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docx
23页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 ) A.学生 B.教师 C. 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2.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3.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C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D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5.教学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6.教育心理学形成于( A )年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D.1879年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A )年 A.1879年 B.1903年 C.1913年 D.1924年8.心理学的缔造者是( B ) A.桑代克 B.冯特 C.斯金纳 D.布鲁纳 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冯特 B桑代克 C.苛勒 D.华生10.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B )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大纲》11.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 B )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 B卡普切列夫 C.列昂节夫 D.鲁宾斯坦12.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并确立了学科体系的是( A )在1903年发表的《教育心理学》 A.桑代克 B冯特 C.华生 D.苛勒13.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B )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A.教学内容 B.教学环境 C.教学媒体 D.教学过程14.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多是以( C )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1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A C E ) A.如何教 B如何管理 C.怎样学 D.怎样评价 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含(ABCDE )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3.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 ABD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管理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认识过程 4.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CD ) A.年龄差异 B.智力差异 C.群体差异 D.个体差异 E.性格差异 5.教学媒体包括(ABCDE ) A.书本 B.录像 c.图片 D.教师 E.计算机网络 6.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涉及( ABCD )方面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资格 E.职业要求 7.教学环境包括(DE ) A.基础条件 B.师生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物质环境 E.社会环境 8.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ACE ) A.课堂自然条件 B.师生关系 C.教学设施 D.上下级关系 E.空间布置 9.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ABDE )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 E.同学关系 10.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ACDE )作用。
A.描述 B.验证 C.解释 D.预测 E.控制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D ) A.蜜蜂采蜜 B.猴子练习攀爬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2.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B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3.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C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4.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进行的分析,这种学习属于( C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5.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A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6.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C )学习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7.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
A.桑代克 B.华生 C.苛勒 D.加涅 8.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A )创立的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C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10.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 B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11.“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A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B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13.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 B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获得 14.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D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15.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 C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1.根据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内涵包括( ACD ) A.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C.学习是反复经验引起的 D.学习是身心成熟的结果 E.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2.学生学习的内容有( ABCDE )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D.道德品质的培养 E健康心理的培养 3.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不同的类型( ABCD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E.行为训练4.我国心理学家一般将学习分为( ACE ) A.知识学习 B.经验学习 C.技能学习 D.动作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ABCE )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 B.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6.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CE ) A.桑代克 R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E.巴甫洛夫7.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提出的基本规律是( ACE )。
A.效果律 B.强化律 C.练习律 D.消退律 E.准备律 8.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AE ) A.获得与消退 B.正强化与负强化 C.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D.惩罚 E.刺激泛化与分化 9.斯金纳将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 AC ) A.应答性行为 B.习得性行为 C.操作性行为 D.强化行为 E.消退行为10.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ABCE ) 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 D.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E.惩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C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2.“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A )的问题A.有结构 B.无结构 C.创造性 D.认知性3.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C)的问题A.创造性 B.认知性 C .有结构 D.无结构4.“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 B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一般性 D.认知性5.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D ) A.无目的的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C.比较 D.发明创造6.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A )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分析问题 D.理解问题7.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B )的过程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8.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 D )的过程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9.寻我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 C )A.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10.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的解决问题方式是(D )A.研究式 B探索式 C.启发式 D.算法式 11.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 B )A.推理式 B.启发式 C.算法式 D.演绎式12.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B ) A 牢记题目内容 B 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3.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