动会,引得市民争相观看,盛况空前南洋公学为交通大学前身,汇文书院为金陵大学基本,福开森参与兴办中国这两所近代高等教育学校,积极传播近代科学和引进西方教育模式,为中国近代培养新式人才,清政府曾赞许说“查京外所有学堂,已办数年,办有成就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

      ⑧注释:①王元德,刘玉锋.有关文会馆课程.文会馆志.1913:3-4.万国公报.华文书局影印本,第12册,第7224-7225页.有关中西书院课程.万国公报.1881:8558.陈学恂.京师同文馆课程.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照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1页.②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一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536.③中华续行委员会.中华基督会年鉴,1914,转引自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社会现代[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222.④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16.⑤丁家立在职期间主持编辑《北洋丛书》作为学校教材,她所著《英文法程》上下册和该校专家美国人任纳福所著《世界通史》皆为当时最流行的教科书参见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编,《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20.教育理论与实践12中国电力教育3月上 总第132期为了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发明发明的积极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爱好、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摸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和发明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根基,就须在创新教育中形成固有评价体系及鼓励机制。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结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发明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规定,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