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公需科目考试题目及答案(中山市)归纳.pdf
5页1 公需考试大部分答案一、填空题(共10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蕾切尔 ?卡逊寂静的春天 于 1962年在美国问世,唤起了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觉醒第三页 19行21995 年,美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罗伊?莫里森在生态民主一书中明确将“生态文明 ”看作“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第 4 页第 9 行3十七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以 可持续发展 为基础理念,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社会公平为实践保障,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为最终目的”第 6 页第 7行4西方学界对于生态文明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生态哲学 、生态伦理、生态政治、生态社会主义等方面 第 24 页最后一行5.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召开, 183 个国家和 70 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被称为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第二个里程碑第 77 页第 17 行6. 中国 21世纪议程 是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言书第 90 页第 1行7. 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整个社会的经济是建立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核心是资源节约 第 98 页第4 行8. 创新发展 是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
第 105 页倒数第 4 行9. 胡锦涛主席在 2007年 9 月 APEC 领导人峰会上强调: 中国要走 低碳发展 的道路第 104页倒数第 8 行10. 2007 年,中央 17 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节能减排 全民行动” 第 73 页倒数第 4 行二、判断题(共 10 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请在正确的选项后打 “” ,错误的选项后打 “” )1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文明形态变革的内在原因: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 一切文明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基础上的 ()第 18 页2环境污染不仅仅是一个环境的问题,它还牵扯到我们的经济的发展,还牵扯到社会的稳定, 已经成为一个关乎这个社会进步,整个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3. 循环经济就是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获取社会经济的最大产出第 104 页第 3 行4. 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取决于思想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第 18 页第 2 行5.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 ()第 78 页倒数第 4 行6. 中国政府提出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 20一 25的约束性指2 标。
()第 95页第 9 行7. “两型社会”建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 ( )第 101 页倒数第 6 行8. 气候变化是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最佳途径第 208 页倒数第 9 行9. 循环型社会的“循环”概念中,包含着自然的物质循环和循环经济这两层意思第 105页第 9 行10. 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最早提出来的第 99 页第 6 行三、单项选择题(共10 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 (C)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第 12 页第 9行A. 十五大报告 B. 十六大报告C. 十七大报告 D. 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的讲话2. 1972 年,联合国在( B)召开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第 76 页倒数第 9 行A. 伊朗 B. 斯德哥尔摩 C. 希腊 D. 里约热内卢3. 在(D)规划中提出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这样一个号召A. 九五 B. 十五 C. 十一五 D. 十二五4. “十二五” 规划纲要指出,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
这里的国情是指(A) A. 资源和环境依然严峻 B. 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C. 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D.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5. 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 第 219 页倒数第 7 行A. 天然气 B. 太阳能 C. 潮汐能 D. 风能6. 十八大报告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将(C)纳入其中,变为五位一体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生态文明 D. 健康文明7.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在对 (C)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第 55页第 13 行A. 原始文明 B.农耕文明 C.工业文明 D.物质文明8.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2004绿皮书正式公布,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环境污染经济核算报告,也3 是世界上( A)发布的绿色 GDP 核算结果 . 第 66 页倒数第 4 行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9. 根据著名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呈( B)曲线. 第 94 页第 7 行A. 波浪形 B. 倒“u”形 C.上升形 D.正“u”形10. 我国设立了(D)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第 117 页第 14行A. 杭州城市圈 B.珠三角城市圈 C北京城市圈 D 武汉城市圈四、多项选择题(共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建设生态文明,需要 (ACD )A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B以放缓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C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D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2广东省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包括(ABCD ) A. 土地资源短缺 B. 污染排放物的强度还比较大C. 水环境的污染依然严峻D. 大气污染3我国参与并签署的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条约与协定有(ABC ) 第 116 页第 2 行A 生物多样性公约 B.蒙特利尔议定书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D. 环境保护法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要求我们必须( ABCD ) A坚持科学发展观 B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C坚决落实生育的基本国策 D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你我一起参与,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BD ) A经常使用塑料方便袋 B随手丢弃废旧电池C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D购买和使用过度包装的商品6. 下述关于生态文明叙述正确的是(ABC ) 。
A. 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有联系也有区别B. 生态文明同精神文明有联系也有区别4 C. 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D. 生态文明就是精神文明的延伸7. 循环经济的特征是( BCD ) 第 104 页第 4 行A. 低开采 B. 高利用 C. 低排放 D. 低消耗8. 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包括(ABCD ) A.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B.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C.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D.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9.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遵循基本的思想规范和行为原则有(ABD )第 79 页第 3 段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 平衡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10. 生态伦理学认为人类的道德关注不应只专注于自身,下面哪些理论流派 (ABCD )属于生态伦理学?第 26 页倒数第 7行A现代人类中心论 B.动物解放论C.生命平等论 D.生态整体论五、简答题(共3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答: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现实需要3 分)(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历史选择。
3 分)(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4 分)答案见 81 页-86 页2. 为什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答: (1)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2.5 分)(2)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2.5 分)(3)生态文明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2.5 分)(4)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2.5 分)答案见 11页-12 页3简述十六大以来我国展开生态文明建设举措答: (1)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2.5 分)(2)完善政策法律,健全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体制机制2.5 分)(3)加强污染防治,促进自然生态修复2.5 分)5 (4)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2.5 分)答案见 63页-71 页六、论述题(共1 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 分)1结合我国和广东实际,分析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答: (1)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资源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5 分)(2)我国的环境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5 分)(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5 分)(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履行大国责任的表现5 分)答案参见第三章,结合实际展开第 4 题 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答:坚持和谐发展、环境优先原则尊重生态规律,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发展基础上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原则按照生态环境特点和环境功能差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秩序,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严格保护空间结构,形成开发和保护合理有序的空间格局坚持统筹安排、突出特色原则协调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特色与共性的关系,统筹安排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将产业转型升级、 城乡统筹发展、行政审批改革、“ 三旧” 改造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相结合,提升环境公共服务能力,维护人民健康和环境权益第 5 题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答: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