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贷款.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34712155
  • 上传时间:2022-0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专业合作社贷款   乡镇农机推广体制不顺,职能难发挥乡镇农机站经过屡次改革,由县农机局直接收理、全额拨款,到乡镇政府管理、差额拨款,再到“三站合一”的农业效劳中心,变以钱养事等每次改革乡镇农机推广的实力和职能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三年过渡期的农机推广与其他单位合并,致使乡镇农机推广的职能严重弱化人员分流、安置和参加社保,退休、退养、办理养老、根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体制不到位人才流失、技术转化(由农机技术推广向农业技术推广转化)   推广人员素质不齐,综合能力难提高县级农机推广队伍的专业人才较多,素质较高,能够单独承当农机推广工作与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乡镇农机推广队伍由于职能转变,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了解和掌握不够,不适应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要求   推广经费缺乏,工作难开展县级农机推广机构是政府性推广机构,人头工作经费靠财政拨款,财政预算是按人安排事业经费的事业经费就是人员工资,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示范、测试等经费没着落,没有经费支撑无法开展农机推广工作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后,实行的是以钱养事新机制,政府用于乡镇农机推广公益性事业经费相当有限。

      同样是人头经费,农机推广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推广手段不高,难适应新形势推广办公条件简陋、推广手段 ,没有检验、检测设备,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信息处理设施,没有推广示范基地,没有生产试验车间乡镇农机推广更是以“三无状况”摆在面前(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   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已经成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把先进适用的农机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既可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开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可以缩小城乡差异,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要作好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加强农机推广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气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让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既要重视在系统内的宣传,也要重视对社会舆论气氛的引导,真正发挥农机化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助农增收方面的作用,不断扩大农机化的社会影响力要做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特别是购机补贴的政策宣传,精心组织,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严禁任何形式的挪用、截留或暗箱操作。

      农机推广工作牵扯到千家万户农民的根本利益,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电视、播送、板报、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机推广方面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要使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要加大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开农机现场会,甚至走村入户,多角度、多渠道、多种形式宣传和演示新机具通过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面对面,把各种农机具的操作方式、使用成效、技术优势等向农民进展讲解和演示,使农民深层次地了解新机具的优越性、先进性让他们能根据实际,比照、选用所需机型与适用技术增强农民对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感性认识,推动了农机工作水平提高,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开展起到了加速作用   2 结合本地实际,农机推广要做到因地制宜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为方向各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种植构造等具休情况,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产业构造,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构造进展调查研究,选择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的新机具加以推广和应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是搞好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因地制宜早准备、早安排、早培训、早宣传。

      要把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谨防不顾实际和不讲效益强行让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做法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样农机推广工作才会做得卓有成效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的需求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准,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工作要通过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试验示范所取得增产增收实效,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承受和应用新技术,从而到达推广普及的目的三是以技术工程为平台,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步伐农机推广部门要紧跟农业科技开展的最新形势,对当地开展的每一个技术工程的实施都要从根底做起,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开展”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加以实践和总结,通过不断完善,形成具有可操作性、能发挥实际效应的、成熟的农机工程与技术平台,在农业生产中才能真正表达农机技术的支撑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