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五个机制 提升国际税收管理水平.doc
6页构建五个机制提升国际税收管理水平襄樊市国稅局近年来,我们以总局确定的“完善体制机制,实施专业管理,监 控国际税源,有效防范避税,优化税收服务”的国际税收工作任务和 要求,从构建宣传培训机制、优化工作运行机制、探索信息管税机制、 完善专业化管理机制和加强绩效考核机制入手,大力实施科学化、精 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全市国际税收管理工作长足发展 2009年共组织入库涉外税收154444万元,比上年增收7751万元, 占全市国税收入的四分之一,反避税、非居民企业税收和税收情报交 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多次受到省局通报表彰一、构建宣传培训机制,营造国际税收管理的和谐性(一)注重税收政策宣传培训的系统性我们首先在内部加强国际税收政策培训,采取“选送自培”岗培”等方式,开展 关联申报、特别纳税调整管理和非居民稅收管理等业务培训先后 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人次,仅2009年就组织培训专业管理人员70 多人次通过系统性培训,使国际税收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 明显提高,为开展国际税收工作奠定了基础南漳某木材公司从德国 某公司购进成套先进设备,德方派专人安装调试从表面上看,购进 机器设备属于贸易项下对外支付,不负有纳税义务,但合同中提到外 方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木材公司负担70万欧元的劳务费。
通过分 析,我们确认为应稅项目,依法将22万元非居民所得稅扣缴入库二)注重税收政策宣传培训的社会性我们通过襄樊人民广播电台“政府行风热线”栏目,直播了《非居民企业稅收管理政策解答》;组织“千名税干大走访"活动,向3000多户纳税人送国际税收政策;通过市政府“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对企业法人、财务老总、办税 人员以及市民宣讲国际税收知识;向党政机关领导、人大代表和纳税 人发放相关资料5000余册通过广泛的税法宣传活动,争取到了社 会各界对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三)注重税收政策宣传培训的互动性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 和通讯技术,将企业的办税人员、财务主管人员和具体从事国际税收 的管理人员,建立起“税收政策宣传群”、“税务工作事项飞信群”, 让企业办税人员直接向税收管理人员咨询税收政策和疑难问题,增强 了税收工作的时效性、互动性、和谐性二、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国际税收工作的规范性(一) 完善工作制度我们先后制定了《襄樊市国税局基层国际 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规程》、《襄樊市国税局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办法(试行)》、《襄樊市非居民企业税收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将国际税收业务按工作内容、业务流程、工作规程、工作报告、工作 标准、质量考核、表证单书等予以明确统一,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
二) 优化业务流程我们将国际税收业务按工作流程的要求进 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融合到岗责体系之中,与信息化 手段有机结合,并用强有力的监控考评手段作支持,从而保证了国际 税收管理工作高效运转三)实施跟踪管理在日常征管工作中,我们将有关联交易关 系、重点嫌疑户、税收收入大户、已作特别纳税调整企业和房地产、 汽车行业等作为重点跟踪对象,实施跟踪管理如对某粮油公司实施 跟踪监管后,2009年该公司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分别比上年增长 331. 14%和 21. 68%三、探索信息管税机制,力求国际税收管理的科学性(一) 规范信息采集内容一是注重基础信息收集抓好税务登 记、税种认定、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界定、外出经营管理、注销清 算等税源基础信息收集;二是加强动态信息采集有针对性地采集企 业经营信息、财务信息、交易价格、第三方信息、关联交易信息,为 税收情报交换、扣除项目管理等工作打好基础三是搭建税收信息库 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价格和利润信息以及互联网上公布的相关信 息进行收集归类,搭建税收基础信息库通过信息采集和信息库建设, 使我们的税收情报交换工作效能有了明显提高2009年我们共向省 局上报涉及3个国家共计20份的自动税收情报,情报数据质量在年 度考核中多次得到省局通报表彰。
二) 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针对非居 民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税收突发性强,税源跨国(境)流动性大、隐蔽 性高的特点,指定专人在互联网、报纸杂志、各类广告及相关媒体, 收集企业开工建设、企业进口大型设备安装、外籍人员来樊讲座、外 教、外国演艺团体来樊演出等信息,分类录入《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 信息类台账》,同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部门信息 共享,为做好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三)加强信息互动沟通我们通过“互动平台”发布信息、 下达任务、反馈情况,确保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信息交流反馈及时,增 强了信息化管税的效果2009年,共发布各类信息200多条,下达 工作任务30多项,反馈情况100多种强化信息运用分析我们通过对信息情况的整理和分析, 在全市发布了涉外企业税负预警值和预警指标加强了对关联企业之 间交易和转让定价税收调整结案企业的后续管理,监控已结案企业是 否有再次利用转让定价避税行为同时建立了涉外稅收评估分析模 型运用这些分析方法开展纳税评估,2009年增加涉外税收4000多 万兀四、完善专业化管理机制,增强国际税收管理的针对性(-)组织结构专业化我们从市局到各县(市)区局都成立了 由一把手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国际税收管理领导 小组。
抽选了 7名从事国际税收的业务骨干组成反避税工作专班,由 市局集中调配使用,解决了骨干缺乏难题同时,在各县(市)区局 税政、税源管理和服务大厅设置专岗专人,形成了专业化的管理组织 体系二)管理机构专业化根据涉外企业类型多,地域分布相对集 中的特点,我们将管理主体由以前税政部门牵头、各分局分别管理, 转变为税政业务指导,城区分局集中管理的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跑、多次找、重复跑、多头管、多头报"的问题我市一家 食品公司,生产经营地址在襄阳区火牌镇,原来该公司办一件涉税事 项,需要跑75公里,足足半天才能办妥,实施专业化管理后,只需 一刻钟就能到达城区,最多30分钟就能办结所有涉税事宜,大大方 便了纳税人三)管理规程专业化我们制定了《基层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 工作规程》,对涉及到国际税收的各个环节和所得税管理、涉外审计、 对外支付管理、税收协定、情报交换、反避税、纳税服务等内容都进 行了具体规定,解决了基层税务机关在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 的“管什么、怎么管、管不好怎么办”问题管理方式专业化通过整合管理资源,重组管理对象, 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过程监控,严格工作考核,形成了管理职责分工. 管理技能、管理规程和管理手段的专业化,增强了管理功能,提高了 管理效率,为国际税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注重国际税收管理的实效性我们根据省局国际税收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襄 樊市国税局国际税收工作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对国际税收管理的各 项工作的标准、内容逐一指标量化,建立了国际税收管理工作考核机 制,使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呈现出“事事有着落、层层有人管、级级抓 落实”的管理新格局1、建立考核体系我们根据国际税收管理职能,按照绩效管理 目标要求,本着科学分类、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将三大项(反 避税、非居民企业管理、情报交换)16个岗位进行归类对每个岗 位的工作职责、绩效标准进行细化共细化82项岗责、158项绩效 标准,形成人有其岗、岗赋绩效、人尽其责、人有事干、事有人管的 良好工作氛围2、 量化考核指标一是量化专业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根 据省局确定的国际税收工作目标,按项目、按岗位、按时段进行绩效 考核,设基本分值80分二是量化共同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设基 本分值20分三是量化一次性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只计算加、扣分, 不设基本分值基本实现了 “三个覆盖”,即覆盖包括国际税收征管 业务所有工作项目,覆盖领导层、中层和一般干部在内的所有人员, 覆盖包括决策、实施、落实和督办在内的所有工作环节。
3、 创新考核办法一是过程监控对国际税收管理重点项目下 达《重点绩效考核任务通知书》,严格规定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完 成时限,时时监控项目进度二是捆绑考评通过互动平台将各项工 作任务下达、发布,工作进程及结果在内网公示,实行承办人一科长 —分管领导捆绑考核,责任连带三是人机结合采取运用CTAIS 系统、金税工程、互动工作平台、税收数据质量管理系统、税收执法 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与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税收任务、征管“六率”、 税收执法、情报交换、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反避税等工作实行全方 位考核,初步形成了岗位职责明确、执法程序规范、监督考核严格、 过错追究到位的绩效管理机制二0-0年四月十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