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缴获的关东军武器在解放战争的作用.doc
9页1苏联缴获的关东军武器在解放战争的作用1、人民解放军能够获得多少原关东军的武器 对于提供给人民解放军的关东军的武器,苏联方面的数字有三种:第一是前面提到的;第二是《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回忆录》中提到的,与第一项相比火炮数量刚好少了一个零,又多出了“松花江区舰队的全部舰艇”(按:日本海军没有没有松花江区舰队的编制,这里似乎指的是原属于伪满洲国江上军的炮艇部队);第三是北京大学杨奎松教授所著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中提到的引自苏联档案的资料称“步枪约 70 万支,轻重机枪12000-14000 挺,火炮约 4000 门,坦克装甲车辆约 600 辆,飞机800 架,汽车约 2000 辆以上三项作比较,可以看出机枪、飞机、坦克等项大致相同,而火炮则差距极大到 1945 年 8 月远东战役前,整个关东军 75 万人中实际装备有各种火炮 5560 门,拥有 150万人的远东苏军也只拥有各种火炮 26000 门,即使苏军将缴获的武器和自己装备的武器全部交给中共方面,显然也不可能达到37000 门之数,《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的这个数字不是笔误就是故意混淆是非苏援武器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火炮一项,但是偏偏就是火炮一项上存在着如此明显的问题。
同样轻武器一项也有些问题:日本关东军 1945 年 8 月的总兵力为 24 个师团,连同若干独立旅团、独立守备队约 75 万人,另有伪满洲军十几万人如果按照日军师团级单位员额最充足的 1937年底来计算,一个有 2.2 万人到 2.8 万人的师团共装备有步骑枪9476 支,轻重机枪 388 挺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关东军 24 个师团2加上其他独立部队所装备的步骑枪也就是 30-40 万枝的样子,连同伪满洲国军装备的武器在内也很难达到 70 万这个数字此外,这里还必须考虑到 1941 年之后日本陆军师团编制大大缩小,即使是三单位的野战师团一般只有 1.2 到 1.7 万人,更不要说那些装备较差的治安师团当然关东军还可能会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武器,但是从 1943 年下半年起关东军便将其最精锐的部分和大批的作战物资调往南方诸岛,仅在 1944 年一年间就从中国东北调走了 12个步兵师团,1 个坦克师团、1 个独立旅团,1945 年的前三个月又调走了 7 个师团到苏日开战前关东军所属各师团均为 1943 年以后新成立的百字头师团,原有的常备师团和战争初期成立的三单位师团已经一个都不剩了随着大批新部队的成立,军方抱怨各种武器缺项很多,仅刺刀一项缺额就高达 10 万把,为此还曾经将伪满洲国军的武器收缴了一部分。
所以,库存枪支不会没有但决不至于多达数十万枝如果按照 75 万人的关东军装备有步骑枪 40 万支计算,机枪的装备数量大约是步枪的 25 分之一,所以 12000 挺这个数字是合适的,这也与中国国民政府接收 128 万日军投降共获得步骑枪 68 万余枝,轻重机枪不到 3 万挺的比例基本吻合 2、苏联能否将关东军的武器全部交给人民解放军 笔者以为这一点也不太可能众所周知,苏军进攻东北时日本关东军迅速崩溃,逃散中的日军曾经将为数不少的武器遗弃埋藏这些武器或流入民间入土匪之手,或为东北野战军搜寻武器时而从埋藏处获得仅以剿匪所得为例,从 1945 年 11 月到 1949 年 4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剿匪战斗中共获得步骑枪 51835 支、轻重机枪 1430 挺、坦克 9 辆、山炮 32 门、野炮 15 门,按照当时的标准,3仅轻武器一项就可以装备三个军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从土匪手中缴获的武器中,还有一定数量的苏式盘冲锋枪而装备东北民联炮兵纵队的各种火炮中,也有相当部分为搜集的日军遗弃火炮这两项显然都不能算作苏联的援助说一点题外的内容:或许读者不信,其实一般列入苏联“援助”的武器中,有为数不少的部分是中共东北局以易货贸易的方式买来的。
仅仅在战争发生根本性折的 1948年,双方的贸易额就高达 15100 万卢布,中共向苏联提供的主要是粮食和煤炭,而苏方提供的就是各种军用物资和工业原材料大鼻子们用免费获得的日本武器换粮食,果然会做生意)不过一般统计时是把这些项目都算进了苏联的援助中 3、东北野战军的武器装备数量也与苏方数字差距甚大 据东北野战军自己统计,1948 年 8 月,即辽沈战役之前,东北野战军的实力统计为:兵员总数 1039737 人,长枪 385134 支,短枪 50352 支,冲锋枪 12960 支,轻机枪 15582 挺,重机枪 3136 挺,六零炮 2890 门,迫击炮 986 门,山炮 324 门,野炮 194 门,榴弹炮 92 门上述各项中冲锋枪和 60 炮为日军所无,当然不可能为接受的苏援进攻锦州时东野集中了全部的坦克部队,实际上也只拥有大小坦克 15 辆,其中至少有一辆是我军拾获的日军遗弃品,即现在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那辆“功臣”号 97 改型坦克以后东野全军整编组建第 1 战车师,全师拥有的坦克装甲车辆也只有132 辆,这其中还有相当部分辽沈战役的战利品飞机方面东野当时有中共手中唯一的一支空军,可惜只有品种不全的教练机数十架,作战飞机为零。
东北野战军在战争初期肯定遗弃毁坏了相当数量的武器,战争中也会有一定数量的损失,但是与苏联提供的数字4相比也仍然差距过大,这里还未考虑到东北野战军的战场缴获至于说苏军将自己的武器装备移交给东北野战军,笔者不怀疑某些对中共好感较多的苏联军官会自作主张的移交给中共部分自用的武器,但数量肯定不会太多,而且只能是以轻武器为主,重武器方面摩托化牵引的苏联火炮与日式、国式、美式的弹药差别太大,交给无油、无车、无弹而且不会用的东野反而是个更大的麻烦,据说东野炮兵纵队有四门德式 105 榴弹炮是出于苏军之手不过,即使是苏联军官的这种自作主张的行为,他们更好的选择也是将手中控制的日本武器移交给中共方面,据原东北民联 1 纵司令员万毅将军回忆,他指挥八路军滨海支队改编的东北挺进纵队到达东北以后,由于歼灭了一股土匪武装,苏联军官即一次向挺纵移交了50 挺日式重机枪人民解放军正式换装苏械还是在 1950 年以后,例如第四野战军装备最好的炮兵 1 师 27 团,1948 年底装备的就是缴获自廖耀湘兵团的 36 门日式 150mm 榴弹炮,1950 年初才换装苏式 122mm 榴弹炮至于有人说东野入关前将苏式武器全部留在关外,此说太过荒唐,不值一驳。
4、原关东军武器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中共“十万大军闯关东”时,由于梦想着到东北后可以大量获得日式武器,所以很多部队都将多数武器留在了原驻地一个班留下一两支步枪用来站岗,一个连留下一挺轻机枪359 旅南下二支队原有几门日式山炮,本来是宝贝,到东北前全部留在了陕北十几万部队到达东北后,通过各种渠道(苏联援助、坑蒙拐骗、民间搜集、剿匪所获、以及寻找到原日军遗弃武器等等)迅速武装起来,迅速完成了由游击队向一支正规军的化,虽然从火力上和人员素5质上尚不足以与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美械军相抗衡,但是总归战斗力有了巨大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再依靠东北有利的地理环境和雄厚的工业实力,为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相当牢固的基础,加速了战争进程但是这些武器是否就真的使中共的武装力量在战争初期就超过了国民党军呢?直率地说,这是决不可能的 首先,国民党方面也同样接受了大批的日式武器装备按照盟军总部的安排,所有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三省)、台湾(含澎湖列岛)、越南的北纬 16 度以北地区的全部日军应向中国军队投降,受降日军总数为 128 万人通过接受日军投降,国民党军总计获得了如下武器: 步骑枪 685897 支 手枪 60377 支 轻重机枪 29822 挺 各种火炮 12446 门 步机枪弹 160884000 发 手枪弹 2035000 发 各种炮弹 2070000 发 坦克 383 辆 装甲车 151 辆 卡车 15785 辆 飞机 1068 架 大型军舰 19 艘 6驱逐舰 7 艘(原资料如此,笔者以为应该驱逐舰实际上指的是驱潜快艇,即猎潜艇) 鱼雷快艇 6 艘 如果和东北野战军获得武器相比,即使是按照苏联??当于国民党方面的一半还不到;火炮则只能相当于国民党方面获得数量的三分之一,很显然,中共获得的日本武器怎样算也远远少于国民党方面。
质量上一般认为关东军的武器装备要略好于关内日军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国民党方面也并没有将缴获的日本武器销毁而是同样留为己用,用以装备了大约相当于全军四分之一的部队,并在战争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即如前面所提到的第四野战军炮 1 师 27 团,1948 年底换装的 36 门日式 150 榴弹炮原来就属于国民党东北“剿总”仅有的两个重炮团之一-炮兵 7 团 如果与当时国民党军中战斗力最强的 13 个美械装备军相比,即使是获得原关东军武器较多的东北野战军部队,战争前期单位部队所拥有的火力尤其是大口径火炮和在人民解放军惯用的近战、夜战中更能够发挥作用的小口径火炮和步兵自动武器上也远有不及在东北战场上四平保卫战中,东野部队的构筑的碉堡等野战工事被新 1 军的榴弹炮和火箭筒轻易摧毁,此后东野再也没有试图进行过城市防御战当与此有关而入攻势后,在德惠、焦家岭和四平等国民党军获胜的战例中,国民党军的六零炮、冲锋枪在抗击东野的冲击中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更不要说国有共无的空军在战争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其次,人员素质上国民党军在战争中前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7这种人员素质上的差距首先体现在士兵的素质上一般来说,中共军队的优点在能吃苦、行军能力强、战斗意志旺盛,缺点也很明显:部队正规化程度低、战术意识差、训练严重不足,尤其是缺少技术兵器的使用经验,很多新补入的战士从无射击投弹经验就要上战场。
与此相对照,国民党军士兵普遍受过正规训练,其中不乏参加过抗战五六年、七八年的老兵,抗战后期接受过美式训练的也不少他们战斗经验丰富、战术意识强、精通各种步兵轻武器和火炮的使用,经过思想改造以后可以迅速成为可靠的战斗力这里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的著名战斗英雄王克勤为例:王克勤 1939 年被征入国民党军,在 30 军 27 师当兵,1945 年 10 月在邯郸战役中被俘,编入第 6 纵队 18 旅 52 团当战士在部队中,王克勤以擅长使用、维修各种型号的轻机枪闻名,号称“机枪圣手”,并很快当上了机枪班长在著名的张凤集战斗中,6 纵与国民党军最精锐部队之一整 11 师对垒,王克勤班当时共有七人,两挺机枪,可是却有三人是新参军的农民,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可是在王克勤的指挥下,全班激战一天打退国民党军多次冲锋却居然没有任何伤亡,其优秀的军事素质可见一斑所以在战斗胜利后,解放军的各级指挥员要求补充的第一样东西往往是俘虏,上交大炮是常有的事,上交俘虏兵去很少见孟良崮战役后,华东野战军 6 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将军最引为得意的就是他抓了一万多整 74 师的俘虏兵 此外,国民党军的下级军官一般都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指挥能力较强。
8如果说获得苏援武器的部队是中共赢得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的话那至少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东北战场以外的部队没有多少机会获得这类援助,可是他们仍然可以有效地作战 一般认为,苏援武器主要提供给了关外的东北野战军,受客观条件限制,辽沈战役以前东北部队不可能会对关内的华北、华东、中原、西北等战场产生太大的影响可是即使是在上述关内战场,人民解放军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平津战役结束前,不依靠东北部队的直接援助关内部队也基本上占领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省的全部,以及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并赢得了战争中最大的一场战略决-战淮海战役的的胜利实力比较弱小的西北野战军也已经基本恢复了 1947 年以前的态势并将战场向了国统区,并且能够成军成师的的歼灭国民党军,任谁也不会认为西野兵力、装备会比胡宗南强吧,西野可是标准的小米加步枪呢何况便是小米饭,都经常没得吃,步枪也经常饿肚子,延安保卫战时,平均每支步枪配有子弹……5 发在 1947 年 7 月以前,各野战军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