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卫星云图台风强度分析方法.doc
11页第一步第一步: :系统定位系统定位即找出云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所在,主要是利用扰动或热带气旋相关的螺旋云带,而推测出其焦点所在,又或者是几何上热带气旋风眼的中心位置一般对较弱的热带气旋,我们可用可见光卫星云图、QuikScat 风场图等,直接找出其低层环流中心●第一步第一步 a a - - 判断它为热带气旋判断它为热带气旋初始利用德沃夏克分析法对某一热带扰动/气旋进行分析前,必须先考虑扰动是否有足够的征兆显示它增强为热带低气压,以将其 T-number 订为 T1以下三个征兆是热带扰动是否达至热带气旋强度的参考征兆:热带扰动以持续发展 12 小时或以上它拥有一云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能在一 2.5 纬度(即约 275 公里)内被估计出来,并持续最少 6 小时.它拥有一密集、低温(1.0 度 1.0 度≧0.75 (83 公 里)≧0.5 度 (55 公 里)≧0.25 (28 公里)Banding Eye外围环流宽 度1.25 度 138 公里0.75 度 83 公里0.25 度 28 公里 E-Number (E)7.06.05.04.03.05.04.03.0Rule- 使用可见光卫星图时,DT=E+EA+BF,即必需要加上 BF 才能估计正确的 DT值。
●●方法方法 c1c1 - - ( (色调强化卫星图用色调强化卫星图用) ) 嵌匿中心(Embedded Center)Rule-(使用色调强化卫星云图)热带气旋的中心位于中心对流团(温度低于 9 度即OW 或之下),而且纯 T 指数已持续 12 小时≧3.5;否则,请用方法 a 或 d 或跳往第三步色调强化卫星云图用色调强化卫星云图用 ---- 嵌匿中心嵌匿中心(Embedded(Embedded Center)Center)对流团半径≧0.6 度 (66 公里)≧0.6 度 (66 公里)≧0.5 度 (55 公里)≧0.5 度 (55 公里)≧0.4 度 (44 公里)≧0.4 度 (44 公里)温度WBLGMGDGOG CF5.05.04.54.04.03.5注意! 使用嵌匿中心估算法时,DT = CF + BF,BF 分析请参考图 2实际上嵌匿中心估算法和风眼估算法相比只有略去了 Eye adjustment Number (EA),其余皆为一样●方法方法 c2c2 - - ( (可见光卫星图可见光卫星图) ) 密集云区分析法密集云区分析法(CDO)(CDO)Rule-(使用可见光卫星云图)中心密集云层区(CDO)直径超过 0.75 度(80 公里);否则,请用方法 a 或 d 或跳往第三步。
可见光卫星云图用可见光卫星云图用 ---- 中心密集云层区中心密集云层区(CDO)(CDO) 形状浑圆显着不规则形状CDO 直径>2.75 度 (300 公 里)1.75 度 (190 公 里)1.25 度 (140 公里)0.75 度 (85 公里)>1.5 度 (170 公里)>1 度 (110 公里)CF5.04.03.02.03.02.0中心密集云层区分析法,必须加上 BF 值,分析请参考图 2最后,DT = CF + BF●●方法方法 d-d-中心冷云盖中心冷云盖(CCC)(CCC)分析分析特征:呈逗号、浑圆或扁图,边缘清晰且缺乏外围环流(如有较多外围环流则显示不属 CCC 结构)初期发展迅速并向外扩张,后占据热带气旋表面面积七成或以上,后状态可维持 6~24 小时不等Rule1 - 如果先前 T 指数少于或等于 3.0,则未来 12 小时 T 指数使用过去 12 小时趋势(例如继续增强或减弱),12 小时后则保持同等 T 指数,直接中心冷云盖消失Rule2 - 如果先前 T 指数大过 3.5,则定最终 T 指数为 3.5,直至中心冷云盖消失Rule3 - 不要因 CCC 范围缩小以估计其强度减弱,这是相当常见的。
Rule4 - 当 CCC 消失,一般它都会发展为一个 T4 强度的台风第三步第三步: :过去过去 2424 小时趋势分析小时趋势分析分析过去 24 小时卫星云图动画,以决定热带气旋在过去有何强度变化:增强的特征 (D - Development):1.环流特征: 螺旋云带变得紧密或旋卷度增加2.密集云区特征: 中心密集云层区扩张及云顶温度下降,螺旋型态增加3.切离特征: 深层对流巩固到其中心附近发展4.风眼特征: 眼墙变宽且云顶温度下降;风眼缩小而变得浑圆,当中温度上升5.日际变化: 云顶温度在日间没有回升现象减弱的特征 (W - Weaken):1.环流特征: 螺旋云带变得松散或减弱2.密集云区特征: 中心密集云层区缩小及云顶温度上升,边缘变得不浑圆3.切离特征: 深层对流减弱并切离4.风眼特征: 眼墙变窄或崩溃,云顶温度上升;风眼扩大而变得不规则状,当中温度下降5.日际变化: 云顶温度在晚间没有明显下降现象强度不变的特征 (S - Steady):1.中心冷云盖(CCC)出现,并持续 12 小时2.增强及减弱的特征同时出现3.正常日夜的云顶温度变化(日间云顶温度上升、晚间下降)如果在最新卫星图中无法使用 Dvorak Analysis 估计热带气旋强度,可利用以上趋势分析类推其强度情况。
第四步第四步: :决定决定 METMET 的值的值MET(Model Expected T-number)是把热带气旋的过去强度变化趋势数值化的一种做法,决定 MET 也是颇为主观的,通常 DT 和 PT 值就是用来修正 MET,故 MET 可视为是T 指数的粗略估计值,又或是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气候平均值(Climatology Rate)热带气旋起始生成第一天、或当热带扰动进入 TCFA(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的阶段时,MET 就会定为 1.0此后,MET 随着我们在第三步所分析的 D、S 或 W 所变化,通常是以昨天的最终 T指数+0.5、+1.0、-0.5 或-1.0如热带气旋迅速增强或减弱,则加减幅度可达 1.5如果以上情况皆不明显,则假设 MET 每日加 1.0第五步第五步: :决定型态指数决定型态指数 PTPT 的值的值接着,我们需跟据下表决定 Pattern T-number(PT)的值,如果此值和 MET 不同,则可因应情况修正,通常修正值不应和 MET 相差 0.5;如果真的没有形状相似的图配对实况,则最后 T 指数以 MET 为准。
红外线卫星云图用RULE - 如果阴影部份的云顶温度是 W 或更冷,PT+0.5可见光卫星云图用RULE - 如果螺旋云带长度短过 2.5 纬度(275 公里),PT-1.0第六步第六步: :决定决定 T-numberT-number经过一轮步骤后,我们将跟据 DT、PT 和 MET 去决定最终的 T 指数数值首先,比较三者是否接近甚至一致,否则,则因应分析过程那个较为有代表性而作出取舍RULE A - 尽可能使用连续 3 小时的卫星云图估计热带气旋强度,以避免短期性的强度变化RULE B - 若 DT/PT 值真的相差很远,又不知那一较有代表性,则应先取较接近MET 的数值或取 DT/PT 两值之平均数作为 T-number决定 T 指数另外亦需注意以下的限制:RULE1 - 热带气旋的第一次 T 指数评估必定为 1.0 或 1.5RULE2 - 首 24 小时,应逐步将热带气旋 T 指数由 1 升至 2,除非出现明显的减弱或增强,但即使增强 T 指数亦必需在 4.0 以下RULE3 - 首 48 小时,若热带气旋是处于增强状态,则晚间不可降低 T 指数的值RULE4 - 当 T 指数仍细于 4.0 时,接着 6 小时 T 指数变化最多 0.5、12 小时1.5、18 小时 2.0 及 24 小时 2.5。
RULE5 - 最终的 T-number 相差 MET 值不应大过 1当然,以下限制只属参考性质,因为要考虑到气压下降速度未必及得上云团发展速度但实际西太平洋每年平均有一个热带气旋会突破以上限制,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增强,T 指数可在 24 小时内急增 4.0 以上如出现这些情况,T 指数亦可按情况迅速调整至 DT/PT 值而无须考虑以上限制第七步第七步: :热带气旋强度热带气旋强度 CICI目前强度值 Current Intensity (CI),根据一些规则修正 T 指数以减少因错误评估热带气旋减弱状态而引起的问题,因此 CI 是决定目前热带气旋强度及级数的最终指标RULE1 - 在非减弱或重新增强的情况下,CI = T-numberRULE2 - 若热带气旋开始减弱,CI 在接着 12 小时必需保持相同,之后维持 CI 比T-number 高 0.5 或 1.0附录附录--T--T 指数指数- -强度对照表强度对照表指数风速 kt(km/h)hPa指数风速 kt(km/h)hPa 0.525(45)---4.577(140)966 1.025(45)---5.090(165)954 1.525(45)---5.5102(185)941 2.030(55)10006.0115(210)927 2.535(65)9976.5127(235)914 3.045(85)9917.0140(260)898 3.555(100)9847.5155(290)879 4.065(120)9768.0170(315)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