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学发展建好示范院校.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78053669
  • 上传时间:2022-04-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学发展建好示范院校2006年12月27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6年度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是国家教育部、财政 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战略决策和重要举措,旨在通过重点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带动 全国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荣获省级示范院校,对我院的学生意义尤为重大,示范性院 校建设将使我们的学生站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学院专业教师水平的提高、实习实训 条件的改善、校企合作渠道的不断拓展、工学结合模式的逐渐深入、就业空间的拓宽 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提高将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 空间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示范院校建设坚持以地方经济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将就业 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第一指标,加强“双师”结构师资团队建设,创造优良的院内 外教学实训条件,实行全面二级管理,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及非学 历职业培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促进全面内涵建设,实现了快速、稳定 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培育了丸批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获得社会认可度和美誉 度。

      我院在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高职教育办学理念、与知名大企业深度融合、培 养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的技能英才等方面成为全省高职的典范,带动河北省高职院校 健康发展,支援内地高职教育,辐射示范全省高职院校,成为中国高职教育在全国交 流与合作的窗口和平台,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探索了成功经验在今后几年时间里, 会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实施校企合作战略,构建适应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机 电、旅游、商贸、软件等特色专业群;通过示范项目建设,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造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让我们以昂扬的姿态、 百倍的努力、坚定的信心迎接新的历史的挑战,确保实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丸目标,用实际行动向国家、向社会、向人民、向高职教育、也向我们自身提交一份优 异的答卷!示范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3年取得4个翻番作者:谢洋本报讯“一千个参会名额在60个小 时内就被’秒杀’完毕,这种状态在我国 各类教育学术性研讨会上很难看到,只有 在炒股票的讲座上才看得到! ” 11月26 日,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 果展示会新闻发布会上,主持人马树超教 授谈到近年来高职示范校建设所取得的 长足发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从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 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 经过3年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无论 是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学生的 就业质量都取得了显著进步马树超介绍 说,短短3年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 建设就实现了 4个翻番第一,和示范院校有合作协议的企业 数翻番,由1. 2万个增长到2. 4万个, 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在整个高职教育改 革中的旗帜作用第二,示范院校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 职老师数及其任课数翻番,兼职老师由原 来的1. 35万人增长到2. 6万人,其任 课数从140万课时增长到207万课时这 标志着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正在优化, “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迈出了实质 性步伐第三,示范院校为企业的研发科技服 务翻番,整个研发科技服务的资金总量从 2. 7亿元增长到6. 7亿元,高职院校的 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第四,示范院校对口支援的地区数和 院校数都实现了翻番示范院校对口支援 的地区数由示范校建设前的247个增长 到目前的495个,对口支援的学校数从 460个增长到920个这对实现跨区域优 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地区间 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 略意义。

      来 源:中国青年报2009-1 1-30示范院校建设政策性瓶颈及解决策略作者:王良青目前,全国百所示范院校“三年期” 建设即将陆续开始接受国家教育部验收 评估示范院校“三年期”建设在办学理 念的凝练、课程建设与改革、专业改革与 建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 校企合作的推进、“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的培养、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服务区域经 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作出了 艰辛的探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无 疑示范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211 ”对中 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示范院校建设仍存在教师“进口” 来源单一、教师职称评价体系难以体现高 职教育的特点、招生制度不合理等政策性 瓶颈需要加以解决这就要求示范院校必 须在政策层面上有所突破,才能发挥示范 院校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个中国高职教育 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一、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性瓶颈示范院校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头羊,引 领职业教育初步实现了从计划培养向市 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 转变,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初步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高 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然而,高职教育发 展仍存在着许多现实的政策性瓶颈1. 教师“进口”来源单一,职称评价 体系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1 )新老教师的结构组成呈现“学 科性”特点从教师的来源看,高职院校 经过大规模的扩张,招聘了大量的年轻教 师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本科院校毕业的 研究生,而这些研究生的教育背景,基本 上是在“学科性”教育体系下培养的,也 就是说,这部分教师本身没有按照职业教 育以“职业性”为特点的教学要求进行培 养,在一段时间内他们的思维方式很难脱 离“学科性”的窠臼,虽然经过培训被贴 上了 “职业性”的标签,但要能真正适应 职业教育还需要一个过程老教师的“知 识型、学科性”的烙印就更明显了2 )现有的高职教师职称评价制度 不适应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职称作为 对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评审标准 对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院 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仍然沿用普通高等教 育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主要依照论文的 发表和著作的出版来评定,忽视了高职教 育的规律高职院校教师一方面要按照职 业教育的要求去教学,另一方面为了个人 的发展却不得不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要 求,拼命为论文的发表和著作的出版而奔 波。

      2. 招生制度不合理目前,高考招生基本上是按照本科提 前批一本科一批一本科二批一本科三批 —高职高专批顺序录取的由于历史的原 因,在人们的观念中对高职是歧视的,而 高考招生制度本身就默认这种歧视,这从 事实上起到了负面的引导作用近几年, 虽然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示范 院校建设大大强化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 位,但并没有完全改变高职学生就是“低 等生”教育的现状既然职业教育是高等 教育一种类型的教育,就应该有职业教育 中的“北大”、“清华”,甚至“哈佛”、“牛 津”,一流的教育也应该包括职业教育, 如果没有一流的学生,就很难有一流的教 育,即使标榜是一流的,也很难得到社会 认同因此,目前的招生制度从长远看势 必会制约高职教育的发展3. “工学结合”难以真正推行(1 ) “工学结合”往往是高职院校 一厢情愿的事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 中,既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起 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 高职院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企业参与 的热情并不高,致使“工学结合”停留在 浅层次上,而没有成为企业自觉的行为 虽然高职院校都以各种形式与企业建立 了合作关系,但除了企业投资兴办的学校 外,企业能够真正做到全程参与办学的还 很少。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仍 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和指导实践教 学的外围层面上,而在专业课程的开发设 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计划安排等教 学核心工作方面,校企合作不够深入2 )建立“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缺 乏依据在教学改革中,“工学结合”教 学体系的缺乏原因在于许多行业还没有 技能人才的岗位标准和人才的体系标准 有些行业只有单一技术标准,有的甚至连 技术标准都不成系统,高职院校在教学改 革中只能自己调查摸索,将技术标准与教 育标准相结合,构建出岗位能力体系作为 开发课程体系的依据,进而开发适合岗位 需要的教学课程高职教育没有建立起适 合行业需要的岗位能力体系、教学体系和 评价体系,造成高职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 实际相脱离的现状4. 办学经费不足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 育转变过程中,有些高职院校的规模成倍 地扩大,但政府的资金投入却十分有限, 大部分办学经费需要自筹,最后导致部分 高职院校负债严重虽然示范院校建设, 有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财政支持,但基本 上是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购买仪器设备,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示范院校财政负担 过重的问题示范院校是高职院校中办学 条件较好的,其他高职院校负担就更加严 重,甚至出现个别高职院校校长为了维持 学校的正常运转到处“化缘”的现象。

      我国高职教育实行“教育事业费以学 生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经费政策, 这一政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 变一方面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社会投入有限据调查,大部分高职 院校主要依靠学费收入来维持运转,学费 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 0 %以上,预算内 教育经费收入还不到总支出的40%尤其 是基建拨款只占基建支出的20%左右, 有些高职院校基建投资几乎全靠自筹为 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只能负债办学,通 过银行贷款来实现扩张据中国社会科学 院2 0 0 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高校扩 招以来,全国高职院校贷款数额估计在 900亿元以上,许多高职院校负债数甚 至达到亿元负债经营违背了 “量入为 出、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不可避免地 牺牲了教职工的待遇并将削弱高职教育 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示范院校进行政策试点,逐步推广至 其它高职院校示范院校建设无疑给中国职业教育带来 深远影响,既然高职教育发展存在政策瓶 颈,可以先在示范院校进行政策改革的试 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再向其他高职院校推 广1. 改变教师的“进口”来源,建立独 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价制度(1 )改变教师的“进口”来源在 教师培养上,改变教师的“进口”主要从 普通本科高校研究生中招聘的现状,由高 育一种类型的教育,就应该有其自身的发 展规律,不仅只有单一的专科“层次”, 还应该有层次较高的本科、硕士、博士, 不应出现教育断层现象。

      目前,从事职业 教育层次较高的本科院校寥寥无几,而拥 有硕士点的学校更是非常稀缺,更不用说 博士点了,导致“科班”出身的职业类教 师太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高职院校教 师自身培养,就可以避免普通本科院校教 师从“学科性”再向“职业性”转型的过 程,这就需要政府从政策上支持发展高层 次的职业教育职院校直接培养既然高职教育是高等教 度同时对有些标准进行修改调整以体现(2 )建立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价 制度高职院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 就必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主 导作用发挥不出来,职业教育的改革、示 范院校建设的各项任务就一定不能圆满 完成目前,由于高职教师职称评价制度 仍沿用普通高等教育教师职称评定的标 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矛盾现象,即高职 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类别不同的 教育,但对教师的职称评价标准却一样 实际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 显区别,即高职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并 重,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普通高等教 育侧重于理论的系统性、学术性因此, 职称评定机构应当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 发,把高职院校教师的学术性与实践性结 合起来,建立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价制 高职教育的特色,如科研方面可不必像普 通高校那样强调学术性,而应体现应用 性。

      2. 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目前,高考本科招生是按照办学水 平、办学实力等把本科分成了几个批次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