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张公权.doc
14页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国民党败亡之际的央行总裁张公权 -----------------------------------------------------------------------------------------------------张公权1889—1979,江苏嘉定人,号称“中国现代银行之父” 早年游学日本学习金融,回国后在上海发起组织立宪团体国民协会及民主党,1913年任参议院秘书长,1917年任中国银行副总裁,1928年10月任中国银行总裁,1935年任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长,1938年任交通部长,1943年辞职赴英国考察经济,1945年9月任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兼中长路理事长他经营中国银行20多年,逐渐成为江浙财阀的主要代表人物,长期跻身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央信托局峰层,是蒋介石在财政金融上所倚重的一位人物张公权人生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在国民党行将败亡之际,担任中央银行总裁,成为蒋介石政权的敛财重臣,一时地位煊显,一言九鼎,以致他避走海外后,竟有追随者发出“ 天地闭,贤人隐欤 ”的哀叹1947年,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他藉以“剿共勘乱” 的经济大厦更是疲态尽露,物价飞涨,法币贬值,国库空虚,投机成风。
在这种情形下,蒋介石决定对政府大换血,从根本上进行整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钱袋子” ——中央银行1月2日,蒋经国拜访正在东北行营的张公权,送来蒋介石的亲笔信:“公权吾兄勋鉴:国大闭幕以后,政府亟待改组但各党派尚犹豫滞延之中,或须待至二月间,方能实现……将来政府之改组,必须对军队与公教人员发给实物,则金融政策方有办法此一政策,必须排除一切障碍,志在必行只要粮食、布服、盐、煤与豆粉五者,能发给现品,则军费与政费即可减发纸币,金融乃能稳定也请兄为余熟筹之余托经国面达不赘中正,三十五年十二月三十夕张公权接读此信,判断蒋已经决定调他到政府工作,不是财政部长就是中央银行总裁但他并没有感到惊喜,知道自己生不逢时,现在“无论财政,或中央银行,均无法补救” , “至通货膨胀,已达恶性阶段,有何能力,可以遏止,再四思维,虽觉东北工作,已感日暮途穷,然究属范围狭小若到中央,势必出丑”他当即写信给蒋介石,托蒋经国带回信中表示:“至全盘经济病况已深,非局部治疗所能救治更非仅恃一二人之才力所能补救深虑竭蹶,不能胜任,请予谅察 ”但蒋介石决心已定2月12日,他托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带口信,要张准备返回南京,出任中央银行总裁。
熊为政学系官僚,此时又为张公权的顶头上司,还是张的至交,蒋特托熊带话,再顺当不过张公权是推辞不掉了25日,蒋派专机至沈阳,带来蒋当日早八时的亲笔函:“本日派机来沈,请明日回京行动仍以不告人为宜 ”27日下午三时半,张公权秘密抵达南京,五时就拜访了他的至交张群,知道蒋介石已决心改组政府,调他任中央银行总裁是重要的一步翌日,蒋介石亲自召见张公权,说明认命他的原委,并透露出对宋子文和现任总裁贝淞荪的不满情绪:“当贝淞荪兄接任中央银行总裁时,还有560万两黄金,加上外汇共8亿美金现只留下黄金260万两,总共才有美金4亿元,已经减少了一半”;“ 淞荪兄接任时,我曾嘱其将黄金、外汇数目,时常报告去年初尚未大减7月后,外汇骤见减少10月底,黄金与外汇总值减至美金5亿元左右而黄金市价跳跃上升,外汇亦随之飞涨,以至一度停售外汇可不久,贝又与宋子文同来,请求批准大量抛售黄金既然现在想抛售黄金,又何必当初中止出售外汇呢”;“我决定阻止他们,一个月内,将改组政府,召开全会,我异常忙碌,对于金融事,极不放心,所以决定先发表你为中央银行总裁 ”张公权是一个聪明人,既然不能不上任,就必须向蒋争取最有利的条件,以扫除可能的障碍,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他试探地问道:“余向与党部毫无关系,深恐不能取得党方合作,办事难免捉襟见肘,至为忧虑 ”蒋介石对此早有准备,马上表态:“如中央银行改组,宋院长必提出辞职,我只好自兼院长” ,另外, “党方上级干部毫无问题,会全力支持你 ”对于宋子文的出局,张公权是极为满意的由于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他始终对宋子文心存芥蒂中国银行是他的基础,但宋上任后,立即凭借手中权力,迫使中国银行在增资时接受官股,宋子文借机抢到董事长职位,在中国银行安插私人,最终把张公权排挤了出去这是张公权一直对宋子文耿耿于怀的原因当然任命张公权,是蒋介石利用矛盾,藉张公权牵制宋氏势力无限扩张的重要手段宋子文此时还蒙在鼓里2月28日下午六时,蒋介石向他吹风:“明日立法院开会,你肯定会受到攻击,是不是可以不出席” 宋答:“身为行政院长,我如不敢面对,只好辞职 ”晚九时,蒋再约宋: “明天的立法院会议,你还是不要出席了,我允许你辞职 ”90 岁时的张公权3月1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及最高国防会议,宋子文被迫辞去行政院长,由蒋兼任,张群任副院长,同时正式决定张公权任中央银行总裁在就职仪式上,张公权并没有多说话,只是由贝淞荪引荐给央行高层职员,在简单介绍中,贝极尽推崇之意,称张为金融界老前辈,是他的老上司。
实际上,贝也不用更多介绍,张公权从1935年起一直挂名中央银行副总裁,虽没有到任,但职务一直被保留,不认识他的人是不多的张公权能够被蒋看重,与他个人的实力是分不开的在他长期经营中国银行的过程中,不仅使该行事业如日中天,成为当时信用最好的金融机构,而且成功笼络了一批财政金融界实力派蒋在经济上的主要靠山是江浙财阀,其主要领导人为陈光甫和李馥荪,而张与他们关系向来密切,陈光甫更是他的终身至交孔祥熙、宋子文主政行政院时,在金融界领导层安排了不少留美学生,引起早期主持兴办中国金融业的留日学生群体不满蒋要除掉宋子文的班底,就必须擢用留日代表人物张公权、李馥荪、钱新之、吴鼎昌、周作民等都是留日学生出身,张是这一集团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这是蒋介石组织经济班子不能不考虑的蒋介石将张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与张公权曾对蒋的帮助不无关系早在蒋介石建立南京政权前后,张正以中国银行副总裁名义主持上海行务,1928年正式就任中国银行总裁,在蒋最困难的时候资助过他两人第一次见面是1927年6月张母去世时,蒋曾以“谦卑礼下的风格和爱人的情操” 到张宅吊丧,尽管张当时意识到“ 一定是在财政方面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 ,但仍然十分感激。
1936年,他应蒋之邀,就任铁道部长,后又转任交通部长,在蒋介石看来“布置有序,举止得当,业绩显赫”张公权的出任与张群组阁也有很大关系张群是政学系的中坚,而张公权与政学系的渊源很深1976年一位记者问他:“先生为什么进入金融界,成为中国最著名的银行家” 他回答说:“ 梁任公先生当币制局总裁时,他的好友当中国银行总裁,他来问我,是否愿到上海中国银行当副经理,我随即答应,并旋即到任 ”可见,张公权的金融事业是由立宪派领袖梁启超引入门的,此后他凭此关系先入研究系,后转政学系,与政学系初期主要人物黄郛和杨永泰、后期主要人物张群和熊式辉等人均过从密切此次,蒋介石决意换马,由张群取代宋子文,自然在张群的力荐下,张公权就呼之欲出了张公权的出任还有一个微妙的因素,这就是他的二兄张君劢此时张君劢为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长期处于国共之间的“中间力量” 中他的政治影响要比张公权大得多,是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 旧政协 中“宪草” 的执笔者,在民盟中地位较高,号称“ 民国宪法之父 ”蒋介石要改组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民盟无望参加的情况下,急需民社党和青年党作“民主” 陪衬这样,重用张公权就成为蒋介石拉拢张君劢入伙的一着棋。
后来的情况说明,蒋介石的这张牌打出了效果张公权多次充当蒋介石与张君劢的联络者,极力劝说张君劢合流,最终使张君劢脱离民主阵营,背叛了民主同盟的立场,被周恩来称为“在关键时刻出卖了朋友 ”张公权在经济上是一个颇为自负的人,对于自己作为央行总裁的工作能力,他是从不怀疑的与其前任贝淞荪相比,他有更能发挥才能的条件贝淞荪一切得听从于更谙此道的宋子文的指挥,而张群在金融上是外行,一切得听他的张公权知道,蒋介石委以重任,是让他看好“钱袋子” ,用好“钱袋子”,扩充“钱袋子”,而当务之急是保住 “钱袋子”,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抑制通货膨胀,使国库中的钱不至丧失殆尽可他却没有其前任所拥有的经济条件,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经过宋子文、贝淞荪一年的挥霍,中央银行的外汇与黄金已经消耗了50%左右,现在只有4亿多美元,这就是他稳定币值可以动用的全部资本宋子文虽耗费了大量黄金、外汇和物资,却弥补了一部分赤字,延缓了通货膨胀速度,可张公权手中没有足够的黄金、外汇储备,用什么来弥补赤字呢?他很清楚,如果没有预算平衡、获得外援、军事顺利,他的任务必告失败而这三条恰恰不是他所能说了算的,因此“思之几于寝食不安 ”1963 年 4 月摄于台湾。
右一张公权,左一张群但张公权还是很快拿出了自己的方案: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减少政府无限制的支出,力争使财政支出减少一半,由财政部负担一半赤字:由中央银行发行公债,吸收储蓄,负担另一半赤字在蒋介石的催逼和国人的关注中,张公权先后打出三张牌,第一张牌是发行公债,第二张牌是调整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张牌是加强金融管理张公权是很热衷于发行公债的,认为这是弥补财政赤字甚至聚敛财富的最好办法在此之前,国民党政府超出预算的支出,一般都由行政院向财政部发出紧急支付命令,再由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开发一张紧急国库支付通知书,由中央银行先垫付,年终结算时再由财政部开出一张国库证结帐财政收支不足的部分,中央银行通过大量印发钞票来补充张上任后强烈批评了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主张以公债代替国库证当然,他考虑到发行公债的保本保值问题,想在这一问题上搞一点新花样,提出了一个发行美金库券和美金公债的办法他的如意算盘是:以美金库券吸收市面游资,回笼货币,以美金公债吸收外汇资金1947年4月1日,他打出了发行公债牌:美金库券发行额为美金3亿元,按照中央银行牌价,用法币折合美金购买,还本期3年,每半年还本付息一次,年息二分;还本付息时,按照当时美金牌价付给法币;美金公债发行额为1亿元,须用美金美钞或其他外币存款,外币现钞以及黄金折合购买,还本期为10年,每年还本付息一次,年息6厘,一律以外汇结算本息。
对于各界是否踊跃认购,张公权心里并没有绝对信心,在公债基金监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他不无忧虑地说:“此次发行公债实为一大试金石,由此可以测验人民对国家债券是否信任 ”但他也心存幻想公债库券先由各家金融机构吃下,再把一部分转到市场,按过去情况,银行认购公债是有利可图的,如果再允许公债库券作为银行准备金,那他们可能会乐于认购如果各家银行能够认购,市民自然会追风而至为此,他成立了募销委员会,聘请金融业及社会各方头面人物担任委员,并在基金监理会及募销委员会中安排1/3左右的金融界代表为了扩大社会影响,他还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为宣传,如不断进行广播与文字宣传,印刷彩色标,在电影院放映幻灯片,组织学生进行街头宣传,举行各种招待会、游园会等,一时闹得声势很大但金融界和市民的冷淡反应却出乎他意料由于战场上的不断失利和恶性通货膨胀,币值迅速下跌,各界对公债库券完全失去信心,尽管用了“美金” 这个装饰词,但由于过去多次失信,金融业感觉无利可图,反而要承担很大风险,因而很不热心,即使被迫认购,也要与张公权讨价还价在美金公债实销的2355万美元中,中国银行迫于张公权的特殊身份认购了1000万,但最后张公权不得不答应的条件是:在中国银行外汇头寸紧张时,可用美金公债按七折向中央银行作抵 ,订立透支契约;各地推销美金公债所收外汇资金,均须存入纽约或伦敦的中国银行;中央银行在国外存款增加,应加拨一部分存入中国银行。
从张公权许诺的这个条件看,所谓认购公债,实际上等于以空对空,转了一笔帐,自欺欺人而已这一招不行,8月17日,张公权打出了第二张牌,出台了新外汇管理办法:在官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