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国际收支调节问题.docx
6页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国际收支调节问题摘 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目 标,需要一定的国际货币制度作为支撑和保证现行国际货 币制度下,各国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是由于美国作为国际主要 储备货币的发行国与其他国家在国际收支调节上承担义务 的不对称性及浮动汇率的缺陷等原因造成中国“双顺差” 国际收支结构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国际收支调 节的路径应是经常项目顺差以及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通过 扩大内需,适当扩大资本流出,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平衡 问题关键词:国际收支调节;现行货币制度;“双顺差”结 构一、国际收支平衡概念及其调节机制1、国际收支概念及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国际收支是指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由于贸易、非贸易 及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货币收付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 的过程中,都在寻求用各种手段调节国际收支以达到收支均 衡,即进口和出口相对持平但是,各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的努力却往往由于多种原因而付之阙如,较为典型的引发国 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有:结构性原因、货币性原因和收入性 原因等总之,引发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样的,相应 的调解国际收支的方式也必须多样2、进行有效国际收支调节的先决条件那么,在一国的国际收支调节中怎样兼顾本国利益和世 界整体利益?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国际货币制度问题。
一 个完善的国际货币制度所应达到的目标是,第一,能够促进 世界生产要素的有效分配,使所有国家的收入都有增长第 二,能够使世界经济得到稳定第三,应该是一个有弹性的 机体,能够承受住可能发生的外来冲击,减少冲击给各国带 来的影响,并且,也要从根本上阻止各国输出其内部的不稳 定性因素第四,必须保证各国的相对独立性,以不妨碍它 国和整个体系的方式达到自立的政策目标达到了以上目 标,一定国际货币制度下的各国货币关系都是有序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它确定一定 国际货币制度下的国际储备和提供国际流动性,并且为国际 收支逆差融资提供物质基础国际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制度 的核心汇率制度的选择对国际收支调节的主要影响是:汇 率是否否变动及变动的幅度对国际经济的稳定性和货币体 系本身的弹性有影响;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形式和调节方 式有影响二、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调节严格意义上来说,当前的国际社会并没有在“布雷顿” 体系之后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 或稳定机制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牙买加协议”为 标识的多元汇兑本位制国际货币制度欧元的诞生挑战美元 的霸主地位,日元凭借战后经济的发展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 占有一席之地,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民币也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极。
但是应该说,没有统一 的国际货币、各大货币之间汇率变动频繁、国际收支调节严 重不对称,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国际社会收支平 衡仍是国家货币制度急需解决的问题1、美元一强独大,为国际收支失衡埋下隐患虽然依“牙买加协议”,黄金非货币化,即黄金与货币 彻底脱钩但是由于特别提款权作用有限,欧元危机,美元 仍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由于美国拥有世界最强经济实力, 各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及国际贸易计价结算都需要美 元,因此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 的地位不会丧失但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国际储备货币的 发行不受黄金约束,却受困于美国国内经济的需求近年来,美元大量超额供给,因而制造了美国及世界此起彼伏的以经 济过剩和资产价格暴涨为特征的信用泡沫美联储在决定美 元供给时,并不考虑储备货币与世界经济的平衡关系,其货 币政策的实施结果经常会对其他国家,尤其是金融市场不发 达、金融监管有缺失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产生较大的 负面影响近20年内世界金融危机连续不断,国际收支失 衡,美元的发行就难脱干系2, 汇率安排多样化后,浮动汇率制对国际收支的消极 影响巨大按“牙买加协议”,各国可以选择固定汇率制或浮动汇 率制。
目前,整个汇率体系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区域集团 内实行稳定的汇率制,如欧盟及实行“盯住汇率制”国家的 汇率制度;二是主要货币之间汇率巨幅波动一般认为,在 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政府推行本国政策有较大的回旋余 地,可以不受外部约束汇率的波动还能防止通货膨胀的国 际传递,使一些国家较为顺利地克服国内的通货膨胀但经 验表明,完全自由的汇率浮动也带来不少问题:一是汇率波 动幅度过大增加了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的不确定性,使之风 险陡然增大;二是各国经常项目收支对汇率变动的反应迟 缓,因而它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不大;三是汇率过度波动, 使国际基金组织对国际储备的控制削弱,主要硬通货国家的 膨胀政策可以肆意继续下去,而无国际收支问题之虑3、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多样、自由化,未能根本性地 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国际收支调节可通过汇率机 制、利率机制、IMF的干预及贷款、国际金融市场及商业银 行的活动综合进行但IMF资金的不足、权威虚,使长期以 来全球范围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不能根除三、我国未来国际收支调节的路径选择目前,我国不断加剧的“双顺差”国际收支结构不利于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随着一国经济 的发展,其国际收支结构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不成熟债务国阶段;第二阶段为成熟债务国阶段;第三阶段 为不成熟债权国阶段;第四阶段为成熟债权国阶段。
由于我 国经济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期间,因此,我国 未来的国际收支平衡目标调节路径将向经常项目顺差以及 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过渡我国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长期化、常态化是不可改变的 趋势目前,我国经济主要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我国产品国 际竞争力日益提高;二是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率的经济结构 将延续,由此决定贸易项目顺差长期化、常态化我们应该 采取国际通行的做法,注重从扩大国内消费这一源头出发, 保持合理的经常项目和贸易顺差从国际经验看,加大资本 项目调节力度是必然选择我国可以扩大对外投资的渠道, 大量使用外汇资产,减缓外汇储备大量积累和流动性过剩, 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较大的压力;同时,合理引导人民币升值 预期,抑制短期热钱流入;加强对短期外债管理,减缓短期 间接资本流入,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减少资本和金融项目顺 差,直至使其转变为一定幅度的逆差未来国际收支调节逐 步转变到经常项目顺差以及资本项目逆差,是一条可行的路 径,符合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特殊国情参考文献:[1] 戴维•里维里恩,《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 稅务出版社,2000年.[2] 方文,《国际收支危机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3年.[3] 卜永祥、秦宛顺,《人民币内外均衡论》,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6年.[4] 方文:《美国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及其启示》,载《中 国外汇管理, 1999年第11期.[5] 王立荣、刘力:《国际货币制度演化与货币危机机理 探》,载《当年经济研究》,2009年第06期.[6] 刘伟:《货币危机:内外失衡、汇率失调与国际货币 体系》,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7] 陈岷:《国际货币制度的困境与我国的应对》,载《中 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34期.[8] 焦武:《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复旦大学博 士论文,2009年.[9] 刘斌:《德国国际收支的发展与调节》,载《中国货 币市场》,2007年第02期.[10] 贺力平、蔡兴:《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 差之“谜”》,载《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0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