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最新《梁家河》第四集观后感.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阳****
  • 文档编号:240724092
  • 上传时间:2022-0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最新《梁家河》第四集观后感cwl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分为12集第四集的题目是“北京娃,村里娃”这部纪录片,既是一部教学片,亦是一部励志片梁家河,一片贫瘠却淳朴的黄色土地,一方艰苦却磨砺的红色热土ldquo;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rdquo;正是小小的梁家河,蕴藏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1969年1月,习近平迈出人生第一步,不到十六岁的他由于父母的政治原因,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梁家河,成为一名下乡知青梁家河人住的很原始,窑洞里不仅有虱子、跳蚤、臭虫、老鼠,偶尔还有蝎子,甚至有蛇出没梁家河也很贫困,正月十五刚过,家家户户就外出讨饭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繁华与贫困、开放与封闭、东部和西部,这些不同的概念在习近平脑海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他第一年的插队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rdquo;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习近平表明了心迹习近平斩断了归途,“不再有回北京一说了rdquo;由被动到主动,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现在,习近平也找到了一个法宝——他的“团结观”。

      习近平说:“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主,是不行的ldquo;带着这样的团结观,习近平开始融入群众,融入乡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这七年知青岁月里,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的一言一行,都促使习近平同志从一名下乡知青到党中央总书记7年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从迷惘到成熟的历练,为我们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明了方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梁家河当农民,年轻的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终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正是在艰苦条件中的奋力崛起这也正是我们青年人所缺乏的大志向、大担当,“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知是当下多少青年人的座右铭,这点并没错但是我们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应该主动扛起建设祖国的大旗,甘于奉献,埋头苦干,为百姓谋福祉,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 2 页 共 2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