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2012届高三第八次月考 语文.doc
7页高三年级语文第八次月考卷2012.4.6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鹰隼(sŭn) 瓦(w à)刀 铁锨(xiān) 胼手胝(dĭ)足B.褫(chĭ)夺 踟蹰(chú) 彳亍(chù) 踯(zhí)躅C.荨(qián)麻 荨(xún)麻疹 骰(tóu)子 让煤气熏(xūn 着了)D.趿(tā)拉 唾(tu ò)沫 择(zh ái)菜 锃(chèng)亮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扭怩/扭捏 交接/交结 急风暴雨/ 疾风劲草B.姻缘/因缘 机遇/际遇 促膝谈心/ 抵足谈心C.口型/口形 飘荡/漂荡 轻歌曼舞/ 清歌妙舞D.意想/臆想 定势/定式 唾手可得/ 唾手可得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很多人感叹: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富裕了,可是过年的味道却似乎显得越来越 了。
②有的人时喜欢热闹,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在闹市里住久了,就想找一个 的地方呆一段时间③无论学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和是恒心没有兴趣和恒心,遇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有了兴趣和恒心,碰到难题就会想方设法,反复 ,百折不挠,非把问题解决不可A.淡薄 清净 捉摸 B 淡泊 清静 捉摸C.淡薄 清净 琢磨 B 淡泊 清静 琢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我国近年来汽车数量越来越多,燃油量越来越大,我国自己石油的生产,已经远远不能自给,必须每年进口大量石油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30000 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 2000 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C.国家质检总局提出, “十一五 ”期间要形成 10 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D.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柯云路)是 1968 年 12 月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的到村里不久,就赶上了农历新年,也就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了,由于大年三十睡得太晚,我是在初一半前晌才走到街上的 , , 从这儿就能看出谁家的日子过得好,谁家的女人能干①去家里磕头拜年被当做旧风俗早已禁止, 人们就在街口互道过年好②每个人都一身新袄新裤,包括脚上的新鞋③问候的同时也用目光彼此打量,看谁家的新衣最合体,谁家的花袄最漂亮④猛然眼前一亮,但见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喜气洋洋地立在街口⑤这使还是平日劳动打扮的知青们很是乍眼A.④①②⑤③ B. ④②⑤①③ C. ②③⑤④① D. ④①②③⑤6、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惜春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的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庵为尼。
B.觉慧热心地参加《黎明周报 》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越来越浓,跟他的家庭离得越来越远,即使是与二哥觉民,也有了距离《家》 )C.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怀有无限的感激的纯真的爱慕之情他快活地看着熟睡的美人,突然醒来的姑娘被他的丑脸吓坏了他急忙逃走,跑到钟楼是用自己的头拼命地撞击着大钟,低沉的钟鸣如泣如诉D.曹操为了离间马超与韩遂之间的关系,想到了 “抹书”之计即曹操亲笔作书一封,单给韩遂,中间朦胧字样,在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起送给韩遂,故意使马超知之马超必然索书来看,看后必然猜疑,疑则必生乱曹操派谋士贾诩按计行事,最后获得了成功 (《三国演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汉服,未必可称“国服”在声势空前的“传统文化热” 中,消逝已几百年的“汉服”也被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为五彩缤纷的服装之苑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亮点”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此事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达出来的那种 “天朝上国 ”“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却不能不令人深思;而有人进一步要求将汉服定为“国服”, 则期期以为不可。
“衣服”本来的功能只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但在 历史中又演化出了政治、审美的功能在传统社会,服饰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历代王朝都有《车服制》《章服品第》一类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早在周代即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至魏晋时期,王公贵族虽然“服无定色”,但仍有八品以下不得着罗、纨、绮等高级丝绢织物的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从唐高祖李渊起就正式颁布衣服之令, 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 妇、士庶等等各 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服饰、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总之,中国古代服饰的核心是等级制度,衣冠服饰是尊卑贵贱等级序列的标志,任何人都不得僭越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 上等人” 的服饰 ,广大“引车卖浆者流”, 绝不能像孔乙己那样穿长衫,只能如阿 Q 那样着短装以“夷狄”入主中原的满清王朝以血腥手段强迫汉人易服来表示对其“臣服”,服装成为对一个王朝的忠诚与叛逆问题,“ 穿, 还是不穿”成为“ 生, 还是死”的大问题清王朝同 时又秉承华夏“衣冠之治” 的传统,同时制定了种种有关穿靴、戴帽、着装、佩饰的烦琐规定,维持等级森严的统治。
服装政治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大为盛行,服装成 为“ 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志,在“文革”中几乎只有工作服、蓝中山装和绿军装成为被允许的“革命服装”改革开放是思想观点大解放,也是服装大解放,人们重有穿衣戴帽的自由然而,现在一些“汉服”的提倡者却再度将 “服装”政治化,提出“ 华夏复 兴,衣冠先行”,“恢复华夏服饰重建衣冠上国”, “是我们不断在寻找的民族归属感和文明标志的符号”,并且,主张将“汉服” 定为“国服”,而“国服是一个国家的外在象征和代表,就像我 们的黑头发、黄皮肤一样,是我 们民族的标志国服的确立,也意味着民族自信和自尊的确立于是,服装问题重新上升到“ 爱国”“民族复兴”的道德、政治高度,在这种话语的隐喻中,不着汉服者自然居于“不爱国”、不参与“民族复兴”的道德和政治劣势而且,主张将“ 汉服”立为“国服”者似乎忘记了中国 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不应当是完全平等的吗?千百年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们才逐渐摆脱了“ 服饰政治化 ”观念,服饰成为个性表达、选择的最好形式之一今天,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宽衣博带、 长裾雅步的汉服与西装、中山装、短裙牛仔、中国其他民族服饰等各色服装纷然杂陈、供人平等选择, 诚然为社会多元、进步的标志之一。
(本文有删节)7.不能说明“汉服,未必可称‘国服’”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现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令人深思B.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普通百姓与之无缘C.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D.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他们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应当是完全平等的8.下列说法,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的是( )A,在传统社会,衣服的功能不再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其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份B.历代王朝都有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对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诸多方面的规定也最为详细C.服装成为“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示,是历史上“服装政治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延续和具体表现D.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已消失了几百年,汉服提倡者将它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毫无意义和价值9.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现在的人们虽已逐渐摆脱了服装政治化的概念,但汉服的重倡仍是社会多元和进步的标志之一。
B.统治者以血腥手段强迫人们易服来表示对其“臣服”,服装成为对一个王朝的忠诚和叛逆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事情决不会发生C.消失已几百年的“汉服”被人们推崇,为五彩缤纷的服装之苑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此事无可厚非人们应持宽容的态度D.作者反对服装政治化,反对将汉服定为国服并通过回顾历史,指出服装政治化的危害,给世人以警醒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御制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①《书》亦曰:“王,人求多闻 ,时惟(愿,希望)建事《诗》、《书》、 《春秋》 ,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汉司马迁 (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 ,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 ,至于麟止 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
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 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 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注解】① 刚健 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 辉,日日有新气象 ”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 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畜:培养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繇:原由C.勒成二百九十六卷 勒:编辑D.以著联之志焉耳 著:完成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考之行事。
/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断之以邪正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C.博而得其要 /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D.简而周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