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34423368
  • 上传时间:2018-0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6.50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第一课 病 毒 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 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 、新授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 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三) 、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第二课 细 菌 教学构思: 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IN 趣1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 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 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 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教学目的: 1、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 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 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

      想到这些,许多 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 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 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显微镜 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 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 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 师: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 师: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生:是单细胞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师:你所观察到的细菌有细胞核吗? 生:没有 生:有细胞核但不完整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 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 细菌有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 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有保护作用 ) (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 师:谁知道米饭为什么会变味?估计夏季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间会变味? 生:因为米饭中有细菌,细菌繁殖速度快。

      一天的时间米饭会变味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那么,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 生:因为米饭有营养 生:因为米饭里有糖 生:因为细菌也是生物,也要吃食物,也要消化 师: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 生:细胞分裂2 师: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 20 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 次 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 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 72 代, 共繁殖出 40 多万亿亿个细菌, 折合重量达 4000 吨 ) 生:现实生活中细菌能繁殖这样多吗? 师:不可能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 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 生:流行性感冒传播速度快是不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问得真好,说明你的思路很开阔,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 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 所以我们学习生物学知 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我要说流行性感冒有的是由细菌引起的,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 生:病毒不是细菌,冬天细菌繁殖也这么快吗? 生:不快。

      师;同样是细菌,冬天和夏天繁殖速度为何不同呢? 生:因为,细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 生:在夏天为什么腌肉、罐头能长时间地保存? 生:腌肉中盐分比较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腌肉可长时间的保存罐头经过高 温消毒灭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没有氧气细菌无法繁殖 师:我们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 师:大家回忆一下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生:自养 师: (展示水绵图)大家想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靠摄取现成的营养来生 活 师:同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起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烂,如果将 两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它们是否还能生存? 生:能,因为细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生:能,因为细菌适应环境能力强 师:不能,因为痢疾杆菌只能寄生在生物体内,而枯草杆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体内 师: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细 菌包括哪两种异养方式? 生:寄生、腐生 师:细菌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见,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但是同学们真 的很聪明, 一想到身边的有关细菌的例子, 就能理解细菌的生活习性, 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 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 呢? 生:地球上一些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师:一提到细菌就感到害怕和厌烦这种观点全面吗? 生:不全面 师: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 生:细菌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比如,有些细菌能帮我们清垃圾,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杆 菌能制醋 生:枯草杆菌能分解枯草3生:我认为细菌多数还是有害的,如,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 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 师: 既然大家各持已见, 到底细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把讨论留到课后, 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字数不限,大家看如何? 生:太好了第三课 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二、了解霉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三、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四、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五、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第四课 食用菌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44.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 5.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 二、教学策略 真菌一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真菌的结构,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同时了解一些食 用菌 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在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真菌教学时, 教师要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真菌的了解 虽然蘑菇是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但是学生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 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与思考活 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 知道真菌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四.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五.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 的环境中) 观察蘑菇. 二. 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 菌丝,柄, 菌褶,菌盖. ) 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四. 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 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 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 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 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 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 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 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 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很 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 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 时,一定要细心辨别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 五. 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观察与思考 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黄、 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多细胞 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 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 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 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1.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 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容易生长霉菌 2.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在晴好的 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长。

      3.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 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5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上教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五课 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牛郎织女(二)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牛郎织女(一) 教案.doc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鸟的天堂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案】.docx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牛郎织女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鸟的天堂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6我的“长生果”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课件】.ppt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_即景 教案.doc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我的“长生果”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课件】.ppt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说课稿.doc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 说课稿.doc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时练.doc 【统编版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夜间飞行的秘密-类文阅读(附答案).doc 【统编版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类文阅读(附答案).doc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 说课稿.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