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docx
8页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align=middle>北师大二附中 殷 琳> 【摘 要】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任务”设计,要细致推敲学问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驾驭学问、技能与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计算机实例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需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究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爱好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老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绽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楚的思路和方法,驾驭学问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实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育独立探究和创新的实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时,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相宜然而,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这些年来在中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满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教材规定的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任务”,应用与教学过程之中,作为对教材的补充和扩展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求老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简单驾驭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例如,网页制作涉及到因特网信息检索、计算机图文编排、网页的连接、网页修饰、计算机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当包含网页制作所涉及的学问、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 “任务”分解、编排要留意分散重点、难点。
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学问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按部就班,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当完成 为了满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完成了网页制作任务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在因特网上发布站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在因特网上完成网页制作、站点发布的过程有较为完整、全面的相识,进一步为学生的独立设计、创作奠定基础 二、“任务”的选择、设计要难度相宜,要符合学生特点 老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动身,考虑学生的年龄、爱好、认知实力等特点任务”设计要留意留给学生肯定的独立思索、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有利于培育学生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去获得学问与技能的实力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老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中学的程序设计课,依据教材采纳vb(visual basic)进行教学vb是可视化的、面对对象的程序开发工具,由于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在窗体中设计人机界面便利易行,使学生在程序设计中感觉有肯定的趣味但是假如供应的“任务”仅限于此,不能满意中学阶段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多窗体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设计了一个难度相宜的“任务”——atm取款机的前台操作:一个主窗体显示六个国家的国旗,引导客户选择某国语言;然后装入另一个窗体,提示客户输入账号和密码 这个“任务”使学生驾驭了多窗体的设计和运用方法,同时给学生留下多方面拓展的余地例如,两个窗体设计完成后,有的学生立即会想到,怎样实现密码的自动核对,涉及到条件语句和分支程序的应用,我给出条件语句的格式,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用“过程调用”来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他们各自的兴奋点,可以获得不同的收获与提高 “任务”选择要难度相宜,要符合学生的爱好特点我在阅读vb5供应的程序实例时,看到其中的atm取款机操作程序,感到这个vb程序与实际生活亲密相关,向学生供应这样一个“任务”他们会有爱好然而,照搬这个程序,对于大多数学生明显是难度过高了,因为涉及过程、模块、系统函数调用等概念为此,选择这个任务后,我进行重新设计、编排,变换方法,降低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效果较好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说明概念→举例说明”的依次。
然而,感性阅历在学问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学问时,是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总结”的依次引入有关概念,绽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获得感性相识,驾驭完成任务的方法,最终要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其一般的规律,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因此,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介绍在因特网上站点设计、制作、发布的一般过程,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同时还将学生的相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中,采纳任务驱动法组织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了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驾驭了基本概念、有关的方法和技能后,以上机考试或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设计并完成一个信息处理的相关任务,提交电子作品和说明文档时间可以是2—3周,或更为充分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内、课外去搜集资料、构思设计、上机调试运行在选择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育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学生的应用实力和创建实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的“任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三类: ——“照猫画虎”。
仅仅在老师展示“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换,这类学生基础较差或比较懒,只能达到基本教学要求 ——“举一反三”选择感爱好的主题,对已经驾驭的学问和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加以变换,并进行简洁的创作在完成自创“任务”过程中,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得到了提高这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 ——“提高创新”选择题目有特点、有创新、有肯定难度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类学生在理科试验班中表现充分,文科试验班学生在网页制作、动画制作方面有不少优秀的表现,一般班也由部分学生达到了这个层次 例如,我在教材基础上补充了一个vb作图“任务”:运用随机函数,使得图形的颜色、位置可以随机发生改变这个任务好玩并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同时留下了较多的发挥、创作空间在理科试验班的vb自创任务设计中,不少学生运用了这个函数有的学生把这个函数用于窗体上人机界面的设计,产生随机改变的文字或图形,呈现活泼和具有吸引力的画面; 有的学生把它用于产生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数字,编制猜数的小嬉戏;还有的学生把产生的随机数字用于计算机自动出题,输入数学运算结果后,计算机推断计分这些学生自己设计、完成的“任务”,闪耀着他们主动探究和独立创新的火花。
总之,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是“任务”设计,要细致推敲学问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驾驭学问、技能与方法设计好的驱动“任务”,老师破费心思,而学生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作品,则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2.郭 芳: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化出版社 浅议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举荐) 新课标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浅议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教案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任务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