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弄清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2.探究过点画圆的过程,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画圆的方法.2)能力目标3.了解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想方法.2.学习重难点:重点: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难点:探究过三点作圆的过程,明白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的道理.3.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1.圆的大小由半径确定;位置由圆心确定.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段的重直平分线上. 2)即时巩固:阅读教材P92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内容:1.⊙O的r=3,若OP=4,则点P在圆外;若OP=3,则点P在圆上;若OP=2,则点P在圆内.2.点和圆的位置有三种: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归纳: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5,∴点A在⊙C外.4)难点探究:变例: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cm,AD=4cm.(1)以点A为圆心,4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2)若以点A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如图所示,连接AC.∵AB=3<4,AD=4,由勾股定理可得AC=5>4,∴点B在⊙A内,点D在⊙A上,点C在⊙A外.(2)∵点B离圆心最近,点C离圆最远,∴当点B在⊙A上时,r=AB=3,当点C在⊙A上时,r=AC=5.∴3cm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相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即∠A,∠B,∠C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60°.5)点评答疑: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6)训练提升:1、直线上的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O的半径,则直线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 B相交 C相离 D相切或相交2、已知⊙O的半径为10cm,如果一条直线和圆心O的距离为10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为(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相交或相离3、直线和圆有2个交点,则直线和圆_________:直线和圆有1个交点,则直线和圆_________:直线和圆有没有交点,则直线和圆_________:4、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0,AC=6厘米,BC=8厘米,以C为圆心,为r半径作圆,当(1)r=2厘米,⊙C与AB位置关系是 ,(2)r=4.8厘米,⊙C与AB位置关系是 ,(3)r=5厘米,⊙C与AB位置关系是 。
5、已知圆O的半径为r,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5厘米1) 若r大于5厘米,则L与圆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若r等于2厘米,L与圆O有________________个公共点⑶若圆O与L相切,则r=____________厘米6、如图,∠AOB=30°,点M在OB上,且OM=5cm,以M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试讨论r的大小与所画⊙M和射线OA的公共点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7、如图,在Rt△ABC中,∠C=90°,AC=5,BC=12,⊙O的半径为3.当圆心O与C重合时,⊙O与AB的位置关系怎样?8、在△ABC中,∠A=45°,AC=4,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2)r=2; (3)r=39、在△ABC中,AB=5cm,BC=4cm,AC=3cm,(1)若以C为圆心,2cm长为半径画⊙C,则直线AB与⊙C的位置关系如何?(2)若直线AB与半径为r的⊙C相切,求r的值3)若直线AB与半径为r的⊙C相交,试求r的取值范围10、如图:∠AOB = 30°M是OB上的一点,且OM =5 cm 以M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与 直线OA 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1)r = 2 cm : (2) r = 4 cm : (3) r = 2.5 cm .11、圆的直径是13cm ,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是, (1) 4.5cm ;(2)6.5cm; (3) 8cm.那么直线和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点?12、已知: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D,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O。
求证:⊙O与AC相切参考答案:1、【答案】A2、【答案】B3、【答案】相交;相切;相离.【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直线和圆有2个交点,则直线和圆相交;直线和圆有1个交点,则直线和圆相切;直线和圆有没有交点,则直线和圆相离.4、【答案】相交;相切;相离.【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度,再求出点C到AB的距离,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判断圆C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解:∵∠C=900,AC=6厘米,BC=8厘米,∴AB=,设点C到AB的距离是h,∵,∴,解得:h=4.8cm,∵2<4.8,∴⊙C与AB相交;∵4.8=4.8,∴⊙C与AB相切;∵5>4.8,∴⊙C与AB相离;5、【答案】(1)相交;(2)2;(3)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进行判断.解:(1)∵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5厘米,r大于5厘米,∴直线L与⊙O相交;(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5厘米,r小于5厘米,∴直线L与⊙O相离,∴直线L与⊙O有两个交点;(3)∵圆O与L相切∴r=5厘米.6、【答案】当2.5cm5cm时,ME与⊙M有一个交点;当r=2.5cm时,ME与⊙M相切,ME与⊙M有一个交点;当r<2.5cm时,ME与⊙M相离, ME与⊙M没有交点.【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圆的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进行判断.解:如下图所示,过点M作ME⊥OA,∵∠AOB=30°,OM=5cm,∴ME=2.5cm,当2.5cm5cm时,ME与⊙M有一个交点;当r=2.5cm时,ME与⊙M相切,ME与⊙M有一个交点;当r<2.5cm时,ME与⊙M相离,ME与⊙M没有交点.7、【答案】相离.【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求出CH的长度,根据⊙O的半径与CH的长度判断AB和⊙O的位置关系.解:∵∠C=90°,AC=5,BC=12,∴AB=,∵,∴,解得:CH=,∵>3,∴⊙O与AB相离.8、【答案】(1)相交;(2)相切;(1)相离.【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点C到AB的距离,再根据⊙C的半径判断AB与⊙C的位置关系.解:如下图所示,过点C作CD⊥AB,∵∠A=45°,AC=4,∴CD=AD=,(1) ∵2<,∴⊙C与AB相交;(2) ∵=,∴⊙C与AB相切;(3) ∵3>,∴⊙C与AB相离.9、【答案】(1)相交;(2)r=2.4cm;(3) 0≤r<2.4.【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点C到斜边AB的距离,根据点C到斜边AB的距离和圆的半径判断直线AB与⊙C的位置关系.解:在△ABC中,AB=5cm,BC=4cm,AC=3cm,∵,∴△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边是斜边,设点C到AB的距离是d则有,∴,解得:d=2.4cm,(1)当r=2cm时,直线AB与⊙C相交;(2)直线AB与半径为r的⊙C相切,则r=2.4cm;(3)若直线AB与半径为r的⊙C相交,则0≤r<2.4.10、【答案】(1)相离;(2)相交;(3)相切.【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求出点M到OA的距离,再根据圆的半径判断直线OA与圆的位置关系.解:过 M 作 MC⊥OA 于 C,在 Rt △OMC 中, ∠AOB = 30°即圆心 M 到OA的距离 d = 2.5 cm.(1) 当 r = 2 cm 时,d > r,因此⊙M 和 直线OA 相离. (2) 当 r = 4 cm 时,d < r, 因此⊙M 和直线O A 相交. (3) 当 r = 2.5cm 时,有 d = r因此⊙M 和直线 OA 相切11、【答案】(1)两个;(2)一个;(3)没有公共点.【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圆的直径求出圆的半径,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r=6.5cm,设直线与圆心的距离为d(1)d =4.5cm时,有d r,因此圆与直线相离,没有公共点12、【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过O作OE⊥AC于E,垂足为E。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E=OD,所以可证OE与圆相切.证明:过O作OE⊥AC于E,垂足为E∵AO平分∠BAC,OD⊥AB∴OE=OD∵OD是⊙O的半径∴OE也是⊙O的半径∴AC是⊙O的切线7)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一元线性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