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综述.doc
30页第二章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综述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成功手段但是,一个现象却引起我们深思 在研究性教学实验在第二次进入校园吋,被校长拒绝,表面原因是研究性学习过于受到学生 的欢迎,影响到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正常教学但是,其中存在着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的教育现处于工业社会的批量教育状况,但是传统的教材、教法没有改变其以高考为 代表的教育休系没有改变基于这种情况卜的研究性学习必然受到制约从而无法人面积的 推广在这种状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是难以敕合的所以谈信息技术与课程首先要从整个 教育体系谈起第一节、新教育的综述工业社会的传统教育下,工业社会极人地扩人了人们的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的扩犬 —•方而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 准工业化教育的功能就在于白上而下规范学习,规范学习者,使之标准化、模具化,以批 量生产和造就工业化所需的大量人才这种传统教育以学制统一、班级授课、分科教学和认 识优先为特征,专注于对受教育者的直接槊造或改变,是“以教定学”的教育〃同工业社会相比,信息社会本身的进化速度要快得多信息社会的首要资源是信息 信息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资源。
它通常没有重量,看不见摸不着,而且可以同吋存在于不同的 地点信息社会的工具的主要功能,就是制造、存储、发送和更改信息,如果说工业社会使 得人类活动扩展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的话,那么知识革命的主要特点,则是它能够人幅度扩 展人类的思维空间人类思维空间的延伸,再辅之以生产力的进步,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人 类社会〃①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H新月异的发展,彻底摧毁了传统教育对知识 和知识标准的垄断地位伴着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资源千 倍万倍地膨胀起來;学校、教师作为知识独裁者的权威地位逐渐丧失,人们对教育的白主性、 选择性要求日益强烈,个性化的、互动的、终生的学习成为必要和可能教育不再服务于人 才的批量生产,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提倡学制多样化、教学个 性化、课程综合化和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一种新型的、而向对象的教育模式 —信息化教育应运而生,与传统教学相反,它是“以人定教”,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 育工业化“批量式生产”的旧教育已经日薄Will,信息化的“服务型”新教育正在崛起;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将消失,师生间是一种直为师生关系的学习者。
一言以蔽之:新教育 的本质是为学习服务,学习才是本位的东西,人类最好的教师是自己,人通过学习走向自由; 学校将作为学习服务中心而存在在实际的资料准备中,我们小组研究了国内外的信息技术幣合相关情况,诸如:终身学 习、社区教育、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信息索养、协 作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人概分两种,-•种是终身教育、补区教育之类的开放式教育,另一 类是学校内与传统相结合的课程教育,前者是广义的,而后者是狭义的信息教育的特征如①[美]嘉格伦著:《网络教育一21世纪的教育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T:1. 教育平台的变化:工业化教育的教育平台是印刷教材、黑板、挂图、投影仪、幻灯 机、电视机、录彖机等以教室为中心的外接系统,其功能是对人的感官刺激和强化,有时空 限制,服务于〃班级授课n信息化教育的教育平台是以多媒体及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这 些媒体是人的大脑的“延伸”,没有时空限制,服务于个性化的学习2. 教育Id的的变化:工业化教育是按照工业社会的模武,根据比较统-的标准和程序, 培养和槊造社会所需要的齐种人才它重视的是人们行为的规范性,强调的是对社会的适应 性,培养的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在思维空间不断拓展的信息社会,教育活动更加重视和强 调人们思维活动的规范和思维空间秩序的维护培养的是富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多样化 的人才3. 教育内容的拓展:原来只教书本上的知识技能,现在要教书本外的知识技能;原來 只教知识技能,现在教如何生存、如何关心、如何负责、如何选择、如何白我发展;原來只 教既定的知识技能,现在要教获得与拓展这些知识技能的方法;原來只教学习者白□•以外的 知识技能,现在要教学习者认识和掌握白己,要把学习者白己作为知识对象说到底,成长 即学习,生活即教育4. 教育方式的丰富:日的变了,内容变了,方式也就变了原来学校里的教育方式比较 单调,今后要丰富得多例如,发展认知性的教育、发展动作性的教育、发展审美情趣的教 育、发展社会交往的教育;利用潜意识的教育、利用内省的教育、利用运动的教育、利用游 戏的教育、利用实验的教育乂如,人一物的教育(向人白然学习)、人一机的教育(用电 脑学习)、人一人的教育(在集体中学习)等等、不胜枚举摆脱了工业化目的的羁绊,教 育资源无处不有,教育形式不拘一格尤其是互联网上衍生出各种合作式的、互动的、个性 化的教育方式,将得到越來越广泛的应用。
5. 教育时空的开放:〃信息爆炸"最直接的后果,是时空的裂变时空裂变给传统的封闭 的工业化教育系统带來猛烈的冲击,导致教育时空的开放在校园里、在教室里进行的,由 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表和上下课钟声决定的教育,不再是教育的惟一•形式学校再也不会 是一个为学生的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人们在学校中的学习只是人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础 阶段而已,个人从出生至临终的全部历程都必须是学习的历程信息化教育倡导终身学习, 以人的发展为本6. 教学关系的重建:传统的教学关系是很周定的教师与学生的界限清楚所谓“一 日为师,终身为父”就说明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垄断地位进入信息社会教师不再是学 生接受知识的唯一渠道,其权威不断地受到学生的挑战;同吋科学知识体系变化迅速,教师 也处于不断学习之中,换句话说,教师也是学生另外,信息吋代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可以、 都必须当教师,你不当H己的教师,就不能指望别人來教会你廿当学生和好为人师,是每 个人必须兼备的品质7.评价标准的改变:我们过去对教育的评价,主要依据考试成绩; 最人的一次评价就是高考成绩,它似乎体现了我们学校的全部价值现在,教育的基本职能 变成为学习服务,帮助学习者进行快速改变,它的评价标准就必然发生变化,出现以学习者 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核心的价值评定。
第二节、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概念的产生始于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三屈国际成人教育 促进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纟H.织成人教育计划处处长保罗•朗格郎正式向人 会提交了 “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由此,终身教育理念开始在全世界得以传播和推广终身学习的基本内涵为:终身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学习化社会基础之上的学习,社会必须 为个人的终身学习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终身学习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方式,延续人的一 生;终学习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打破某一种教育机构垄断教育的局面,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 社会无处无教育的学习化情最这一转变既是成人教育内部诸教育要索逻辑发展的产物,乂 是成人教育适应厉现代知识观、全球化发展及学习化社会要求的结果一、英国终身学习的发展策略1. 从法律上确立终身学习的地位英国政府于2000年2月拟定《学习与技能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于同年7 M 28 口完成立法程序,并正式实施2. 创建产业犬学产业人学作为崭新的教育组织方式,一方面它通过企业营销的手段和现代化的传媒,充 分开发学习市场,形成规模经营的效应;另--方而乂将各种教育提供者聚集一•起,使它们组 织成为更加完善、连贯而有效的報体,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人限度的利用、开发。
这种新的教 育组织方式人幅度地减少教育成本,降低学习费用,使更多人在经济上能够承受学习所必须 支付的费用,使更多人参与到学习中去3. 扩大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提供髙质量的髙等教育在推进终身学习中起着中心的作用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有 目共睹的,它们所创造的专门知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经济竞争可以取得巨人的成功终身 学习要求高校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工业和服务业分亨它们的专门知识,使一切有能力接受高 等教育的人都有机会从中受益高校应提供一个人范围的课程,保证高水平的教学以提高毕 业生的雇佣水平,为经济做出更人的贡献,同时要通过探索新技术和方式多样的教学使得人 学更容易进入4.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促进终身学习的发展民间团体组织是英国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柱,政府鼓励民间团体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奖励 各个民间团体组织进行组合,共同开展活动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团体的发展,这是因为政府 认为民间团体所组织的终身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弹性较大,更能适应学习者的 需要近年来,英国成人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每年都举办“成人教育周”,并逐步推广到欧洲 及世界其他国家2000年,东伦敦人学与其他20多个团体发起了 “终身学习节”,从2000 年5月到同年9月,举办各类表演、展览、交流活动、研讨会等,以推进终身学习活动。
二、日本的终身学习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和实施终身教育的国家之一对于日本人而言,学习己成为生存 发展之道,人们认为知识将会改变人们的命运,这种意识充满着幣个社会,所以不论我所 接触到的齐个阶层的日本朋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他们都在不断地学习,扩充白己的 知识技能全面评价应考者的条件纵观日本的终身教育体制,不难看出,它主要有以下特点:1. 重视终身教育立法从政府方面发挥重耍的作川政府推进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立 法提出实施终身教育的bl标和措施,统一全国的行动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政 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政府在实施终身学习中的各项责任,提出 了振兴地区终身学习的基本构想,为实现向终身学习社会过渡建立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2. 社会齐部门通力合作,为了实现向终身学习化社会过渡的曰标,其他省厅也制定了相应的 措施劳动省、通产省、建设省、厚生省相互协调鼓励和支持人们参与齐项社会活动3.家 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企业教育有机结合在这个终身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基 础,学校教育是重点,社会教育和企业教育是两翼,它们相互衔接、相直渗透,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4.重视终身教育的宣传。
号召本国人民及各界各层重视终身学习活动国民对政府 的齐项改革措施了以协助和支持,这也是日本终身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纵 的方面來说,终身教育制度体现了上下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强调学前经验和学校学习的结 合,学校和学校后活动的结合;强调各级教育在组织和内容的一•体化,学前教育成为教育 体系的“第一环节”从横的方面来看,终身教育制度体现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体化,体 现了教育和补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加重了学校在组织和协调教育过程方而的责任第三节、社区教育较早倡导社区教育运动的人是丹麦民众教育家柯隆威(N・Grundtvig ,1783 - 1872), 他于1844年在一•个名叫罗亭的乡村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随后为欧美各国 效法19世纪末美国芝加哥人学首任校长威廉•雷尼•哈珀在该校分设出一所独立的初级 学院(即社区学院前身),白那以后社区教育运动在欧美各国逐渐蓬勃地发展起來美国社区教育的发展以社区学院为主要形式的美国社区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脱胎于19世纪末创立的初级学院,它主要是为解决广人中学毕业生上 大学难的问题和满足口趋旺盛的成人教育需求美国社区学院特色的体现,就在于它与“众” 不同的管理模式,或者说在于它的体制与机制。
1、 领导体制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对全国的社区学院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管理,补区学院都由各州及地 方政府负责领导,但务州及地方教育部门的做法不一州或地方教育部门対社区学院的领导 责任主要是,批准经费预算、制定教师聘任条款等法规、审批新筹建的社区学院等各州一 般都设置社区学院学区,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