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一年级的重点难点整理.docx
14页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数学一年级的重点难点整理 期末的脚步越来越接近了,一班级的这群小不点也将与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迎接期末考的检测了作为家长,心中一边期盼着孩子们在学习上有进步、有收获,一边还会有些担忧与担心那么,就跟着我一起细致梳理一下数学一班级的重点难点整理,为孩子们复习迎考明晰思路 01梳理认数,进展数感 "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梳理,主要包括进一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的组成等学问,进步数数、读数、写数的力量,感受数的大小,从而进展初步的数感重点是100以内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难点是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方式描绘数的大小关系 1建立数位概念 要使孩子们建立数位概念,因为这是理解数的含义,正确读写,理清数的挨次和大小,明确数的组成的前提和根底,能使他们形成相应的数感,并对以后认识更大的数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熟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明确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这样,要理解数的组成,可把数置于数位中去分析,自然简洁多了。
读数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比大小时,位数多的比拟大假如位数一样,都是两位数,那就先比十位,十位上大的数比拟大;假如十位也一样,那就再比个位 2感知"满10进1 "满10进1的根本计数方法是认数的关键在复习时要使孩子们体会到数满10根小棒都要捆成一捆,即10个一是1个十;1捆1捆数,数满10捆就要捆成一大捆,即10个十就是一百 数数时,最难的是几十九加1是多少可根据"满10进1的计数原理,9+1=10,所以应是比原来的几个十还要多1个十 3描绘大小关系 在孩子们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根底上,请他们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或"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词语描绘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在这里,首先要明确这些词语表示的意思:"多一些是多一点点,"少一些是少一点点,"多得多是多许多许多,"少得多是少许多许多,"差不多是多一点点或少一点点,特别接近的意思在描绘关系时,要依据两个数之间相差的程度合理选择如: 50比45(大一些) 85比45(大得多) 10比45(小得多) 4分清单数双数 单数是指个位上是1、3、5、7、9的数,双数是指个位上是0、2、4、6、8的数。
要区分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即可 02注重计算,夯实根底 1口算的复习 一(下)的口算主要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在这些口算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根底,其实也应当包括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因为这些口算是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关键,当然也是笔算的关键因此,正确、娴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至关重要练习口算时可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如看到13-8=5,马上想到13-5=8及相应的加法算式5+8=13、8+5=13,这样可以大大进步口算的效率 重点是正确娴熟地口算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难点是理解"满10进1和"退1作10的算理以及处理方法当然,复习时关键是理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与不退位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加、减整十数的区分与联络同样可以题组的形式加以比照,如: 两位数加一位数,假如个位相加不满10,加数十位上的数就是得数十位上的数;假如个位相加满10,得数十位上的数会大1。
两位数减一位数,假如个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就是得数十位上的数;假如个位不够减,得数十位上的数会小1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是把个位上的数先相加或相减;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是把十位上的数先相加或相减 加强比拟,明确方法,适当进展限时训练,逐步进步口算力量 2笔算的复习 一(下)的笔算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不退位减 重点是明确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①一样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难点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孩子们特殊简单把进位和不进位、退位和不退位混淆起来因此,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时应标记进位的"1,并且牢记十位相加时肯定要加上去;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到个位作10,退位点不能遗忘点,这样十位上计算时就要先退1再去减当然,在不需要进位或不需要退位时,切不行以"画蛇添足 同样,笔算训练也可从题组中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体验: 3估算复习 口算和笔算中,常常会用到估算进展算前的估计。
对于口算,较多的是估量得数是几十多,如: 37+8 ( )十多 46-4 ( )十多 40+39 ( )十多 78-50 ( )十多 估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先要看个位相加或相减的状况,假如进位加或退位减,那十位上的数会相应发生改变估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只要看十位相加或相减的状况,就能确定是几十多了 对于笔算,较多的是说出得数的十位上是几,再进展计算验证, 不管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估量得数十位上是几时,都要先看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的状况,再依据有无进位或退位确定得数十位上是几 03认识平面图形,识别应用 在一(上)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洁立体图形的根底上,一(下)主要"从体到面,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复习时,重点是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并能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在识别这些平面图形时,最难也最简单出错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分虽然一班级小伴侣还不需要完好地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可以引导他们从边的长短来辨别清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而长方形只是面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
综合性的题目主要有: (1)分类统计图形:可采纳边数边在图形上打"的方式,这样就能不重复、不遗漏 (2)找规律连续画:先要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几个图形为一组,把一组组图形圈出来,这样就能顺当地照样子连续画下去啦! 如:□△○○ □△○○ ______________ (3)数图形:首先要找到最根本的单位,再观看依次用2个、3个能否拼成更大的图形,最终把个数累加即可当然,有时还要留意拼组的方向 如: 有(5)个正方形 (4)操作:肯定要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小棒、折一折纸,这样才能直观形象地感知,继而能更加深化地思索如:知道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能折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至少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才能摆出一个正方形等 04活用"元角分,学会购物 "元、角、分这一单元是全册书的难点,因为一班级小伴侣很少接触人民币,生活中鲜有独立购物的阅历,所以始终是孩子、家长、教师都比拟头疼的学问点本单元除了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重点和难点是使他们初步学会购物活动中的简洁实际问题这其中不仅涉及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区分,还涉及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数学活动。
1熟记进率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这些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要特别熟识熟记了进率,才能很好地进展不同单位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及比拟 如:8元7角=( )角,因为1元=10角,8元就是8个10角即80角,80角+7角=87角;38分=( )角( )分,满10分是1角,38分里有3个10分是3角,还有8分照写8分,所以38分是3角8分 在比拟人民币的大小时,一般先统一单位再比,如:1元3角9角,先把单位统一成"角再比但有时也可以用"数据一样比单位的方法,如:30角30元,都是30,只要比"角和"元这两个单位的大小还有的时候只比几"元就行,如:7元5角6元8角,只要比出"7元与"6元的大小即可确定最终的大小因此,要把握比拟的方法,并能敏捷运用 2精确换币 兑换人民币的准那么是公正,因此,换钱前后人民币的总面额不能发生改变当遇到面额较大时,可以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来检查 特殊要留意换币时或许会有不同的方法:如1张50元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或者是( )张20元和( )张10元。
遇到这种状况,可有序进展思索:假设只换1张20元,其余都换10元的,那得需要3张10元;假设换2张20元就是40元,那么还要1张10元;假设换3张20元,那就是60元了,已超50元不能换了 还要特殊留意换币时说法的不同,如: ①1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也可以换( )张20元,还可以换( )张10元 ②1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 )张20元和( )张10元 这两题看似一样,实那么不同第①小题是把100元换成都是50元的,或者都是20元的,或者都是10元的;而第②小题是把100元换成又有50元的,又有20元的,又有10元的三种不同的面值,合起来是100元 3购物问题 解决实际购物问题,肯定要分析清晰题中的数量关系,重点明确: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理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敏捷选择数量关系予以解决 事实上,要想使孩子们能真正理解并把握购物问题,还是要让他们能到真实的购物情境中去在家长的监视下,独立尝试购物,体验过程,积累阅历。
05理清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局部,重在让孩子们加深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络,培育和进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在一(下)教材中,新增解决问题的类型有:求被减数的简洁实际问题、求减数的简洁实际问题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洁实际问题 (1)求被减数的简洁实际问题,在好多时候就表达为求"原来有多少及"一共有多少的状况只要把"去掉的和"剩下的合起来,就能求出"原来的 (2)求减数的简洁实际问题,在好多时候就表达为求"吃掉了多少"卖掉了多少"借走了多少"运走了多少等状况,可以简称为"去掉了多少只要用"原来的减去"剩下的,就是"去掉的 (3)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洁实际问题,问法多样,不管是"( )比( )多多少 " ( )比( )少多少,还是"( )去掉几个就和( )同样多,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要用"大的数减"小的数就能求出"相差数 当然,在解决问题中,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更多数学问题,在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力量,尤其是要渐渐培育依据问题敏捷选择和组合信息的力量。
好了,经过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