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2014.doc
7页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20142021 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 聘考试真题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行为层面的基本理念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文明、爱国、敬业、诚信 1.C【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全文只有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一是国家社会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二是法律保障方面,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其三是道德品质方面,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一带一路”建设以“五通”为主要内容,其中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支撑是() A.政策沟通B.设施联通C.贸易畅通D.资金融通 2.D【解析】“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就是“五通”,他们分别指的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政策沟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设施联通,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贸易畅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资金融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动力(重点支撑)民心相通,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 3.提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学》D.《史记》 3.B【解析】“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出自《学记》 4.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杜威B.陶行知C.杨贤江D.陈鹤琴 4.B【解析】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创造”“学校即社会” 5.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和校园环境等属于() A.相关课程B.学科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1 5.D【解析】从课程的呈现方式上来分,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又包括:(1)观念性隐性课程,如校风、班风、价值观、教育理念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教室的设置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机制等;(4)心理性隐性课程,包括人际关系、师生特有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自行思考,探索并获得相应知识、原理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教学法B.发现教学法C.对话教学法D.六步教学法 6.B【解析】发现教学法亦称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7.科学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 1806 年出版的()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布鲁纳的《教育过程》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7.D【解析】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8.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不均衡性B.顺序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 8.C【解析】个别差异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9.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制度D.人口数量 9.A【解析】生产力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除此之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知识教育法C.说服教育法D.认知教育法 10.C【解析】说服法,也称为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两种,一种是用语言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等;另一种是事实说服,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等说服法的实质在于“服”而不是“说”说服要求“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11.生活中人们看到蓝色会产生清凉的感觉,这属于( ) 2 A.适应现象B.联觉现象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 11.B【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如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蓝色会产生清凉的感觉等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情感是() A.道德感B.愉悦感C.理智感D.热爱感 12.A【解析】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情感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形式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表现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国家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
13.对于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B.全身松弛训练C.肯定性训练D.改变认知法 13.C【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①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②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肯定性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当事人的自信心,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14.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特点的阶段是()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14.B【解析】初中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虽已形成但不成熟、不稳定 15.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属于(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社交需要 15.D【解析】在管理心理学中,社交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渴望友谊与老师的关心是社交需要,也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16.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用来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是( ) A.比率智商B.分数智商C.离差智商D.百分智商 16.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了国际通用的一套智力量表,简称韦氏智力量表,用离差智商来衡量人们的智力水平。
17.“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反映了人的思维品质具有() A.广阔性B.逻辑性C.灵活性D.深刻性 3 17.C【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18.学生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知识属于()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上位学习D.符号学习 18.B【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分类,分为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句子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命题学习包括事实学习和规律、定理或原理的学习 19.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答案越多,表示其创造性越具有() A.新颖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 19.D【解析】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分别是:(1)流畅性: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2)变通性: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方法。
20.幼儿把鱼的头和鹿的躯干画在一起,说“我画了一头‘鱼鹿’”,这种想象的构成方式是( ) A.拟人化B.夸张与强调C.黏合D.典型化 20.C【解析】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1.在游戏中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与人相处,这有利于幼儿() A.认知能力的发展B.创造能力的发展C.社会性的发展D.情绪情感的发展 21.C【解析】幼儿学会理解,遵守规则,与人相处这是社会性的发展 22.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给予客观的、公正的评价,这种权力是法律赋予教师的() A.教育教学权B.管理学生权C.民主管理权D.科学研究权 22.B【解析】教师享有下列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 4 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3.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 A.机会公平B.起点公平C.过程公平D.区域公平 23.A【解析】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是( ) A.权利与义务B.爱与责任C.职责与要求D.奉献与守法 24.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和核心;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和根本任务;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5.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对学生进行有偿家教这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A.为人师表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关爱学生 25.A【解析】为人师表的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26.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期性D.示范性E.基本性 26.ABCD【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主体性、间接性、连续性、广延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成果的群体性 27.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遗传因素B.自然因素C.社会因素D.教育因素E.个体因素28.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A.对比律B.组合律C.效果律D.练习律E.准备律 5 7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