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MacbookAir评测及个人经验.doc
8页言“生命在于折腾”我对数码产品的热爱,就像美女对于鞋子和包 ——根本止不住欲望1 楼是评测内容2 楼针对回帖 FAQ 解答10 个小时用下来,对 2012 MBA 的评价:几乎完美,无任何性能瓶颈 由于 2011 款性能已经很强了,12 款只是量变而非 11 对 10 款的提升那种质变补充:初评时说到音箱有严重问题,2 天后已好转,详情请见 3.1 节如果非要挑毛病,我希望散热能再好一点(当然轻薄到极限的机器你又要求高性能 CPU,又要散热好,本身就是矛盾)对于使用近 1 年的 2011 款顶配 11 寸 Air(i7 1.8/4G/128), 其实非常满意更新 2012 款唯一的理由其实就是 8G 内存为了说服自己有更充分的理由升级,我又想了如下借口:• CPU 快了一点点 (Ivy Bridge 提升有限)• 硬盘速度翻倍• 720P 摄像头,USB3, 电池时间略微提升(外媒评测,电池容量没变化,但时间延长了半小时左右,平均功耗应该略低)• 内存由 1333 提升至 1666 1600• 显卡提升约 30%外观我只发现了电源接口变化1,配置及数据(没时间精确测试,随便跑分,仅供参考) 去年写的 2011 款 13 寸和 11 寸的评测,拿来对比可以大概看出性能差距2012 款配置: i7 2.0g (TurboBoost 3.2), 8GB 内存,256SSD,$16xx2011 款: i7 1.8g, 4GB 内存,128SSD,$14xx 2011 款 Geekbench: 5799 (i7 1.8g) 款 Geekbench: 7014 (i7 2.0g) 21%硬盘部分比较碉堡,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么快要干嘛, 连续读写都超过 400MB/S, 比去年是翻倍增长, 据 AnandTech 评测,和 Retina MBP 的硬盘性能是一样的,基本是目前零售 SSD 最牛了 0.3 到 0.1 秒的进步正常人是感觉不出来的。
这款工具非专业评测,综合评价硬盘性能也不应该只看大数据连续读写,时间有限我懒得跑完就截屏了)去年的 11 款 AIR 数据注意:和 11 款类似,此次 12 款的 AIR 硬盘供货商也有 TOSHIBA 和 SAMSUNG 两家,TOSHIBA 的性能依然差于 SAMSUNG(差距没有去年那么大去年的 TOSHIBA 就是个坑爹货)据美国论坛上统计,目前是 128G SSD 一律 TOSHIBA, 256+一律 SAMSUNG对硬盘性能有要求的同学,请务必选购 256 以上的 SAMSUNG.(我上面的 11 款数据是 SAMSUNG 盘,TOSHIBA 性能差了 50%还多)有人问到了查看方法,点“关于本机 ” “系统报告” 看 SATA 设备型号,SM 开头是三星,TS开头是东芝2,温度及噪音直观上,温度没感觉有变化据 iFixit 拆卸发现,风扇采用了和新 MBP 一样的“非对称“ 设计,据说可显著减少”可感知的 “噪音当然实际有几种可能,由于我的 11 款机器用了 1 年,很多灰,也许实际 12 款发热是有所增加的;另外 11 款的 4G 内存非常吃紧,经常数据缓冲到硬盘提高了 CPU 占用率,导致发热增加;而 12 款 8G 内存很充裕, CPU 占用率有些许下降。
总结:(同转速下)风扇噪音必然会有减小,至于发热,没有数据支持一切不好说,总之CPU 满负载(游戏等)不会比 11 款变好,对散热就别乐观了3,屏幕、键盘、声音、游戏性能3.1 声音效果拿到机器第一天,对声音严重不满意,做出了如下评价音量大小一样,但明显音场和浑厚感比 11 款差很多,不知道是硬件问题还是设置问题,或者是喇叭”没煲开“?11 的音质我非常满意,是我用过所有笔记本中最好的,尤其是低音效果12 款力度不够,低音不饱满,高音又过于刺耳两者相比,就像 50 块和 1000 块耳机的差距,非常失望好像声音还忽大忽小,部分高音会破音现在感觉已经差到离谱了,严重怀疑是个体差异,也许是粘合的时候胶水放多了之类的音质这个原因目前尚无最终定论,我会到国外论坛四处寻找答案的,不行的话去 Apple 店要求更换,已经差到难以忍受了使用 2 日后,音质有明显改善(看来像高档耳机一样,也是需要煲的) 而且喜出望外发现,音量居然比 2011 款大了些:差距有两个格左右虽然音色还不如 11 款完美(主要是低音效果) ,但已可以接受,或许日后还会有好转我已放弃了换机的想法3.2 屏幕并排放置仔细比较后发现,11 款偏冷(蓝) ,12 款偏暖(黄) 。
查过厂商参数,12 款是 B116XW05 V6(AU Optronics, 有人听过么? 台湾友达光电); 11款是 LP116WH4-TJA3 (LG Philips)Google 一番发现,12 款的 AUO 屏幕并非新品,早在 11 年某些 MBA 就出现过同批次个人对屏幕要求不高,目前没啥想法查询方法:terminal.appioreg -lw0 | grep IODisplayEDID | sed "/[^<]*
根据网上评测数据,12 款的 HD4000 比老款跑分提升约 30% 另外,8GB 内存情况下,分配给显存是 512(4G 版只有 384)游戏估计能强“ 一点点”吧,别奢望太多4,总结、购买建议半年没发帖,愧对“技术组”头衔无奈事情多,不能仔细码字也没空折腾机器2011 年前是黑迷,从 x31 一路更新到 X201s;2011 年夏转投 Apple,先入了 13MBA,后又换了 11"i7 订制版,更新频率貌似超过了 1 年一部如果把电脑想成是“租” 而不是“买” ,其实你会发现 1 年 1 升级,和 3-5 年升级一次,总“使用成本” 差不了多少 (每次更新机器,旧的二手出掉回收一部分,差价就是 ”租用“成本) 假设年折旧率 40%,每部新机都花$1500 购入,那么每隔 1、2、3、4 年升级的年使用成本分别是$600, $480, $392, $326….(如果觉得 1 年 1 换太费, 2 到 3 年换代是经济和性能比较好的平衡点,超过 3 年以上换代没意义)举例子:我 11 款顶配的机器花了$1400, 现在二手至少可以$800 出掉,相当于我"租用"1年成本不到$600。
如果 3 年后升级,机器残值基本为 0,每年“拥有”成本也在$500 左右近几年来,我每年都花$400 到$600(升级差价) ,丝毫没觉得比“买一部争取用三四年” 的同学浪费钱了,反倒每年都在用最新款2012 年 MBA 计算上的性能提升有限,这个不能怪 Apple, 都是 Intel 的错如果你是冲着速度升级意义不大,唯一真正有价值的是 8G 内存个人认为,中度用户以上(每天 2 小时以上)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升级到 8G 内存,即使你是纯办公用户,在大量网页和文档应用中,还是会感觉到 8G 很爽开虚拟机的话也可以大大方方双开了,win/osx 随便切换的爽法你懂的如果你就当成上网本每天一个小时开开 的话,那当我没说这个是开着 Parallels 虚拟机(分配了 2G 内存给 Windows), ,一堆浏览器窗口和 N个程序的截图,8G 内存好处就是,绝对流畅,程序不用 cmd-Q,随便开之前用 4G 内存跑虚拟机的时候(分配 1.5G 给 Win),如果同时开现在这么多程序早就缓冲个不停,时不时会顿卡关于尺寸选择?个人建议:选最极端的,不要中间的要么用 11,要么用 15/1711 寸外带方便,室内长期使用外接 24/27 的显示器和键盘鼠标,米多的话 thunderbolt display 别提多方便(一切外设都挂到显示器上,包括电源,只接一根线就是个台式机) ,家里和公司各放一个电源,拔掉直接跑,便携和实用性完美结合。
13/15/17 的显示器再大也没有外接的大吧?11 寸那个便携性,拉粑粑,躺沙发上各种姿势,飞机上谁用谁知道纠结 Pro 和 Air 的,看应用如今 Air 的性能可以满足 90%的人,如果你必须用到 4 核CPU,8G 以上内存,独立显卡或者大容量 HDD,选择 Pro. (或者台式机?)打游戏的,建议台式 Windows. “11 寸和 iPad 差不多,被 iPad 取代了”的确是只差了一寸,不过是 air 取代了 iPad…11 年我用 13air 的时候,还用 ipad;换成11 之后,发现 24x7 带在身边,iPad 有一个月没碰过Air 再小也是真正意义的“电脑”,移动中看网页回个邮件写点东西都比 iPad 效率重量上,iPad 6xx g, Air 10xx g. 而且一部11 寸 Air 比 iPad+大屏 Pro 还省下了数据来回同步的麻烦还是那句话,11Air 具有完美的便携性,长期室内用就外接显示器键鼠要大就大要小就小,数据就在一部机器里不用来回倒以上只是个人观点,特别纠结的人建议去现场体验后再决定吧关于 i5/i7 性能差距我在网上找到了 2012 款,11 寸和 13 寸的 i5 跑分6195, i5 1.8g (13 寸)5785, i5 1.7g 寸)作为对比,我的今年和去年两部 11 寸分数(都是顶配 i7)2011 款 Geekbench: 5799 (i7 1.8g) 款 Geekbench: 7014 (i7 2.0g) i5 和去年的 i7 差不多,比今年最快的 i7 差了约 20%。
个人建议,不用纠结 CPU 性能,我从 11 款升级到 12 款也不是冲着 CPU 去的,去年 CPU 速度上网、办公这些应用足够快了 如果你觉得 i5 是瓶颈,那其实 i7 快了 20%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对CPU 性能有苛求的也许你应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