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工大航天技术概论重点(基本原题).doc
4页航天概论1、 导弹种类: 按照弹道特征分类,弹道式导弹,飞航式导弹 按发射地点分类,地对空,地对地,空对空,地对地导弹 按导弹打击的目标类型不同,反飞机导弹,反导弹导弹,反卫星导弹,反舰导弹,反辐射 导弹反坦克导弹及攻击地面常规目标导弹 按作战中的作用分类,战略导弹,战术导弹 2、 主要组成: 战斗部系统,动力系统,制导系统,弹体结构 3、 发动机推力产生原力及推力公式推导 P74、 火箭理想速度公式及多级火箭概念 P85、 涡轮式火箭发动机工作原理 P116、 药柱概念及其推力特性 药柱: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固体推进剂安放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的药柱, 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选择与发动机的工作时间、燃烧室压力和推力有关,同时也影响药柱的 结构,完整性和发动机的质量比(推进剂质量与发动机总质量之比) 7、 比冲、比推力概念 比冲:每秒消耗单位质量的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 比推力:I=F/m------F:恒定推力,m:恒定的推进剂质量 8、 火箭发动机与空气喷气发动机主要区别 1.固体火箭发动机比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和设计简单 2.固体发动机的推力和工作时间受环境初温影响较大,而液体发动机则不然。
3.液体发动机可以随意开车,而固体发动机是不可能的 4.一般来说,对于大推力、工作时间长的发动机,采用液体发动机比较有利, 而对于工作时间短的发动机,多采用固体发动机 5.液体火箭推进剂的比冲一般比固体火箭推进剂的高 6.液体发动机的推力调节容易实现,而固体发动机推力调节较难 7.液体发动机的地面勤务处理要比固体发动机复杂的多.9、 用气体流动特性方程解释瓦尔喷嘴原理 P40,3.1.1.510、激波、膨胀波 激波是一种强烈的空气压缩波,当物体以超音速在空中飞行时,前方的空气来不及让开被 突然压缩形成堆积而形成的压缩波 膨胀波:气流以超音速流过某一物体表面,突遇一个向外的角度转折时,流速会增大,温 度压强降低,这就形成了一种性的扰动,这种扰动称为膨胀波 11、升力产生的条件 升力的定义为与气流速度方向垂直的气动力 条件:首先必须改变翼面相对于气流的角度,造成上下翼面的流场不对称产生压差形成升 力12、阻力的产生及特点 阻力定义为与气流流速方向一致(与导弹运动方向相反)的气动力一般包括摩擦阻力, 压差阻力,波阻和诱导阻力等 13、导弹常用坐标系定义及其转化关系 P45~p49,太多,自己整理。
14、上题书中出现的罗马符号定义:自己找书页同上 15、导弹机动性,稳定性,操控性 机动性:导弹改变自身飞行速度大小和方向的能力,利用过载来评定导弹的机动性 稳定性:导弹在飞行中受到某种干扰,使其偏离了原来的飞行状态,当干扰取消后,导弹 能否恢复原来飞行状态的能力 操纵性:舵面给出一个固定的偏转角度,导弹产生法向加速度的大小的能力,改变这一过 程的快慢;产生法向加速度后的超调量大小 16,极限过载,可用过载,需用过载及三者关系 需用过载<可用过载<极限过载 17,常见引导律的定义 P54~p57 纯追踪法,平行接近法,比例引导法,三点法和矫直系数法 18,三大指导体系及各自特点 自主式制导:不需要从目标或制导站获取信息,完全由弹上制导设备测量周围环境的物理 特性产生导引信号,使导弹沿预定弹道飞向目标的制导 遥控式制导:是由导弹以外的指挥站向导弹发出引导信息,使导弹飞向目标的制导方式 自寻的制导:是由弹上设备直接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各种信号(声、光、电、磁、热等) 而形成控制指令实现制导 19,制导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P58~p59,个人认为会画那个方块图就行 20,惯性制导理 惯性制导系统是指利用弹上的惯性元件(陀螺、加速度计) ,测量导弹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运 动参数(如加速度等) ,并在给定运动的初始条件的基础上,由制导计算机算出导弹的速度、 位置等参数,并将算出的位置信息与方案计算机的预定值进行比较,形成引导指令,以导 引导弹按预定弹道飞行。
21、陀螺的两个特性(P62 进轴性和进动性) 22、地型匹配制导原理( P69 地球表面一般是起伏不平的,某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可用周围的地形等高线确 定,地形等高线匹配,就是将测得的地形剖面与存贮的地形剖面比较,用最佳匹配方法确 定 测得地形的地理位置利用地形等高线匹配来确定导弹的地理位置,并将导电引 向预定取悦或目标的指导系统,称为地形匹配制导) 23、遥控制导主要种类,自寻的制导主要种类(P74 遥控制导主要种类:波束制导和指令制导 P76 自寻的制导根据信号的来源可 分为主动式、半主动式和被动式三种,根据信号的物理特征又可分为红外、电视及雷达等 自寻系统) 24、有翼导弹的主要受力构件 弹身结构分为蒙皮骨架式和整体式 蒙皮骨架弹身受力构件为蒙皮和骨架,骨架有纵向骨架(包括梁河桁架)和横向骨架桁梁式弹身主要受力构件是桁架, 整体式由几块整体板件焊接而成,整体板件为主要受力构件P101 25、弹翼的主要受力构件(P97 骨架、蒙头、接头) 26、三种常规战斗部(P107 爆破战斗部、杀伤战斗部、穿甲战斗部) 27、何为引信,保险(P118 引信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药战斗部的控制 装置P118 保证战斗部在勤务处理时不会发生爆炸的装置) 28、航天大系统的组成 (P134 发射场、运载器、航天器和地面站 ) 29、航天的运行环境及特点(P140 1 运载飞行环境:飞行加速度越来越快,由于过载加大,速度急剧加大,产 生气动加热而温度升高,又推进器等分离产生的振动、冲击和加速度;2 温度环境:温度 变化严重;3 超真空 4 无重力状态 5 热传递:仪器和电子器件产生的热只能靠传导和辐射 进行热传递) 30、航天器的入轨方式(P161 滑行入轨,转移轨道入轨,停泊轨道入轨) 31、中心引力场的两大定律(P167 1 质点在中心力场中运动时,动量矩是守恒的2 质点在中心力场中运动时,能量是守恒的) 32,开普勒三定律(P169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都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上运行;第二定律:天体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常数;第三定律:轨道的周长与轨道长轴的二分之三次方成正比)33,轨道六根数 (P173 1R 升交点赤经,它是从春分点到升交点之间的夹角;2 轨道倾角,他是赤道 面与轨道面之间的夹角;3a 轨道长半轴;4e 轨道偏心率;5ω 近地点角距,它是轨道面上, 从升交点矢径到近地点矢径的夹角;6θ 真近点角,他是近地点和卫星所在位置矢径之间 的夹角) 34,三个宇宙速度 p170 答:第一宇宙速度是每秒 7.905 千米/秒, 第二宇宙速度是每秒 11.18 千米/秒, 第三宇宙速度是每秒钟 16.65 千米/秒, 35,星下点轨迹 p179答: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的投影点(或卫星和地心连线与地面的交点)称星下点,用地 理经、纬度表示。
卫星运动和地球自转使星下点在地球表面移动,形成星下点轨迹对于 位于星下点处的地面观察者来说,卫星就在天顶卫星经过升交点时,星下点在赤道上 将星下点轨迹画在地图上便是星下点轨迹图在星下点轨迹图上可以看出某一个时间卫星 在某地的天顶附近在麦卡托投影地图上,近地卫星的星下点轨迹像一条正弦曲线地球 同步轨道卫星的星下点轨迹是一条 8 字形的封闭曲线静止卫星的星下点轨迹是一个点 不考虑轨道摄动,星下点轨迹所能达到的最南和最北的地理纬度数值等于轨道倾角值有 人把通过卫星的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代替卫星到地心的连线,这一法线和参考椭球面的交点定义为星下点由于地球采用参考椭球体,这两种星下点将在同一个经圈上,其纬度相差 也很小(几个角分)在轨道设计中,常用星下点轨迹图来表示卫星飞经的区域世界上一 些规模较大的测控中心用大屏幕实时显示星下点轨迹图,为人们提供卫星运行情况 36,轨道摄动的主要因素 p181 答: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主要摄动因素有:地球扁率摄动;大气阻力摄动;月 球引力摄动等 37,航天器主要坐标系定律 p183 答:1.地心惯性坐标系 2.轨道坐标系 3.卫星体坐标系 38,几种主要姿态控制方法平 p189 答:1.重力梯度稳定 2.自旋稳定 3.喷气控制 4.零动量轮控制 5.偏置动量轮控制 6.陀螺力 矩器控制 7.混合式控制 39,航天器的温度控制种类 答:1.被动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涂层、超热导元件-热管、超级隔热材料-多层热绝缘) 2. 主动式温度控制(百叶窗、电加热器) 40,遥测,遥控的定义 地面上的人要知道航天器上的各种数据如姿态、温度等,载波于高频电波送回地面式地面 掌握这些数据的过程叫做遥测。
遥控:地面上接受这些数据后经过分析,得到航天器上的有些分系统应该怎样的工作,从 地面上给航天器发控制指令,交航天器执行P204 41,测轨的主要内容 p200 答:1.测量航天器相对于地面站的瞬时径向速度,即距离变化率 2.测量航天器相对于地面 站的瞬时角度,包括方位角和仰角 3.测量航天器与地面站之间的距离 42,返回的主要过程 p232 答:1.大气层外自由下降阶段 2.再入大气层阶段 3.着陆段 43,再入角和再入走廊 p232 答:1.航天器沿自由下降段下降进入大气层,开始再入时的方向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叫做 再入角 2.再入角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叫做再入走廊 44,返回型航天器的主要种类 p233 答:1.弹道式再入飞行器(纯弹道式再入飞行器,半弹道式再入飞行器) 2.升力式再入飞 行器(升力体式飞行器,有翼飞行器) 45,载人航天器的国家及主要种类 p238 答:1.国家:苏联(俄罗斯) 、美国、中国 2.种类: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载人空间站和航天飞 机三类 46,深空探测器的主要型号及国家 先驱者 10 号、11 号 美国 p266 旅行者 2 号 美国 p267 金星: 麦哲伦号 美国 p270 金星 4 号 1967.6.12 金星 7 号 1970.8.17 前苏联 p270 火星探测:前苏联的“火星”号系列 美国的“水手”号系列、海盗号、火星探路者 p271 木星:旅行者 1 号 2 号 先驱者 10 号、11 号 伽利略号 美国 彗星:国际日地探险者 3 号太阳:太阳观测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