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书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docx
3页小书包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能够简单地描述小书包的大小和形状2. 能够正确识别书包中不同物品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功能3. 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识别书包中的不同物品名称,并能够简单描述它们的功能2. 难点:掌握故事中的道理,能够用简单语句表达出来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课堂中假书包和真实的书包等物品3. 与课程相关的图片和漫画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课程标签• 外部标签:语言表达、观察策略、认知策略• 内部标签:文本特征、文化渗透1.2 导入新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假书包并问:“学生们,我有一个书包,你们可以帮我描述它的外观吗?”学生们一起尝试着用语言描述这个假书包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设计等特征2. 授课环节2.1 讲解学习重点教师向学生们呈现一张图片,或展示真实的书包,并引导学生们尝试识别书包中不同物品的名称和它们的功能教师还要注意强调一些“套路”和学习策略,如:•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物品的形状、材料和颜色等特征来判断它们的名称和功能• 学生们可以通过比较多个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更好地理解每个物品的功能和意义。
2.2 分组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观察真实的书包,讨论每个物品的名称和功能,并用简单语句表述出来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物品的实际意义3. 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总结出这节课的主要观点和要点并通过追问和引导学生们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通过简单的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五、教学作业学生们可回家后,观察自己的书包,总结出书包中的物品名称和功能,或画出自己的书包,并标注每个物品的名称和功能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授课方式是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设计的通过分组讨论和互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学习策略和观察策略,促进他们多角度地了解和思考学习内容同时,通过教学活动,还可以让学生们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