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文言虚词的复习指导Word版.doc
61页高二 文言虚词的复习指导编稿老师:袁海萍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 徐冬杰一、文言文虚词复习示例 复习文言虚词,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进入到所熟悉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虚词的用法、意义,将各种不同的用法、意义进行比较判断、分类整理,找出典型的例句 文言虚词的数量,参照各版本教材,大致在30个左右,而据钱国利在《高中教材文言文基础调查与教学探讨》一文中的调查数据,文言虚词在中学教材古诗文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5个依次是:之、而、以、也、其、者、于、与、所、则、乎、焉、为、且、因所以,可将这15个常用虚词作为重点整理归纳和掌握的对象 示例:1、而 用法类型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上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 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因果关系相当“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用作代词通“尔”,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其用法类型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用作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代事物,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三人称一般代人,译为“他”“它”,不能加“的”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用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或“我(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或者“你的”“你”。
表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扣之(《石钟山记》)用作副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或许”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怎么”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恐怕”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祈使语气可译为“可要”“一定”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用作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表选择关系可译为“还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耶?(《马说》)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用作助词形容词词尾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二、练习:写出成语中的文言虚词用法、意义。
于 1、耿耿于怀( )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3、拒人于千里之外( ) 4、事实胜于雄辩( )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6、受制于人( ) 7、无济于事( )以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2、乐以忘忧 ( ) 3、授人以柄( )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诸 1、不求诸人,反求诸己( ) 2、诸子百家 ( )孰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 2、是可忍,孰不可忍( )相 1、唇齿相依 ( ) 2、解囊相助 ( )莫 1、百口莫辩( ) 2、莫名其妙( )焉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3、心不在焉( )何 1、曾几何时 ( ) 2、何乐不为( ) 3、何去何从( ) 4、何足挂齿( )而 1、华而不实( ) 2、础润而雨( ) 3、涸泽而渔( ) 4、侃侃而谈( )尔 1、不过尔尔( ) 2、尔虞我诈( ) 3、莞尔一笑( )其 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3、独善其身 ( ) 4、舍我其谁( )为 1、不足为凭( ) 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5、为人作嫁( )然 1、嫣然一笑( ) 2、防患未然( ) 3、不以为然 ( )乎 1、不亦乐乎( ) 2、出乎意料( ) 3、微乎其微( )附参考答案:于 1、耿耿于怀(介词/在)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介词/对、给) 3、拒人于千里之外(介词/到) 4、事实胜于雄辩(介词/比)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介词/从) 6、受制于人(介词/被) 7、无济于事(介词/对)以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介词/依照) 2、乐以忘忧(连词/而、因而) 3、授人以柄(介词/把)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介词/按照)诸 1、不求诸人,反求诸己(兼词/之于) 2、诸子百家(代词/各)孰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代词/谁) 2、是可忍,孰不可忍(代词/什么)相 1、唇齿相依 (副词/互相) 2、解囊相助(副词/动作偏指一方)莫 1、百口莫辩(副词/不能) 2、莫名其妙(代词/没有人)焉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词/哪里)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副词/怎么) 3、心不在焉(代词或兼词/这里、于此)何 1、曾几何时 (代词/什么) 2、何乐不为(副词/为什么) 3、何去何从(代词/哪里) 4、何足挂齿(副词/哪里、怎么)而 1、华而不实(连词/却) 2、础润而雨(连词/承接关系) 3、涸泽而渔(连词/来) 4、侃侃而谈(连词/修饰关系)尔 1、不过尔尔(代词/这样,助词/罢了) 2、尔虞我诈(代词/你) 3、莞尔一笑(助词/……的样子)其 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代词/代指敌方)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代词/那) 3、独善其身(代词/自己) 4、舍我其谁(副词/反诘语气)为 1、不足为凭(动词/作为) 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介词/被)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介词/被)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动词/是) 5、为人作嫁(介词/替)然 1、嫣然一笑(助词/……的样子) 2、防患未然(代词/这样) 3、不以为然(形容词/对的)乎 1、不亦乐乎(语助词/吗) 2、出乎意料(介词/于) 3、微乎其微(助词/表停顿)作文推荐 谈良知 高二(5) 鹿丹妮 上帝在每个人心中安上一盏灯,这盏灯就是良知。
换句话说,良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道德观念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看到洋娃娃的头被拧掉了,会伤心地捧着不知所措;看到别的小朋友摔倒了,甚至会自己哭起来这些都是人生下来未被周围环境浸染的最本质的举动 随着成长,见多识广,有的人依然保留了内心那最纯洁的良知东汉名臣杨震,任职途中受到当地县令深夜来访,且以黄金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大怒:“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乎?”把黄金扔还王密良知就是一条鞭子,时刻鞭策自己,使自己不至于失去道德准则 有的人对良知却不加以发扬,甚至失去人性,践踏了人类文明100多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砍树时,发现在轰鸣的电锯声中,所有动物都逃离了,只有一种叫树虎的动物没有走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经动物学家解释,一旦一只树虎被树枝粘在树上,其它树虎也会留下来,轮番给它喂食在丛林中,这种说法果然得到证实多少年后,树虎还是在世上灭绝了因为它们的皮毛非常昂贵,于是有人将一只树虎粘在树上,设圈套猎捕给它喂食的其它树虎,此物种就这样被贪婪者逼上了绝路 古往今来,大部分物种的灭绝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其关键词是利益人类为了一时的利益,违背了良知,渐渐地,道德沦丧了,良知泯灭了。
说到底,在内心与外界抗争时,意志不够坚定,于是向外界妥协了,失去了原本最明净的乐土说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人的意识,令人心寒的是,人类的实践产物使一个物种灭绝,所体现的道德高度还不及动物的本能!动物的本能使它们粘在一条船上,所以说“患难与共”,再看看人类发动起的两次世界大战,试拷问人类的良知哪儿去了?不过现在的德国为战争期间带来的灾难深感愧疚,不但总统代表忏悔反思,国家还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爱护小动物是德国幼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孩子刚刚学会走路,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各种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同情、帮助弱小者成为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良知要从小培养,善良更是良知的体现 善良亦能唤醒良知一些人的良知并未丧失,而是被眼前的事物蒙蔽住了对冷酷无情或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若我们能以德报怨,不仅能使他们摘下面具,态度改变,还能激起他们的自我谴责因为没有人不会为一颗善良、高尚的心打动,这也就是性本善的体现 良知能让人更加美丽奥黛丽·赫本成为好莱坞及世界的经典,不仅因为她超凡脱俗的容貌及精湛的演技,还因为她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
她作为联合国亲善大使致力于帮助陷入贫穷和疾病中的孩子生命最后,病痛中的奥黛丽·赫本还念念不忘那些孩子:“人总要死的,我最依依不舍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第三世界那些被战争、干旱和饥饿困扰的儿童善良和爱心使奥黛丽·赫本更加高贵、纯洁,她不仅以演员,且以一位人道主义工作者的形象被人们铭记于心,因此人们称她为“飘落凡间的天使”。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