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高中历史 6.4《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新人教版选修2.doc
8页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袁世凯掌权;制造“宋案”和“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发动与失败二次革命是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制的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探究两次复辟帝制帝制活动发生与很快失败的原因史料解读问题探究革命征途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进行反复斗争“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活动;孙中山、梁启超、蔡锷等反复辟活动袁世凯政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独裁、复辟帝制知识比较问题探究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军阀割据局面;“府院之争”;张勋复辟与反复辟活动;孙中山与护法运动“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争夺的控制权;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是应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难点 两次复辟帝制即“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发生及失败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内容主要讲述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的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袁世凯为什么要复辟帝制?革命党人是怎样与之斗争的?二是张勋复辟为什么会很快失败?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明确的主要概念有四个:洪宪帝制、护国运动、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这一课内容教材编排体系清晰,每一子目都呈现对比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分析,说明民主与专制是一项长期的斗争,最终的结论是在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第一目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本目介绍了袁世凯专权和二次革命两个问题能让我们对袁世凯走上复辟之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维护共和制的艰辛斗争 ①袁世凯专权 先简单回忆袁世凯是如何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教师总结,这决定了他必然要对内镇压革命势力,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表面上拥护共和,但暗地做好镇压革命势力的准备,以实现其独裁统治袁世凯的主要做法,先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阅读“历史纵横”材料,思考袁世凯杀害宋教仁的目的是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再次向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接着又免去江西、安徽、广东三个省反对借款的都督职务,并派兵南下镇压 ②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历时一个多月,结果革命党人失败 第二目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袁世凯靠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后,一步步走上了独裁、复辟的道路,为此也有了反对复辟的护国运动 ①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 这一子目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介绍了袁世凯建立起独裁统治 对内方面:第一步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教师指导阅读课文前的一段材料,指出袁世凯第二步靠卑鄙、威胁的手段,当上了正式大总统;第三步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第四步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炮制《中华民国约法》;第五步炮制新的《总统选举法》,取得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对外方面:从课文中“二十一条的签订”的图片,说明袁世凯为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复辟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的“二十一条”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袁世凯为何需要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这是因为在一战期间,日本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逐步实现了独霸的局面便于认识袁世凯是近代史上最大的卖国贼之一 ②袁世凯指使下的复辟活动 国内:授意亲信成立“筹安会”;组织起复辟“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国外:阅读课文中图片“古德诺的《论共和与君主》书影” ,这是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在为其复辟大造舆论。
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袁世凯操纵各省推举“国民代表”进行国体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阅读“学习之窗”中材料,思考“这样的投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吗?有何感想?”袁世凯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从而也把复辟帝制的逆流推到了高潮 ③护国运动 教师先解释起因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高举讨袁大旗,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讨袁,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与袁世凯决裂,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也反对袁世凯称帝,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 蔡锷等策划武力讨袁行动认识“蔡锷将军”,简单介绍他的经历,指出他能顺应历史潮流敢于同复辟逆流斗争的大无畏精神1915年底在云南组织护国军武力讨袁,袁世凯在战场失利、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忧惧中死去 第三目 “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本目介绍了袁世凯死后,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三个问题 ①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指导阅读“袁世凯之后的主要军阀派系”表,袁世凯死后,其北洋军阀公开分裂成直、皖、奉三大派系此外还有西南军阀和晋系阎锡山等,历史出现了非常黑暗的一页 ②张勋复辟 起因:“府院之争”即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依仗日本支持与得到美国支持的总统黎元洪之间矛盾激化。
引导学生分析其实质,实质是日本和美国争夺的控制权府院之争”时,张勋以“调停”为名,率部北上拥戴末代皇帝溥仪复辟介绍张勋其人时,指出其复辟的社会基础是清朝的遗老遗少;张勋自任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史称“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强烈反对,反复辟斗争一是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宣布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共和制度;二是段琪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结果,复辟丑剧12天即告终结,段琪瑞重新掌握实权 ③护法运动 起因:段琪瑞掌权后,对内依然实行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政策,继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南下广州,举起“护法”旗帜,电邀国会议员,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并举兵北伐,但很快失败引导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一是“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二是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三是南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两次反复辟(袁世凯、张勋复辟)、维护共和的斗争重点需要学生掌握是两个问题和四个概念。
两个问题包括:一、袁世凯为什么要复辟帝制?革命党人是怎样与之斗争的?二、张勋复辟为什么会很快失败?四个概念包括:洪宪帝制、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设计方案一 比较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中华民国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比较 具体要求:从政体、最高政府机构、最高统治权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名称政体最高政府机构最高统治权《中华民国约法》共和制—总统制政事堂属于总统《钦定宪法大纲》君主立宪制政府(内阁)辅弼行政属于君主 学习体会:通过比较,能发现《中华民国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无异,总统的权力膨胀到近似于皇权 设计方案二 问题探究讨论 提出问题:护国运动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展开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由教师总结 主要观点:一是成功了,理由是它迫使袁世凯先是取消了帝制,不久袁世凯在忧郁中死去;二是失败了,理由是虽然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但捍卫共和制的任务没有完成,之后又出现了张勋复辟和段祺瑞专权 教师总结:第二种观点有道理主要从斗争的目的“维护共和制度”看,任务没有完成袁世凯死后,又出现了军阀割据、张勋复辟、段祺瑞专权等事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仍在继续为维护共和制进行斗争。
学习延伸: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新课的导入 本课导入可以采用复习知识(上一节的重点内容)的形式 教师: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它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略) 教师:最大功绩是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同时创建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夺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等人却倒行逆施,进行复辟帝制活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继续开展斗争今天我们学习“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案例二 关于袁世凯专权与复辟帝制的问题 教师提问:二次革命为何很快就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何很快失败?”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二次革命时袁世凯是有备而来,力量强大;而南方革命党人仓促应战,力量涣散复辟帝制失败一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讨袁斗争是人心所向,得到了广泛支持和拥护;三是护国军入川作战,英勇顽强;四是袁世凯众叛亲离 四、问题解答 【探究的主要问题】 1.袁世凯为什么要复辟帝制?革命党人是怎样与之进行斗争的? 解题关键:理解复辟帝制和革命斗争两个概念 思路引领:本题前一问重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后一问则重在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
答案提示:(1)权力增大,野心膨胀;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国内外的反动势力支持2)孙中山发表两次《讨袁宣言》号召人们起来维护共和制度,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等在云南武力讨袁即护国运动 2.张勋复辟为什么会很快失败? 解题关键:张勋复辟仅持续了十二天就宣告结束 思路引领: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提示:张勋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一致的强烈反对,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武力讨伐归跟到底,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学思之窗】 1.想一想,“国民代表”的投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吗?你对此有何感触? 解题关键:理清“国民代表”的真正内涵, 思路引领:找出“国民代表” 投票出台的背景、经过感触主要是谈谈看法、认识 答案提示:不能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世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由他操纵进行国体投票的;在投票时又采用贿赂的手段,验票也是由袁世凯指使成立的参议院负责感触:从头到尾都是骗局,民主、民意已成为一种摆设 2.读了孙中山的这段话,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解题关键:首先要读懂材料,了解材料所针对的对象、现象 思路引领:这是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时,对失败的原因的总结。
答案提示:感触最深的是“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孙中山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西南军阀的排挤造成的而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二是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三是西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 【历史纵横】 “宋教仁案”是怎样暴露袁世凯奸诈险恶的真面目的? 解题关键:了解“宋教仁案”的由来去脉 思路引领:袁世凯表面上宣称要发扬共和民主,但又害怕共和民主 答案提示:袁世凯掌权后,曾表示要“发扬共和之精神,荡涤专制之瑕秽”;但当主张用议会政治来限制专制统治的宋教仁赢得议会选举,准备返京组阁时,袁世凯却派人暗杀了他 【探究学习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