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类错合矫治.ppt
68页Angle二类错合畸形的矫治 (前牙深覆合、深覆盖的矫治),Angle二类错合是指磨牙与尖牙关系为 远中错合,可分为二类一分类错合 (表现为 前牙深覆盖) 与二类二分类错合 (表现为前 牙深覆合)约占错合畸形的17.29%一、Angle Ⅱ类1分类错合的矫治 (前牙深覆盖)㈠ 类型Ⅰ°深覆盖 3~5mmⅡ°深覆盖 5~7mmⅢ°深覆盖 7mm以上,1. 牙型,上下颌骨位置及其与颅面关系正常上牙弓前突 (上切牙唇倾)下前牙舌移位磨牙中性或远中尖对尖关系,2. 功能型,上颌骨及牙弓位置正常下颌功能性后缩磨牙远中关系,3. 骨型,上颌骨前突下颌骨发育不足上颌前突伴下颌发育不足磨牙远中关系前牙中度或重度深覆盖,㈡ 病因1. 口腔不良习惯 2. 替牙或萌牙期局部障碍,吮拇、咬下唇、添上前牙、口呼吸下切牙先天缺失上前牙区多生牙上颌乳磨牙早失,恒磨牙前移牙齿萌出顺序异常,3. 乳牙合远中阶梯 4. 全身发育与营养障碍上颌骨狭窄,下颌发育不良 5. 遗传因素 骨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㈢ 诊断1. 上颌前突⑴ 磨牙多为远中关系⑵ 上前牙唇倾、上牙弓前突U1-SN,U1-NA角,上中切牙凸距大于正常,⑶ 上颌骨前突,下颌位置正常SNA、ANB角大于正常,SNB角正常Ptm-ANS距大于正常 ⑷ 前牙深覆盖 (常伴有深覆合) ⑸ 可伴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唇前突 鼻唇角<90°上唇突点位于E线 (美容线)之前,2. 下颌后缩⑴ 面下1/3过短,颏部后缩⑵ 下颌长度不足或下颌后退,上颌位置正常SNB、SND角过小,ANB角大于正常,SL值小于正常,SNA角及Ptm-SNA距正常。
⑶ 磨牙远中关系⑷ 前牙深覆盖伴深覆合⑸ 下唇外翻,颏唇沟深,颏部较小,3. 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⑴ 上颌前突、下颌后缩SNA角过大,SNB角过小,ANB角明显增大,上唇突点位于E线之前,下唇突点位于E线之后⑵ 磨牙远中关系⑶ 前牙重度深覆盖伴深覆合⑷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㈣ 治疗先去除病因(如纠正口腔不良习惯),而后矫治替牙期前牙深覆盖矫治,矫治目标: 抑制上颌骨发育; 内收上颌切牙; 促进下颌骨生长; 使下颌向前移位; 使上下颌矢状方向关系协调(减小前牙覆盖); 使上下颌横向关系协调(扩弓矫治); 不解决牙弓内间隙问题;,1. 前庭盾,作用机理: 内收上前牙 纠正口呼吸 促进牙弓宽度发育 唇肌训练,1.前庭盾,适应症: 替牙期(8-10岁为宜) 上前牙唇倾,下切牙舌倾 有牙弓狭窄或尖形牙弓 唇肌松弛,颊肌张力过大 有口呼吸,咬唇及吮指习惯(无鼻腔阻塞) 无明显上颌骨前突,1.前庭盾,应用要点: 在下颌前伸至切压对刃关系位置上合架 前庭盾远端至第一磨牙远中,距前磨牙与磨牙颊面2-4mm 前牙区与上颌切牙紧贴 塑料厚度2.5mm,边缘应让开唇颊系带 进行唇肌训练(牵引环),2. 口外弓+头帽 牵引上颌向后,作用机理: 内收上前牙 抑制上颌骨向前生长 垂直向控制磨牙 推磨牙向远中,纠正磨牙远中关系,2. 口外弓+头帽 牵引上颌向后,适应症: 替牙期或恒牙初期(第二磨牙萌出前) 上颌骨前突 上前牙唇倾 上颌磨牙近中移位,磨牙远中关系,2. 口外弓+头帽 牵引上颌向后,应用要点: 上颌口外弓 仅上颌第一磨牙粘固带环,余牙不贴托槽 内弓抵于上颌切牙唇面牙颈部1/3区域加力 口外牵引力200-300克/侧 头帽(高位牵引)或颈带(低位牵引) 戴用12-14小时/天,3. 肌激动器 (Activator),作用机理: 促进下颌向前生长 促进下颌向前移位 (髁突改建) 促进下切牙唇倾 内收上切牙 推上颌牙弓向后,抑制其向前生长 促使下颌顺时针旋转,下颌角增大,3. 肌激动器 (Activator),适应症: 替牙后期或恒牙初期,生长发育高峰期(9-13岁) 下颌后缩(功能型) 有前牙深覆合(低角型) 有上前牙唇倾与下切牙舌倾 有轻度上颌骨前突(配合用口外弓) 无严重牙列拥挤,4. 肌激动器 (Activator),应用要点: 进行咬合重建,上合架 下颌前伸与垂直打开度的确定 制作诱导丝(唇弓),0.9mm不锈钢丝 牙齿诱导面的调磨 下切牙唇倾度的控制 戴用时间:12-14小时/天,4-6周复诊一次 治疗结束后保持6-12个月 配合使用口外弓效果更佳,4.平面导板与斜面导板,作用机理: 压低下前牙,升高后牙 使下颌向前移位 促进下颌长度生长 (髁状突改建) 使下颌顺时针旋转,颏点后移 使下切牙唇倾配合使用唇弓可内收前牙,4.平面导板与斜面导板,适应症: 替牙期或恒牙初期 下颌后缩(功能型)或发育不足 前牙深覆合(低角型) 上前牙唇倾或下切牙舌倾 牙齿排列较整齐,4.平面导板与斜面导板,应用要点: 进行咬合重建,上合架 下颌前伸度(可分次逐步增加) 下颌垂直打开度(后牙离开2mm) 下切牙应与导板均匀接触 防止下切牙唇倾过度 全天 戴用,4周复诊一次 矫治结束后可继续用平面或斜面导板保持,5.功能调节器 (Frankel Ⅱ型),作用机理: 抑制上颌后牙向前移位 内收上前牙、唇移下前牙 促进下颌体及升枝增长,使下颌延长 促进上下前后牙槽高度增加 改善面下部软组织侧貌(唇颊肌功能调节) 上下颌牙弓与基骨增宽 下颌向前调位 (髁突生长、前伸肌群张力增加),5.功能调节器 (Frankel Ⅱ型),适应症: 替牙期或恒牙初期,生长发育高峰期(8-12岁) 下颌后缩(功能型)或发育不足 有前牙深覆合(低角型) 有上前牙唇倾与下切牙舌倾 有牙弓狭窄,5.功能调节器 (Frankel Ⅱ型),应用要点: 制取印模(牙列、牙槽、前庭区) 重建咬合:下颌分次前移,3 mm/次,垂直打开2 mm戴用时间:12-14小时/天,4-6周复诊一次治疗结束后保持6-12个月,6. Herbst固定矫治器,作用机理: 上切牙及磨牙远中移动 下切牙及磨牙近中移动 抑制上颌骨生长 使下颌长度增加、下颌前移 (髁状突生长) 使下面高度生长增加 促进TMJ改建(髁状突、关节窝),6. Herbst固定矫治器,适应症: 替牙后期或恒牙初期,生长发育高峰期(9-13岁) 下颌后缩(功能型) 有前牙深覆合(低角型) 有上前牙唇倾与下切牙舌倾 有轻度上颌骨前突,6. Herbst固定矫治器,应用要点:咬合重建,切牙对刃或浅覆盖,上合架下颌前伸与垂直打开度的确定上下颌 4、6 粘固带环或全冠上颌6-6间置腭杠,4-6间舌侧连接体不影响张闭口运动治疗结束后保持6-12个月,7. 下颌唇档,作用机理: 纠正咬下唇习惯 下颌磨牙远中直立 下切牙唇移、牙弓长度增加,覆盖减小 下颌前磨牙与磨牙颊移,牙弓增宽 下唇及颏软组织形态改变,7. 下颌唇档,适应症: 替牙期或恒牙初期(下颌7 7未萌出) 下颌6 6有近中移位或倾斜 下颌切牙内倾或直立 下牙列轻度拥挤(拥挤度<4mm) 有下牙弓狭窄 有咬下唇习惯 牙槽基骨发育良好,7. 下颌唇档,应用要点: 下颌6 6上安放带环(附双颊管) 直径0.9mm不锈钢丝弯制,游离端插入粗圆管(颊部距前磨牙颊面2mm),弯制调节曲 下颌3-3唇侧唇屏(距切牙唇面2mm,位于下颌切牙龈1/3至龈缘下2mm处) 全天戴用并及时调节唇挡,8. 翼外肌功能训练,作用机理:下颌前伸训练→前伸肌肉功能增强 → 下颌向前调位 促进下颌生长 适应症: 替牙期或恒牙初期,生长发育高峰期(8-12岁) 下颌后缩(功能型)或发育不足 翼外肌功能不足,恒牙期前牙深覆盖矫治(牙型)矫治目标,解除拥挤、排齐牙列减小前牙覆合减小前牙覆盖矫正后牙远中关系,1. 快速扩弓矫治,适应症: 替牙期或恒牙初期牙弓狭窄; 后牙牙根发育2/3以上; 无明显牙列拥挤; 前牙轻度深覆盖(覆盖<5mm); 基骨发育良好; 颊肌张力不大; 矫治方法:扩弓螺旋器牙弓快速扩大,1. 快速扩弓矫治 应用要点:上颌6 6与4 4(或Ⅳ Ⅳ)安放带环了解乳牙根吸收与恒牙根发育情况保证焊接牢固与螺旋器加力可靠加力:旋转90度/次,2次/天及时观察腭中缝打开与后牙颊移情况扩弓后应固定保持3-6个月,,2.常规扩弓矫治,适应症: 恒牙期牙弓狭窄; 无明显牙列拥挤; 前牙轻度深覆盖(覆盖<5mm); 有牙弓形态异常; 后牙覆盖小、舌倾(磨牙颊移为主); 矫治方法: Quad-Helix扩弓器,2.常规扩弓矫治,应用要点: 上颌6 6带环、舌侧水平套管、直径0.8mm钢丝; 加力:牙弓前后段协调; 扩弓后保持3个月;,3.拔牙矫治目的:,解除拥挤为内收上前牙提供间隙为矫正磨牙关系提供间隙为矫正深覆合提供间隙,适应证:,有牙弓前突,上切牙唇倾; 有牙弓拥挤(拥挤度>5mm); 伴有切牙中线明显偏斜(>2mm); 磨牙关系异常(远中尖对尖); 高角病例有开合趋势;,拔牙原则:,尽量拔除病牙; 尽量拔除对功能影响较小的牙; 拔牙应能增进美观或不影响美观; 能简化治疗,缩短疗程;,拔牙模式:① 拔除上下颌4 4 (上颌强支抗、下颌弱支抗)② 拔除上颌4 4与下颌5 5 (利于磨牙关系的矫正)③ 拔除上颌4 4 (下颌正常,建立尖牙中性关系和磨牙完全远中关系)④ 拔除上颌4 4 及一个下切牙 (下牙量较大时)⑤ 拔除上颌7 7 (6 6远中移动,上颌8 8牙胚发育正常,下颌正常),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决定因素:,牙弓拥挤度; 上下牙弓位置关系(突度、宽度、高度); 上下颌骨间关系; 面型类型; 软组织侧貌治疗前后分析预测; 上下切牙唇倾度; 颌面部生长潜力; 牙齿发育阶段;,拔牙注意事项:,尽可能对称性拔牙,不提倡单侧拔牙; 考虑上下切牙中线问题; 支抗设计:强支抗 (口外弓、“J”钩、腭托,唇挡)弱支抗 (颌内牵引,颌间牵引) 不能通过拔牙解决颌骨关系异常(掩饰性治疗); 建立尖牙Ⅰ类关系的重要性;,矫治步骤:,解除拥挤、排齐牙列整平牙弓 (减小前牙覆合)远移上颌尖牙 建立尖牙Ⅰ类关系内收上切牙 (减小前牙覆盖)近移下颌磨牙建立Ⅰ类关系 (下颌拔牙时),减小前牙覆盖:,远移上颌尖牙,唇移下前牙;整平牙弓、减小前牙覆合;内收上颌切牙 (倾斜移动、整体移动、倾斜+转矩);,矫正后牙关系:,拔除上颌7 7,推上颌6 6远移,建立磨牙中性关系拔除下颌5 5,近移下颌磨牙,建立磨牙中性关系拔除上颌4 4,近移上颌后牙,建立磨牙完全远中关系,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矫治 诊断:,上颌骨前突、上颌骨长度过大下颌骨后缩、下颌骨长度不足上颌骨前突伴下颌骨发育不足,矫 治:,正颌外科手术+正畸上颌LefortⅠ型截骨上颌骨前段截骨下颌升枝矢状截骨下颌骨体部截骨颏成形术,二、AngleⅡ类2分类错合的矫治(前牙深覆合)㈠ 类型分度:Ⅰ°深覆合 上切牙牙冠覆盖下切牙牙冠1/3~1/2;Ⅱ°深覆合 上切牙牙冠覆盖下切牙牙冠1/2~2/3;Ⅲ°深覆合 上切牙牙冠覆盖下切牙牙冠超过2/3;,分型:Ⅰ型:前段高度正常,后段高度不足;Ⅱ型:前段高度过高,后段高度正常;Ⅲ型:前段高度过高,后段高度不足;,㈡ 病因1. 遗传因素;2. 颌骨发育异常,下颌骨向前上旋转;3. 咀嚼肌张力过大,紧咬牙,夜磨牙;4. 多数后牙缺失,后牙槽高度降低;5. 下前牙缺失,下前牙过度萌出;6. 后牙锁合,垂直距离过低;7. 上下切牙内倾,切牙过度萌出;,㈢ 诊断1. 上下前牙内倾、覆盖小;2. 前牙深覆合(Ⅱ度以上);3. 伴前牙拥挤(下前牙拥挤更明显);4. 磨牙远中关系;5. Spee曲线过陡,补偿曲线呈反向弧形;6. 面下1/3距离过低、下唇外翻,下颌及颏部后缩;7. 髁状突后移位;,㈣ 治疗1. 原则① 升高后牙,压低前牙,唇倾切牙;② 先矫治上颌,后矫治下颌;③ 先排齐整平,后矫正磨牙关系;④ 拔牙应慎重;,2. 方法① 前牙平导板,斜导板② Begg矫正技术 磨牙后倾曲打开咬合③ 方丝弓矫治技术,摇椅弓整平牙弓,唇展切牙多用弓压低切牙磨牙后倾曲前牙区“T”形曲、水平曲“J”钩+高位牵引前牙压低附弓,3. 步骤:,唇展排齐上前牙,整平上牙弓唇展排齐下前牙,整平下牙弓矫正磨牙关系建立尖窝广泛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