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平面设计2-4培训教材.ppt
21页跳转到第一页 一、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n(一)平面线线形应应直捷、连续连续 、顺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应,与周围环围环 境相协调协调 n(二)车辆车辆 行驶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视觉 和心理上的要求对对高速路应应尽量满满足n(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第五节节 平面线线形设计设计 跳转到第一页(四)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每种曲线长度应大于行驶3的距离 (1)平曲线线一般最小长长度为为9s行程; (2)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为6s行程; (3)偏角小于7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 :n式中:公路偏角,当2时,按=2计算 跳转到第一页平曲线的最小长度n1、一般情况下:设计 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平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600500400300200150100最小值200170140100705040n2、公路转角7时:设计 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平曲线最小长度(m)1400/1200/1000/700/500/350/280/跳转到第一页跳转到第一页规范规定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情况:n(1)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标准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n(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当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n(3)小圆半径大于表3-5中所列半径,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跳转到第一页规范规定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情况:n 计算行车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1.5。
n 计算行车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2n城市道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见表3-6.n 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回旋线长的回旋线时,其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0.10m跳转到第一页(一)简单型 直线圆曲线直线n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跳转到第一页n(二)基本型n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线形n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跳转到第一页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n计算方法:n由平曲线长度 L=R+Lsn按1:1:1设计时,L=3Ls,则 3Ls=R+Lsn故 n(二)基本型n 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比设计成1:1:1 跳转到第一页n(三)S型n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n 跳转到第一页n(三)S型n (2)在S型曲线上,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应符合下式:n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的长度 n适用条件: n (1)S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 跳转到第一页n(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n式中:R1大圆半径(m);n R2小圆半径(m)。
跳转到第一页n(四)复曲线:半径不同的两同向圆曲线直接连接 适用条件: 1、小圆半径大于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2、当小圆半径大于下表所列数值,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设计速度(km/h)1201008010080608060403020临界半径(m)2100150090015009005009005002501301)大小圆的内一移值之差不超过0.10m;2)V80 km/h时,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小于1.5;3) V80 km/h时,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小于2;跳转到第一页n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n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五)卵型跳转到第一页n式中:A回旋线参数;n R2小圆半径(m)n (2)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在下列界限之内:n (1)卵型上的回旋线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于回旋线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宜在下列界限之内:(五)卵型n适用条件:跳转到第一页n(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n式中:D两圆曲线最小间距(m) 跳转到第一页(六)凸型n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线间 不插入圆圆曲线线而径相衔衔接的组组合跳转到第一页(七)C型n适用场场合:交点间间距受限n 适用条件:同卵形曲线。
n 同向曲线线的两回旋线线在曲率为为零处处径相衔衔接的线形跳转到第一页n两个回旋线线参数之比宜为为:A2:A1=1:1.5(八)复合型n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线间 在曲率相等处处相互连连接的线形跳转到第一页(九)回头曲线跳转到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